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景洪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年的朋友圈

秦文君

    ①我年少时迷恋写信,属于朋友圈内的写信高手。选择写信,除了擅长写写弄弄,字也算端庄,还另有原因,我受不了当年的电话,太折腾人了。

    ②当时电信不发达,公用电话一般安置在烟纸店、居委会这些人群密集处。我们弄堂口的烟纸店负责传呼的阿姨,接通电话,会像派出所户籍警一样,问明你是何人,打算找何人,何门牌号。放下电话听筒后,她跑到对方的楼下,大声疾呼,搅得四邻皆不安

    ③就算电话接通,但双方照样不能好好说话。因为有人在后面候着呢,用殷切的眼神盼你长话短说,这算是修养好的;有的人不耐烦,你说话,他在一旁插话。

    ④我和闺蜜有心灵默契,涉及一些私密话题,一概用暗语。有时暗语讲得过于隐秘,听电话的脑子不够用了,猜来猜去的,正话反听了。

    ⑤写信不一样,尽情写去,如此潇洒。

    ⑥17岁,我第一次出远门,去黑龙江当“知青”,绿皮老火车开了四天三夜。初到时,40多个女生挤在一座大帐篷里,四面透风,到了最冷的阴历年,大家轮流看守铁皮炉子,不让它熄灭,那好像生命之火,不然,帐篷里的温度是零下40摄氏度。

    ⑦火光中的冥想、阅读、还有写信,是那段困顿生活中,给我的最大安慰。从遥远的北疆寄往上海的信要8分邮资,我买了几大版邮票才安心。信能超越重叠的山峦,春季泥泞的雪路,和我的朋友圈,和我所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在一起。

    ⑧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但是我带去的那几本书很快被翻烂了。亲友们从四面八方把自己的藏书寄给我。我读后,寄还书的时候,会回赠一封信。信写得格外长,既写读书的感观,也记叙亲历的生活。写边远山林和都市文明的不同,也写我看到的和以往学生生活所不同的广阔社会面,写人的奇妙和复杂。

    ⑨亲友们称赞我的信,说明明是苦寒之地,在我的笔下的生活引人入胜,读起来仿佛是小说。有的朋友还说读信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比云还轻。整整8年,我给朋友圈的人写了很多信,也收到了他们很多的回信。

    ⑩2017年年末,我大面积地整理书房,理出很多信。有的朋友的信珍藏了40多年,记载着时代和生活的深刻痕迹。那些信被安顿在不同的抽屉里,每次拉开抽屉,我能感受到特殊的含义,看到一段段微妙的人生历练。

    ⑪现在动动手指发微信,寥寥数语,或发几个表情,表示人心大快。写信的感觉和激情被这样的便捷消磨掉许多。过去写信是如此郑重,虽不必事先沐浴,更衣,但这是一种仪式:写着对方的名字,一字一句,悄然生根。写信寄托了情感之后,还要跑到邮局寄,经过一只一只的手,把信送到想念的人手中。

    ⑫落笔的痕迹里有生命的郑重,顽强又闪光,让我们没有匆忙地度过青春。

(摘自《新民晚报》)

(1)、文章以“当年的朋友圈”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有读者认为:既然是写“阅读和写信”,文章②~④段的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阅读能让人拥有超越泥泞的现实的能量”这句话的理解。
(5)、随着手机、网络等快速发展,现在大多数中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为此,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学习并使用书信;有人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再使用书信。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赌喝一口水
                                                                                    顾文显
       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后,团长只带着零散的三十多人冲出重围。一路狂奔,甩脱了强敌的追击,三十多人几乎是瘫倒在那座小山坡脚下。三十多张嘴裂出了有三千多道血口子,大家已是几昼夜滴水未进,现在咳嗽一声都能打出火花。
      警卫员爬到旁边拐弯处,已经喊不出话来,只能举起手臂示意。团长把所有人带了过去,原来那里隐着一泓清泉。三十多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有水,就有了命。团长皱起眉头,端详了一阵这个小泉眼:怪怪的,四周竟然没有发现野兽踩踏的爪印。
      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支小部队误饮毒泉而全体死亡的事件,这泉水莫非也有毒?团长凝望着远方,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也就是说,除了这眼小泉,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找到水源的。成败在此一赌。得有人先尝这水。团长走到小窟窿边蹲了下去。“团长……”几个沙哑的声音止住了团长的行动,他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呀。突然,那个受伤的小号兵挣扎着站起来:“团长,让我来试试吧。”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小号兵的身上,他年龄小,还带着伤,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团长盯着小号兵的脸凝视了好久,才郑重地说:“郑理想同志,谢谢你。如果发生意外,我会告诉你娘,你表现得很勇敢。”
       团长认识小号兵的娘。小号兵神色庄重地蹲下,双手捧起一捧水,运足气,咕咚咕咚,连喝了三大捧。战士们听见,团长的手指关节嘎嘎地响,眼睛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出神。“报告团长,肚子没疼,就是有点咕噜。”小号兵报告道团长又盯了小号兵片刻,突然笑了:“小家伙,你肚子没食儿,它不咕噜才怪。同志们,可以喝水了。”团长拍拍小号兵的头:“很勇敢呀,你。”“爹……”小号兵刚发出个字,却被团长严厉的目光给噎了回去。这支队伍借着月光,喝足了水,填饱了草根。
      他们在团长的率领下,雄赳赳地上路了。没有人议论小号兵是团长儿子的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鼓足了劲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巨资上名校,真是捷径吗?

    ①花上一笔不止是穷人,就连一般富人也无法想象的大钱就能上世界名校的大戏,在一番跌宕起伏后,慢慢进入高潮。据《北京青年报》等报道,中国亿万富翁家庭花650万美元让孩子入学斯坦福大学,当事人为赵雨思,其父是中国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中国另一位郭姓家庭为其女儿郭雪莉支付了120万美元,让孩子进入耶鲁大学学习。

    ②稍稍感受一下这个事,不禁让人沮丧甚而崩溃,每个人的劳作、打拼、努力和奋斗是否在巨大的资源和靠山之前都等于零?有段日子流行一句话:能力以外的资源等于零。花钱能买名校上这样的事最大的不幸是,会让很多人万念俱灰,在钱能搞定一切之时,每个人的奋斗还有意义吗?还有意思吗?还有价值吗?

    ③其实,即便这样的事经常在发生,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也并非是卸载自己人生内驱力并停止奋斗的理由。即便不得不以此为理由,也应意识到一种更残酷的现实,需要更多的奋斗才能让“能力以外的资源等于零”这句话成为事实,也许这种梦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当然也就需要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奋斗。

    ④应当看到的是,花大钱上名校只是少数现象,而且现在媒体曝光后,斯坦福大学已经开除了赵同学。退一万步说,即便有为数不少的富豪靠花钱上学和买学位成交,这样的学历和学位在未来早晚是会露馅的。即便不露馅,人心也是一杆秤。更重要的是,如果以有钱就能买到一切而消弭自己奋斗的动力,未来会变得更为不堪,无论是生存还是社会环境。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就是用来奋斗的,没有了钱权的资源,大部分人都要进入逆水行舟的残酷环境,不进则退,不前行,就会被淘汰。因此,除了奋斗,人生别无选择。

    ⑤虽然,比尔·盖茨的传记只会记载他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但是不会述说他的母亲是IBM董事;巴菲特的传记只会告诉人他8岁就去参观纽约证交所,但不会揭秘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当时是高盛董事带他参观的。他们都有资源可以借用或依赖,但不可否认,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且其核心的思维和硬核逻辑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就来,才能赢得世人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⑥好莱坞明星洛丽·路格林为了女儿奥利维亚的前途和成功,花了50万美金行贿,把女儿送进美国南加州大学。但是,奥利维亚本身就已经是个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也有自己的商业品牌和模式。然而,母亲的行贿不仅没有帮到奥利维亚,还让她毁于“能力以外的资源等于零”这句笑话。曾以在网络上露脸为生的奥利维亚,现在甚至都不想出门,因为以前通过自己努力而建立的一切和成就瞬间就因为母亲的行贿行为而崩溃。

    ⑦自古以来,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只要学习过、干过、努力过,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可以贮存于大脑,积累于经验,展现于行为,成为一个内心丰富和成色十足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⑥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现代文阅读2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黏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没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没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 , 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