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小升初语文抽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童年时住在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时,赶紧就把被子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烘烘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说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水温适宜,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地的水花。那叶候,家里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像毕大妈用这样的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⑥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她的一个“煮”字,居然让太阳成为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⑦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的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每空不超过6个字。
(2)、默读第②、③自然段,想一想:“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写出了;母亲把被子抱回屋,“赶紧就把被子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烘烘的了”写出了;“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又写出了
(3)、第⑤自然段中“独一无二”指的是(    )
A、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 B、毕大妈接满一缸水,像溶解盐、糖一样,把阳光溶解在水里。 C、毕大妈不用烧热水,就解决了一大家子人洗澡的问题。 D、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僻里啪啦,与众不同。
(4)、请解释“叠”“煮”在文中的意思,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用词儿“新鲜”“准确”和“生动”?写出你的理由。
(5)、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一枚白金戒指

    去年的一个早晨,在我市的一所小学,一位外国朋友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用生硬的普通话连声称赞:“中国小朋友,好!”

      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小姑娘名叫王珍。星期天她从图书馆借了书后,来到公园的草地上,正想坐下看书。突然她发现绿茵(yīn)茵的草地上,有一朵闪着银光的小花。王珍上前拾起来一看,哦!是一枚戒指。精致的菊花似的戒指正面,嵌着一颗光彩闪闪的宝石;戒指背面,刻着一串外文。“多美的戒指,谁丢的?它的主人该多焦急呀!我得赶快找到失主……”

      正在这时候,一对流里流气的男女青年凑过来说:“拾到什么?我们二一添作五(注:双方平分的意思)好啦。”后来,又说这戒指是他们丢的,王珍要他们说出戒指上刻有什么字,那女的回答是“喜”字。王珍十分气愤,揭穿了他们的谎言。那男的见引诱、欺骗不成,就凶相毕露,一把抓住王珍厉声威胁,动手就抢。王珍就奋力挣脱便跑,那两人随后紧追……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两位民警,王珍急中生智,大声呼喊。那对男女见势不妙,转身就溜。王珍连忙把戒指交给了民警。

      原来,这是一枚价值昂贵的白金钻石戒指,是到我国讲学的一位爱尔兰女专家丢的。当拿到这枚失而复得的戒指时,女专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定要当面感谢王珍,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情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阅读回答问题

过重阳,添寿粮

刘景婧

    ①九九重阳之前,大地把一切色彩都准备好了。

②故乡的天空显出辽远的蓝色,那蓝色轻轻的、透透的,像蒙着一层水雾,仿佛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晶莹的蓝色就能顺着云彩的轮廓,柔柔地流到你的掌心。外公的村庄卧在明江边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懶洋洋的大黄狗,蜷着胖胖的身子,一边享受着江风的爱抚,一边偎依着一大片金黄的稻田。

③那一年外公八十杖朝(八十杖朝,是八十大寿的意思),妈妈特地准备了一套长袖衣裤,一袋新米,带着我在重阳节那天,赶回老家给外公添粮添寿。一路上,面对我好奇的目光,妈妈给我细细地解释了什么是“添粮”:“‘添粮’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通常在重阳节当天,晚辈带上新米、长袖衣裤,红包、生鸡等礼物,参加长辈的添粮仪式。新米寓意丰衣足食,“长袖’谐音‘长寿”,祝福长辈添粮添寿、福寿绵长。”

④我们赶到时,外公正穿着崭新的衣服,端坐在厅堂中央的太师椅上,笑意盈盈地看着满屋子的亲人。

⑤添粮仪式开始了。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燃好了香烛,三杯香茶、五杯米酒分两排一字摆开,第三排则是鸡、鱼、肉、发糕等供品。炸雷似的鞭炮声一过,穿着红色道袍的道公们先给外公一鞠躬,就亮开嗓子唱起了客家《祝寿歇》:“莺歌燕舞好时光,唱起山歌拜寿堂....”

⑥唱完一段,道公们就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唱念做打。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道公做巫。他们穿的道袍色彩斑斓,红色缎面上镶着金色的飞龙,还绣着飞鸟、牡丹等五彩的图案。当他们踩着唢呐和鼓点的节奏,飞身旋转起来时,简直就像一圈圈飞翔着的彩虹,好看极了!

⑦做巫结束后,道公退场。舅舅们把一个大竹篾筐搬到八仙桌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亲戚们就依次排着队,一边说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话,一边将自家的米和红包放到竹筐里。大姨站在外公身边,每当亲戚来“添粮”,她就笑着回道:“多谢!”并从竹筐里抓一把米,放回亲戚的米袋里,让亲戚们也将沾了老人福气的米带回家。珍珠般莹白的大米慢慢聚成了一座尖尖的“小山”。妈妈说:“这些粮食代表着亲人们对外公的祝福,外公以后每天抓一把“百家米’掺进平日的米饭里煮,会更健康、更长寿。”

⑧临近中午,添粮仪式结束了。院子里的喜宴已准备妥当,舅舅们纷纷上前,招呼大家去院子里吃午饭。乡村的饭菜都是用一个个大海碗装着,有白切土鸡、梅菜扣肉、猪肚包鸡、豆腐酿等,肉类都被切得很大块,如果切小块了会被客人认为主人家小气,待客不周。我们小孩儿可就麻烦了,一块鸡肉比我们的嘴巴还大,吃的时候满嘴流油,惹得大人们一阵阵笑话。喜宴上,外公对我们一帮小孩子讲了关于“添粮”的故事:

⑨“传说每一个人的年岁,都是由天上的仙家掌管的,老人活到了一定的年岁,阳寿就要尽了。而从前,我们客家人的老祖宗先后从福建、博白迁徙到这儿,缺衣少食,老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更难长寿。于是,老祖宗们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凡是过了六十岁的老人,都可以从晚辈那里借一点寿岁,晚辈给老人添粮添衣,也就是添福添寿了。”

⑩那一年的重阳,因为外公的添粮仪式,我过得非常快乐。后来,外公又慢悠悠地在这个世间度过了十三年的时光,直到五年前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想想外公一生,历尽艰辛却始终从容宁静,虽说客家客家,去到哪儿都是“客”,但祖辈的异乡,最终也成了我们的故乡。我想,这也是当年外公给我添的福气吧。

(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11月号,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