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嗜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讨论

10%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

18%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技育婴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关、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3)、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学校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亮亮的,岸边的青石板光溜溜的。每天清晨,沿岸坐着一排排晨读的学生,朝阳照着他们在水中的影子,温暖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傍晚,孩子们在溪边散步、漫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这大山以外的世界……在我们这所条件极差的山乡中学,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
      更有趣的是每年春天,沙滩上到处埋着豆子,这里一窝儿,那里一窝儿,顺着河岸足足有半里路,那是孩子们种的豆芽菜。春天“菜荒”时节,山里的中学生全是寄读,带啥吃啥,他们便在这沙滩上生产度荒的蔬菜。
      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几天,沙滩上便到处冒出白胖白胖的嫩嫩的豆芽菜,一丛一丛的,使你感觉到有一种A       、一种B       、一种 C        , 你心中仿佛也在萌生起一片生机。
      这个时节,怕的是下雨。溪水涨起来是极快的,大雨一来,不消半个时辰,清澈温柔的小溪便会变得浑浊凶猛,会把沙滩上正在生长的豆芽菜冲走。倘是碰上这种情况,孩子们就要咽几天没有菜的饭了。
      这天上午,学校组织年级语文测验,我在自己班上监考。考试刚开始不久,一股股凉风便从窗子灌进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
      溪水变浑了,涨高了,再有一会儿就要冲走那些豆芽菜了。冲走了豆芽菜,孩子们就又要过苦日子。虽然他们默默地咽着无菜的饭,仍然会刻苦地读书,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福的孩子。
      这时,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抬头看我。
    “同学们,快去把豆芽菜扒回来。”我终于这样决定,我来不及请示学校。
孩子们去了,抢回了那些豆芽菜,顶多用了十分钟,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最后三大题都没做。是时间不够吗?
      我找来班长询问原因。他说:“只有我们班去抢了豆芽菜,怕别的班同学说您放我们出去了,互相商量作了弊,考好了反而会给您添麻烦,所以好些同学故意没做完。”
    “你们商量过吗?”
    “没商量。”班长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是不会说谎的。
      这次测验由于我们班“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重考。当我把这个消息在班上宣布时,几个女孩哭了。
      我或许是个失职的监考老师,重考时学校没再派我监考。考试结果                           
                                                     
      领导要我介绍经验。我怎么说呢?说实在的,我只是在下大雨时让孩子们去抢回了他们的豆芽菜,他们说要为我争气,要好好学语文。这是学习委员告诉我的,这也是经验吗?
      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

阅读《老王》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 “呀,他什么时候……” 
       ⑬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从拴象说开去》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②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③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④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⑤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⑥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⑦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开启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⑧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改自《犬牙参差开蜀道》一文)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近日推荐:昨晚在群里看到《山果》一文,我看了两遍还是难以忘怀释手,真是感动人。太值得一读,中国还有太贫穷真善良的人!善良得叫人落泪无言。

山果

黄兴蓉

    我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感悟。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她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蒙面侠医

    各位官人,要想听我的故事啊,倒也不妨,且待我沏上一壶好茶。

    昨天,小人给各位官人讲的是“泥人刘”的故事。都说泥人的手艺难登大雅之堂,可在滨州,泥人刘捏的泥人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常常被摆在厅变显眼的位置,为啥?因为泥人刘捏的泥人太绝了。泥人刘有三绝;一是捏的泥人惟妙惟肖自不必说,绝的是面部有各种表情,恰似凝固的一瞬间就像人被突然冻住了似的,比画像传神百倍;二是泥里掺进了头发丝还有不知名的中药材,绝的是泥人既不裂,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摆在屋里神清气爽;三是特制的泥人能预报天气,晴天眉眼带笑,逢雨雪天,泥人身上出淡雾气,经久不散,不用看天,就能知道阴晴冷暖,端的是十分罕见。

    今儿,我要给各位官人讲的故事,比这“泥人刘”还要精彩十倍,这是一位“蒙面侠医”的故事。听过之后,端的叫人扼腕叹息。

    清末年间,在江南一带出过一位非常奇特的侠医,称其“侠医”,是他治病不收穷人钱;说他奇特,是他行医时必定蒙面。无人知晓他的姓名,也没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貌。

    他擅长针石之道,尤其精通“灵龟八法”的针义要诀:大凡治病只取“内关、公孙、外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这八穴。

    尽管“灵龟八法”非一般庸医所能掌握,应用这种针法必须推算气血流注穴位的时间,行针时还要将精气贯注针尖,用补法还是泻法全凭他指尖的瞬间感觉。但在病人看来,他就是在病人的脚和手各扎了两针,且不出半个时辰,就让病怏怏的人活蹦乱跳起来。

    那一带的人把他传得神乎其神。

    因他居无定所,但凡求诊者,一般都在大街醒目处张贴求诊告示,只要你不是大恶之人,他都会如约而至。

    有好奇者曾问,你为何要蒙面行医啊?是长得丑陋怕吓了人,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

    哈哈,他语焉不详地一笑,说:你猜。或说:美好者,不祥之器也

    是年,当地有个知府得了“雷头风”,每每发作,炸痛如破。知府膝下仅一子,甚是聪明,饱读读书,却不求功名,因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长年游历在外。

    知府管不住他,也就随其游荡四方。但如今重病在身,思子心切,便贴出告示,请求儿子回来一见。

    如此,儿子才回得家来。看见父亲病成这样,便问:请郎中了吗?

    管家马上说:请了,都请好几拨了,全是名医,就是不见好转。不过……

    不过什么?公子扭头问:还有谁没请到?

    管家踌躇了一下说:江湖有个蒙面郎中没请过,坊间传说他甚是了得,他的“灵龟八法”能治各种疑难杂症。

    就一个民间郎中,你们也信?公子的表情甚是怪异。

    不妨就请那个郎中来试试。父爷气息微弱,但态度坚决。

    就怕他不来。管家说:听说他只给穷人治病,不给富人和官人治病。

    试试,你不试咋知道他来不来,我们多给银子就是了。老爷喘着气,极不耐烦地把手一挥。管家吓得连说:是,是。

    是晚,蒙面郎中倒是如约出现了。把脉后,说:大人的病是一定能治好的。但大人必须答应在下的一个条件。知府说:只要能治好病,什么条件都不成问题。

    郎中说:近年这一带水患不断,民不聊生,望大人能放粮赈灾,减赋减税,并从此爱民如子。此病定能彻底根除。

    知府抬眼瞅他一眼问:你真的是郎中吗?管那闲事?

    是不是,一试便知。郎中蒙着面朗声说:我马上给你扎两针,先控制你的病情,等你兑现请求后,我会根治你的疾病。

    听声音咋这么熟呀。老爷嘀咕了一句,说:好,我答应。

    如是,郎中飞出两针,分别扎在知府的外关和临溪穴。须臾,知府的头痛当场治愈。咳,老爷拍了拍脑袋,高声叫道:管家,多给赏钱,同时给管家使了个眼色。

    郎中淡然说:大人的头痛症已然痊愈,望能遵守诺言,否则将有瘫痪之忧。言毕,飘然而去。

    什么?老爷立刻朝管家摆摆手说:那下次你什么时候来?

    等你兑现承诺。郎中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此人不能留!老爷沉着脸说:先放粮赈灾,等治完病再说。

    蒙面郎中再次出现在知府大人家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那天老爷的心情特别好,见到郎中说:本官没食言吧?郎中说,我也不会食言。老爷说,那就开始吧。

    郎中说,还要等等,现在气血还未流到穴位,流到之后,才能一针根除你的旧疾。

    也就一盏茶的工夫,郎中说了声:到了!旋即飞出两针。老爷兀自一挺身子,哟了一声,脸色顿时红润起来。

    好了。郎中拨出银针,转身收拾行囊。就在这时,暗处飞镖已到。郎中吓了一跳,刚想闪开,一把飞镖已扎进他的颈部。郎中应声倒地。

    管家这时冲出来,迅速掀起郎中的蒙布。一见之下,大惊失色:少爷!

    居然是知府的公子,怪不得他要蒙面行医,原来是怕被人认出来。哎,知府杀了自己儿子,当场就疯了。可惜了,多好的郎中,咋就死了,坊间议论纷纷。

    那一刻,天空飘起了雪。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