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一)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入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羊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数千年来,“均贫富”这个农业社会的朴素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倒是,在大自然的主持下,“均美丑”的美学理想却实现了。至少,在夜晚,在清晨,草根阶层的家门前,劳动者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美好清洁的露珠,可当作响,闪闪发光。

(二)

    看看送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写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三)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四)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有几棵青笋竟菇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昧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完工。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零,清早起剩,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五)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13日15版,有删减)

(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①——②——③——追寻远去的露珠

(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作答。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品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3)、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4)、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佑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去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块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浓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像宇宙一样空旷、自由。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快10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

(摘自《钱江晚报》)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作为学生,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见闻

许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晚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阅读《回归阅读初心》,完成下面小题。

回归阅读初心

    ①富有特色的设计装潢,别出心裁的图书陈列,精致新奇的文创产品,相伴而生的咖啡水吧……如今,“网红书店”以其高颜值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对于大批走进“网红书店”的人来说,书不是重点,拍照打卡才是,这未免显得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②书店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装修美观精致一些无可厚非。书店在彰显阅读本质功能之外,增设其他附加功能,以满足读者看书之余解困提神、短暂休息等多元化需求,体现书店与时俱进的人性化服务,这亦无可非议。

    ③但在《2018 -2019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中,把“网红书店”里的“自拍美、咖啡香”现象称为“只走进了消费者的行程,却没有走进读者的精神生活”,这话发人深省。“顾客忙于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却难觅读书的身影 ……”这种种现象之所以成“网红书店”的“景观”,就是因为书店过度依靠设计包装、文创产品、餐饮供给的套路,导致书香变了味道。书店,是销售书籍的商店,而不是咖啡店,更与旅游风景区风马牛不相及。书店的主体功能是通过书籍传播精神文化,应该始终围绕“书”做文章,这才是书店的立店之本。比如北京戏剧书店、鲁迅书店、外研书店等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拥有领域内最全书籍;有的小众类书店,则一周只卖一本书,通过展览、讲座等,将每本好书的闪光点最大化地展示给读者。来到这些书店,犹如置身文化能量聚集的磁场。

④同时我们更该反思,相比一些书店的“未走进”,读者自身的“未走进”,显然应担负更大责任。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市场需要不断适应甚至迎合消费者口味,而不是消费者适应与迎合市场。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想买书,只想埋头读书,而不是沉浸于聊天、喝咖啡的享受中,那么,书店的咖啡业务也不会红火得像是咖啡厅。全民阅读,身为读者的我们才是主角,也是决定网红书店能否长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相信,即便是在“自拍美、咖啡香”的书店里,仍然不缺精心选书与潜心阅读的人。真正的读者,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喧嚣聒噪,总能够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 内心“玉宇澄清”,醉心于阅读的愉悦之中。

    ⑤书店最美的风景应是阅读,而不是喝咖啡或者其他,书店和读者都应回归阅读初心。一方面,书店要淡化商业气息,自觉营造书香气息。另一方面,读者要反省进入书店的目的,对自身角色予以清晰定位。进入书店,就应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抑或一位“安静的美少女”,眼里除了阅读的风景再无其他。

(文章取材于四川文明网,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