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小升初考前冲刺模拟测试卷(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奋奋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路,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丰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作者是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人。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6)、按要求概括。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胆胆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噘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着孩子,像是说:“孩子,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很快调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也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个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

(节选自宗介华《带刺的朋友》)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那只松鼠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

    逮(dǎi)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yì)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上海的高楼大厦(shà)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却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绒绒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niè)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cuān)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líng)俐(lì)、可爱至极的小松鼠。我兴奋无比,跑东窜西地去抓。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xié)带的网袋,才网住了它。

    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更像是对人类的蔑(miè)视……

    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回原处,定格。

    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餐桌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huáng)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也没有嗔(chēn)怪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jìn)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着深情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现代文阅读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位军人,上身穿褪色的军绒衣,下身着绿军裤,一条腿却是空的。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虽然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么的,却情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歇息一会吧!”“不,还有两圈。”回答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拄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我想,前天,他可能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可能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