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天津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必 C、生以乡人子余      谒:拜见之 D、而色夷          和:谦和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吋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稍微增加)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本来,原本)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难道)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