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做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

    ②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但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A)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般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B)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C)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棋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D)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④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材、蜀柱、攀间、搭牵、梁、檀、橡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柱子与柱础的结合方式能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在高大的楼阁中,如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1)、对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B、我国古代建筑选择木材等有机物作为结构主材是为了形成柔性的框架结构,使之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 C、西方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比我国要早,普及程度也比我国要高。 D、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而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这一对比是为了说明了华严寺的附属建筑质量低劣。
(2)、写文章要注意前呼后应。这两句话是从原文第③段中抽取出来的,放回原文,应该放在处。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虎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虎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3)、第④段“除了这些较显著的于法外,我国占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具体指哪些手法,举出三种。
(4)、说说第②段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台湾)

       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

       “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

       “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

       “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

       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

       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节选自2015年4月《读者》)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 故人 故事

王迎春

       ①夜深,思绪常常将我带到过去,沿着时光的河道回流,打捞已沉入河底的往事,寻找我生命的故乡。记忆中的细节是缓缓的河流,那里的村庄傍河而居,河流就是我们慈祥的先祖,它的源头就是生命的起点。

       ②城市如村庄的天空,从村庄出来的人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遥远闪亮……小时候我就认为城里的二姑是有本事的人,她给了村里人许多向往,小学读完便离开了湖畔的村庄,成为第一颗天空中的星星。一晃荡,举家进城整整30年过去了。时光荏苒,如今的我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我没有因此而庆幸。相反,渐行渐远的村庄却成了我时常仰望的天空。

       ③30年间,村庄上的人们进进出出、生生死死。城里的二姑离开我们已快15周年,如流星陨落,没有人还记得当年她耀眼的光芒。就连二姑家的老式宅子连同屋旁的酒厂也被拆了建、建了拆,如同收割庄稼已经连续两茬。

       ④我回到了村庄,见到了童年时正当好年华的长辈,现在已是垂垂老矣。那天,中饭时分老人非留下我陪他小饮几杯,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弯下身,朝着略显昏暗的角落摸索了几下,带出来的是一瓶不知哪年的老酒了。看那已然斑驳的招牌,我一眼认出就是我童年在乡下曾经见过的“大肚子”洋河,飞天敦煌图案虽已不再鲜艳仍一下子勾起了我陈年往事的怀想,岁月在这里变成了经年陈酿,我怎舍得打开?但又忍不住品味一口的冲动。拧开经久岁月的瓶塞,顿时满屋酒香,不醉自醉。

       ⑤从前,我曾一度想做个奔走乡里的厨子,就像村里的小李子,两把菜刀闹革命,耳朵两边各夹着一支甚至两支香烟,红光满面。四邻八舍做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我还艳羡他挥动菜刀的格局和气势,真是有声有色。热气蒸腾之下,看到肥头大耳的小李子一次又一次地抓起大勺,接二连三地尝着即将起锅的肉膘或虾米羹汤时,我想成为大厨的愿望愈加强烈。我不知道大厨还可以拿工钱,只以为忙乎半天混个嘴,混个酒足饭饱就是一件合算得要命的差事。类似厨子,村子里总有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入流或不入流的混饭碗的手艺人,木匠、瓦匠、石匠、厨师等等。

      ⑥杰坤二爷在我心目中肚里是有些墨水的,因为他会讲《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一天他到我家串门,家里没有大人,他便与我们讲起了古戏。记得第一次讲的是《武松打虎》,他讲到扣人心弦处,就停下来了,说口渴。我连忙倒水。二爷又说加些糖就更好了。糖家里是有些的,我们都舍不得吃,但想要把古戏听下去,忙不迭地用小勺子放两下子,二爷一咕噜就喝下去了。又继续卖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一会二爷又停顿下来了,这次又说记忆力不行了,需要弄根烟接接力。听故事心切啊,我只好又把父亲放在柜里的香烟拆下来,递上一根又帮二爷点上。就这样,一个下午,家里的白糖都下二爷的肚了,香烟变成烟又散去了,我们把故事也听饱了。甚至有时奶奶留在锅头晚上用来煮粥的半碗饭,都被二爷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换下肚了。

       ⑦那时候乡村的秩序和诗意,常常用炊烟来意象。直到今天我可以理解为乡村农耕气象的全部要义就是填饱肚皮,炊烟是人间烟火旺盛的表征和延伸。吃了吗,吃过了,吃的啥,乡间的全部寒暄都带吃字呢!

       ⑧如今的我满怀惆怅,稀里哗啦地敲打着办公桌上的键盘,我不知我是否如当年的二姑一样成为天空中的那颗闪亮的星星,但村庄成了我时常仰望的天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窃窃私语

       ①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

       ②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作“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③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

       ④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

       ⑤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

       ⑥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___________”的道理。

       ⑦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

       ⑧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

乔正芳

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

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

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

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小洪摇摇头,他知道连长患有低血糖,更需补充能量。

⑬连长咳嗽了几声,问:“小洪,你父母最近来信了吗?”见小洪不回答,他又说:“你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不是特盼着你早点娶个媳妇?”

⑭小洪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长拍拍小洪的肩:“我有个侄女,在我们县医院当护士,人长得蛮漂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队里给物色个对象,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本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

⑮小洪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星光。连长狡黠地问:“小洪,如果你俩成了的话,你该称呼我什么?”

⑯小洪红着脸说:“叔叔。”

⑰连长说:“不对,是叔丈。”

⑱小洪笑了。连长一鼓作气,说:“来!打起精神,先给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⑲……

⑳天终于亮了!搜救的直升机出现了!小洪激动地挥手,跳着喊着,可皑皑雪原里,他的声音和身影实在太渺小了。

㉑连长嘴唇青紫,喘息着说:“小洪,咱分头行动。两个目标,更好。”

㉒小洪手脚并用拼力朝东爬去。过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直升机朝着他们越飞越近。

㉓“连长!”小洪猛一回头,惊呆了:只见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舞动,似一只浴火的凤,似一条腾空的龙!——是连长!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了……

㉔第二年,小洪陪着嫂子和巍巍来给连长扫墓。巍巍将一个苹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说要让爸爸尝尝家乡的新苹果。

㉕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气提起连长的侄女,嫂子很诧异:“他们家三代单传,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哪有什么侄女?”

小洪的眼泪瞬间决堤。他抬头挺胸,朝着连长的墓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