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珉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1)、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共庆国庆佳节的。

做晚餐→→看国旗,望星空→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
(3)、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4)、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牦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只是想在人群中多看你几眼

葛闪

    掐指算来,我与这个老大爷的眼神亲切相遇,已经足足好几个月的时间了。

    几个月前,这个70岁上下的老人就不间断地来邮局,风雨无阻,什么业务也不办理,静静坐在业务大厅的一隅里,不言不语,只是把目光轻轻地落在我的身上,每天都把我认认真真地打量一番,好久好久才会离开。

    我跟这个老大爷不沾亲,不带故的,而且我调来邮局工作也没多久,他打量我干嘛?

    每一次他打量我的时候,偶尔和我的目光相遇,他便笑笑向我点点头。而我,出于礼貌,也便浅浅一笑,向他颔首示意。那一刻,老大爷似乎笑得更开心了,像个孩子似的裂开嘴巴,露出了被岁月吹得斑驳缺失的门牙。有时候,遇到窗口前排队的人多的时候,老大爷还会斜着身子,或依或立,或半靠或半躺,视线要拐了几道弯,穿过多少人的耳际,才能落在窗口里我的身上。

    起初,我倒也没在意。但时间久了,天天被一个陌生人盯着,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比较发毛的。

    一个午后,我轻轻地坐在他身侧。他似乎有点紧张,略微地动了一下身子。我柔声说出了我的心思,想等他给我一个答案。老大爷似乎很不好意思,脸色通红,慌忙站了起来,并连说了几声对不起,说以后不会再来影响我的工作了。

    我连忙拉住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我只是想咨询他,是不是我工作做得不够好,并且欢迎他提出意见。

    老大爷慌了,连忙拉住我的手,说,妮子,你可别这么说,我只是觉得你和我的女儿一样呢。

    我一愕,但并没有抽出手。我只感觉,那双苍老枯朽的手,虽然硌得我有点疼,但却温暖厚实,让我虽然紧张但却并不害怕。关键是,他说我像他的女儿时,那眼里的温柔和慈祥,瞬间就柔化了我心。

    原来,老大爷的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去年离开了人世。老大爷就一个儿子,且在南方工作,只有这个小女儿陪在身边。女儿去世了,老大爷的天就塌了,生活里所有的颜色也全都被抽走了,只剩下一片苍白色的落寞。偶然的一次,他来窗口办理业务,无意中发现我的相貌和他女儿很像。更重要的是,他的女儿也是在邮局工作,只不过我在县局,而他的女儿是在市局。

    老大爷讲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问我,妮儿,你的身高应该一米六五上下吧。坐着的我又是一愕,我的身高确实就是一米六五。他笑笑,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用手比划了一下说,你坐着的时候,和我女儿跟我坐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一样的哩。

    老大爷说到这里,仿佛突然忘却了失去女儿的伤痛,颇有点兴奋的样子,竟然不顾周围办理业务的人,声调也大了许多,说我的脸型、眼睛、鼻子、嘴巴,都和他女儿极像,尤其是我在工作时低头和抬头间的模样,一颦一笑,就像是复制了他女儿的笑容,活脱脱一对姐妹花。

    我轻轻把手抽出来,握住他的双手,也笑着说:“难道我就没有和您女儿不一样的地方吗?”

    老大爷略微一愣,又稍稍把我打量了一番,突然笑着说:“要说这最大的不同嘛,就是我女儿是短发,而你是长发呀。”

    老大爷是笑着说的,而我的心,却早已被濡湿了,像是刚刚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老大爷好像发现了我的眼眶有点红,显得有点慌乱局促,连忙说:“妮儿,对不起!大爷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在人群中多看你几眼呢。”说完,他又反握住我的双手,补充了一句,“你真的和我女儿一样哩。”

    “您和我父亲也一样哩!”我柔声说。

    老大爷临走的时候,颤巍巍的模样,和我的父亲,真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趟理发店,剪了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在邮局窗口内部一边办理业务,一边偷偷把眼神从窗口延伸到大厅的一隅,想把他的身影寻找。

    那天,送他出门的时候,我大声跟他说了一句,说欢迎他以后常来邮局。

    因为,我也想在人群中多看他几眼。

——《湖南科技报》2016年1月14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橘皮往事

梁晓声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校办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几种病?师傅就告诉我们,它可以平喘,并对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因为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苦。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她就那么一冬季一冬季喘得厉害。看着母亲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的痛苦样子,我和弟弟妹妹每每心里难受得要哭。

    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揣几块干橘皮。

    母亲喝了一阵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减少了。我高兴极了。母亲问我橘皮是从哪儿来的?我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的。

    不料想,由于一个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的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

    于是我在班级里,在学校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的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怕母亲为我而悲伤……

    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位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假。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①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我哇地哭了……

    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却说了一番这样的话:“首先我要讲讲梁晓声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咐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给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说的那番话……②

    从此我又是同学们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③

    我的班主任老师,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我在她眼里,只不过是她四十几名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但是,她在我心目中,从此再也不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了。尽管她依然像以前那样严厉,依然戴600度黑边近视镜……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咬人草小记

①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②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决不会注意它们的。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

③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蜇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④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能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算了吧,它会咬你的。”友人笑着劝我。“不怕。”我很自信地回答。

⑤咬人草夹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恙。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

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

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

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⑩然而,关于这咬人草的故事,我是很难忘记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