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对应短文,回答问题。

快乐的时刻

    星期三下午的作文课上,我们班围在操场上,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逗笑比赛。

    参赛选手分为“金刚队”和“银铃队”。林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比赛时,一对一,参赛者可用任何方式引逗对方,谁先笑,谁认输。”林老师话音刚落,金刚队的邓皎龙同学已经在队伍里哈哈大笑起来,还没上阵就被罚下场来。

    第一回合,金刚队的曾晓龙与银铃队的余宏翔对阵。曾晓龙扮演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模样,真是栩栩如生,余宏翔忍不住裂开嘴笑了,立刻败了下来。占程龙二话没说,一个箭步冲上去。他捏着一根鸡毛在曾晓龙的脖子上搔痒,曾晓龙还真是顽强,紧咬嘴唇,硬是不笑。而曾晓龙扮演黄宏当超生游击队队员,背上背着“孩子”,手里抱着“孩子”,一走一晃的,一下子逗得占程龙捧腹大笑。当占程龙醒悟过来时,才知道中了计,又打了败仗。“还有谁,上来呀,要不冠军是我的了!”曾晓龙故意趾高气扬地向银铃队挑战。

    沉默了片刻,银铃队的李杨上场了。瞧,他和曾晓龙,一个学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个学老奶奶扭秧歌舞。只见李杨憋着脸,忍住笑,忽左忽右地扭动着,鼻子里还发出“哼哼”的声音,累得热汗直流。他们一招又一招的表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弯下了腰,有的笑得前俯后仰,真是好玩。这时,李杨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假面具,往脸上一套,弄得曾晓龙禁不住笑出了眼泪。原来,李杨忙中出乱,把面具给戴反了。曾晓龙这一笑,歪打正着,意外地败下阵。笑声此起彼伏,比赛还在继续进行着……

    这真是快乐的时刻啊,大家一直沉浸在欢笑中。

(1)、文中恰当运用多个成语,准确生动,请写出四个。
(2)、文中表达“输了,,这个意思的短句有好几句,如“又打了败仗”,请你再找出三句来。
(3)、概括内容。

本文运用的结构,按顺序写的。开头概括写 (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第二部分主要交代了 ,第三部分重点记叙了,最后结尾点题,概括说就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纯净水

    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两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我也有,我一直喝同一种牌子的纯净水。瓶子绿色的商标上,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身着白衣——那大概也是名牌。

    周二和周五有体育课,吃过午饭,母亲就拿出一瓶,递给我。我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我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母亲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厂子不景气,工资也不高。但是我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拿着它,在班里那些时髦同学面前,自己就不再觉得丢脸。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我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啊。“同桌喝了一口,皱皱眉,喷喷舌说。“怎么不是?”我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颜色也有一点别扭。”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大家安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像是凉白开。一瞬间,我突然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我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我就问母亲。“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四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

    我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母亲是对的。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没有能力挣钱,总有义务省钱。再说,喝凉白开,喝纯净水,对身体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还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委屈和酸楚。

    “有同学笑话你吗?”我点点头。“那你听听我是怎样想的。”母亲说,“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我点点头,那天晚上,我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它就可能遮住了心灵的光芒。

    后来,我去上体育课,就高兴地喝着母亲给我灌的凉白开。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留在了首都,拿着很高的薪水。但是我还是喜欢喝凉白开,我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妈妈的“纯净水”。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