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根鱼刺

吕啸天

    山狼县县长老季不抽烟,不喜喝酒,独嗜吃鱼。方圆百余里,做鱼宴出名的酒店,他都会赶去品尝,但是,他坚持自掏腰包,熟悉他的人就尊称他为“季一鱼”。

    一个下着毛毛雨的下午,老季到全县最边远的一个乡考察扶贫工作。回城的路上,司机小孟说途经的青河乡新开了一家做鱼宴出名的青河饭店。老季来了兴致,说去尝尝。

    小孟乐颠颠地将车开进了青河乡政府。乡长老禾接到小孟的电话老早就等在那里,碰头后,几个人来到了青河饭店。

    青河饭店的招牌菜是青河鲤鱼宴。青河乡是一个山乡,森林密布,水秀山绿,空气清新。乡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青河水库,水库里放养了不少鱼,其中的鲤鱼以肉鲜味美闻名。青河饭店的鱼宴就是取自于青河水库的青河鲤鱼烹制的。青河饭店老板姓招,捕鱼出身,以渔为业多年,练就了一手烹制鱼宴的绝招。他既是老板,又是店里的大厨,顾客就送了一个“鱼一招”的外号给他。

    几个人落座,老禾来到厨房点了一条8斤重的新捕捞上来的鲤鱼。鱼一招把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山橄榄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木耳等配料制作成鱼丸,鱼骨架配野菜炖汤。

    鱼鲜厨艺精,菜一道道上来,老季吃得赞不绝口,连称这是几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鱼宴。最后一道菜是鱼骨架汤。服务员先给老季盛了一碗,再给其他人盛。老季很随意地拿起汤匙盛了一匙送进嘴里,咽下去,再咂咂舌,说:“鲜美无比!难得,难得,这顿口福算我犒劳大家。”

    老季舀第二匙时,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是他老婆打来的,问他何时回去吃饭。简单通话后,老季将手机放回桌上,将汤送进嘴里。

    也许是刚通过电话,思维没那么集中,也许是第一口汤太鲜美了,老季没多想就将汤往肚子里咽。刚咽到喉咙时,老季啊了一声,他的喉咙被一根鱼刺卡住了。

    众人惊失色,有过被鱼刺卡喉经历的人纷纷献策:喝醋!咽饭团!吃韭菜……各种办法用过,鱼刺仍卡在喉咙里。老季感到不舒服,猛咳了几下,再吐出一些口水,众人直呼:有血!季县长的喉咙出血了!老季被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临走,小孟气急败坏骂老禾和鱼一招:真是蠢才!

    县医院对这类小病治疗了无数例,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给老季做了一个简单的手术,很快就将鱼刺取了出来。小孟再送老季回家休息,来到家门口,老季猛然省悟说:“走得太急,还没付饭钱。听老禾说是120元!”老季从钱包里拿出钱对小孟说:“明天,你抽个时间给人家送去。”

    还给他钱?小孟在心里气呼呼地说,没让那个该死的鱼一招付药费就便宜他了。但是,他见老季一脸郑重,不敢多说,转而对老季说:“隔天,顺路去的时候再给他,你看行吗?”

    老季想,也好。

    一个星期后,省财政厅卢副厅长前来山狼县检查年度财政工作。卢副厅长亦喜吃鱼。老季就让小孟开车再次到青河饭店吃鱼宴。

    小孟将车开进了乡政府,但没找到老禾,打他的手机也关机。细问才知道,上次老季被鱼刺扎了喉咙,老禾生怕影响自己仕途,这天正好到县里“打探”消息去了。

    老季哭笑不得。小孟没当回事儿说:“我们自个儿去!”

    来到青河饭店,几个人又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偌大的饭店空无一人,里面值钱的东西能搬走的全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烂竹筐废纸片弄得一片狼藉。

    小孟拦住一位村民,有些气急败坏地问:“这家饭店是不是搬走了?”

    村民说是搬走了,但搬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也不知道。那天晚上,鱼一招见弄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意识到后患无穷,于是连夜搬走了。

    老季摸着被鱼刺卡住过的喉咙,想说什么,但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呆了片刻,他将那120元递给那位村民说:“这是我欠老招的饭钱,请你设法将这些钱交到他的手上。”

    老季又说:“请把他找回来,山狼县要发展,不能少了这种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概括文中的“季一鱼”与“鱼一招”两人的主要形象特点(各不超过4个字)?
(2)、第⑨段中二个划线的“大”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小说采用了明暗双线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这种手法及其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勋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了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三级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高一个等级,而符拉季米尔勋章又比安娜三级勋章高两个等级。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④题。

        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泼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看你的神情,你似乎还有些期望我,——我现在自然麻木得多了,但是有些事也还看得出。这使我很感激,然而也使我很不安:怕我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我怀着好意的老朋友。……”他忽而停住了,吸几口烟,才又慢慢的说,正在今天,刚在我到这一石居来之前,也就做了一件无聊事,然而是我自己愿意做的。我先前的东边的邻居叫长富,是一个船户。他有一个女儿叫阿顺,你那时到我家里来,也许见过的,但你一定没有留心,因为那时她还小。后来她也长得并不好看,不过是平常的瘦瘦的瓜子脸,黄脸皮;独有眼睛非常大,睫毛也很长,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这里的就没有那么明净了。她很能干,十多岁没了母亲,招呼两个小弟妹都靠她;又得服侍父亲,事事都周到;也经济,家计倒渐渐的稳当起来了。邻居几乎没有一个不夸奖她,连长富也时常说些感激的话。这一次我动身回来的时候,我的母亲又记得她了,老年人记性真长久。她说她曾经知道顺姑因为看见谁的头上戴着红的剪绒花,自己也想有一朵,弄不到,哭了,哭了小半夜,就挨了他父亲的一顿打,后来眼眶还红肿了两三天。这种剪绒花是外省的东西,S城里尚且买不出,她那里想得到手呢?趁我这一次回南的便,便叫我买两朵去送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伊和他

叶圣陶

    温和,慈爱的灯光,照在伊丰满、浑圆的脸上;伊的灵活有光的眼,直注在小孩—— 伊右手围住他的小腿,左手指抚摩他柔软的头发——的全身,自顶至踵,无不周遍,伊的心神渗透了他全身了。他有柔滑如脂的皮肤,嫩藕似的臂腕,肥美、鲜红的双颐,澄清、晶莹的眼睛,微低的鼻,小小的口;他刚才满两岁。伊抱他在怀里,伊就抱住了全世界,认识了全生命了。

    他经伊抚摩头发,回头看着伊,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他就回转身来,跪在伊怀里,举起两只小手,捧着伊丰满的面庞,还将自己的面庞凑上去偎贴着,叫道,“妈!”小手不住的在伊脸上轻轻的摩着,拍着。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自然,何等的无思虑,何等的妙美难言!

    钟摆的声音,格外清脆,发出一种均匀的调子,给人家一个记号,指示那生命经历“真时”,不绝的在那里变化长进。伊和他正是这个记号所要指示的,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爱,他们爱的生命,正在那里绵延的、迅速的进化哩。

    他的小眼睛忽然被桌上一个镇纸的玻璃球吸住了,他的面庞便离开了伊的,重又回转身去,取球在手里。“红的……花!白的……花!”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灌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他的小灵魂真个开了花了!

    “你喜欢这花呀。”伊很真诚的吻他的肩,紧紧的依贴着不动。

    他将球旋转着;他小眼睛里的花,刻刻有个新的姿态;他的小口开了,嘻嘻的笑个不住。伊仍旧伏着看他,仍旧不动。

    “天上……红的……云,白的……云,红的……星,白的……星!”他说着,一臂直伸,指着窗前,身体望侧倾斜,“妈!那边去。伊就站了起来,抱他到窗前。一天的月光,正和大地接吻;温和到极点,慈爱到极点,不可言说。

    “天上有亮么?”伊发柔和绵美的声音问。

    “那边,亮!一个……星!两个……星!四个星!六个星!十一个星!两个星!…… 一只恋月的小鸟,展开双翅,在空碧的海里浮着。离开月儿远了,又折转来浮近去,充量呼吸那大自然的恩惠。

    那小鸟又印入了他澄清、晶莹的小眼睛里了。他格外的兴奋,举起他握球的小手,“一个……蜻蜓!来!捉他 l”就将球掷去。那球抛起不到五寸就下坠,打着在伊左眼的上角,从伊的臂上滚到地上。

    伊受了剧烈的激刺了,有几秒钟功夫,伊全不感觉什么。后来才感痛,不可忍的痛!伊的眼睛张不开了,但能见无量数的金星在前面飞舞。眼泪汩汩的涌出来,两颊都湿了;伊的面庞伏在他小胸口,仰不起来。

    这个时候,他脸面的肌肉,都紧张起来;转动灵活的小眼睛,竞呆了,端相着伊,表显一种恐惧,怅惘,可惜的神情,—一因为他听见玻璃球着额发出的沉重的声音——仿佛他震荡的小灵魂在那里说道:“这怎样!没有这回事罢!”

    伊痛得不堪.泪珠伴着痛,滴个不休;面庞还是伏在他的小胸口。他慢慢的将小手扳起伊的面庞。伊虽仍旧是痛,却不忍不随着小手的力仰起来。

    伊的面庞变了:左眼的上角,高起了一大块,红而近紫;眼泪满面,照着月光,有反射的光。伊究竟忍不住这个痛,不知不觉举起左手,按那高起的一块。

    他看了,上下唇紧阖,并为一线,向两边延长。动了几动,终子忍不住,大张他的小口,哑的哭了出来。红苹果似的两颐,被他澄清、晶莹的泉源里的水洗得通湿。

    伊赶忙吻他的额,脸上现出美丽的,感动的,心底的笑,和月一样的笑。这时候,伊的感觉,一定在痛以上了。……

    一九二0,八,一二

(选自一九二0年九月《新潮》第二卷第五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

(英国) 多丽丝·莱辛

    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

    騠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

    “騠比!騠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

    一只黑鸟从破窗子飞进来,想飞出去结果却撞死了。黑騠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点面包干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騠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顾自己,可不是?”

    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騠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了衣服,两条毯子,走了。

    两英里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富人区,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了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

    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张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纸替代。造好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着雪片轻轻飘飞。騠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鸽子仍然震翅挣扎,騠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騠比。

    “騠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騠比。”

    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騠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郁金香

[墨西哥]德佩雷拉

透过一扇窗子,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我就曾坐在自家窗前,一面绣花,一面目睹了女邻居的罗曼史。

我的邻居是一个织花边的女工。她很漂亮,但家境贫寒。她有两个追求者和一株栽在蓝瓷花盆里的郁金香。

这儿的天气并不适合养郁金香,可在我邻居的呵护下,那娇贵的花朵竟发了芽,抽了枝。天冷,她就把它搬进卧室;天热,她就用一小块麻布把它罩起来。她不时地跑进跑出,施肥、浇水、捉虫。

一天,姑娘挨近花盆时欢呼了一声,我猜想那细长的叶子中一定结出了一个花骨朵儿。

我从这位漂亮的女工跟她楼上的邻居——她的追求者之———的谈话中得到了证实。

“您的苦心终于有了结果!很快您就能摘下一朵郁金香啦!您打算把它和您的心一起送给谁呢?”

姑娘非常羞怯地回答:

“我决不会让巨大的心血毁之于一个短暂的瞬间。再说,我还没打算把我的心和这朵花一起送给别人呢。”

“我的好邻居,春天已经到了!您瞧那些成双成对的小鸟,就连您这毫无动静的郁金香也要开花了。我的好邻居!您就可怜可怜我,痛痛快快地接受我做您的丈夫吧!”

女工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您需要的不是妻子,而是理智。”

“如果您爱我,我就会有理智的。”

姑娘楼下的邻居是一个拘谨而又漂亮的青年,此刻,他站在自家阳台上听着两人的对话。他皱了皱眉头,但没动声色。他也爱着那个织花边的女工。

这个秘密我早发现了,一次,他趁女邻居不在,把一封信扔到了她的阳台上。

他是否收到回信,我不得而知;不过每当姑娘来到阳台上时,他几乎连仰起头来跟她表示爱慕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简单的寒暄几句。

“天气真好,小姐!”

“对我的郁金香来说,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您为这花可真是操尽了心啊!”

“的确,我把空闲时间全搭上了。”

“您的空闲时间实在少得可怜……①有时候,已经很晚很晚了,您编织的身影还映在墙上。您会累病的。”

“不会的,我身体很好。今天活儿也不少呢,回头见!”姑娘转身走进屋里。

“回头见,小姐。”

这种一向质朴的谈话,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我的女邻居的确太忙。我总是看见她不停地织呀、织呀,一会儿是菱花边,一会儿是荷叶边,一会儿方,一会儿圆……

“这些花边是多么精美啊!”

“但再美的事物和您比起来也要逊色万分。”

……

就在姑娘专心织着花边的同时,楼上的小伙子也在编排着俘获她的情网。

姑娘虽没有直接对答,但唇边却笑意盎然。

……

我的女邻居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时刻:清晨,花苞绽开了,一朵鲜红的郁金香,炽烈如焰。姑娘喜不自胜,心醉神迷地站在那初放的花前。

我坐在屋角分享着她的欢乐。她楼下的邻居也一定非常高兴,不过,他不在家,阳台的门关着。可是,她楼上的邻居却赶上了,连连发出赞叹:

“太好了!太好了!求求您,我的好邻居,把这朵花送给我吧!我天天算它开花的日子,比您还着急呢。让我再说一遍:我爱您,我喜欢您,我崇拜您!把花送给我吧,否则,我就从这儿下去自己动手摘啦!”

小伙子说得很坚决。看样子要贸然采取行动。姑娘像一只受惊的鸽子一样犹豫不决,她满面绯红,两手颤抖,虽然这样,她的唇边和眼角却似乎流露出某种满意的神情……

“邻居,快把花给我!”

他的语气像是命令,不过,却又非常得体,强制之中包含着并未尽言的柔情蜜意。

“快点,快点!快把花给我……要不,我马上就从这儿下去自己动手啦!”

姑娘恳求地仰起脸,想要自卫,但小伙子却投给她火一般深情的目光。这还不算,他还做出了想要从阳台下来的样子。

姑娘被吓坏啦,终于屈服了。她摘下花扔到楼上,然后就跑进卧室,隐没在屋子里了。

楼上的邻居得意地拾起花朵,热切地吻了一下。他哼起轻快的小调,带着那朵花从家里走了出去。

这时,我难过地想着那朵刚刚开放就被摘了下来的郁金香。同时也凄然想起……③不过,我的痛苦与我邻居的罗曼史毫无关系;那么,咱们还是只讲有关她的事情吧。

那位幸运的小伙子走后不久,美丽的姑娘就来到阳台上张望。

这真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整个天空犹如一顶硕大无朋的蓝缎华盖。

这时候,那位一大早就出了门的楼下邻居,突然出现在阳台上。

姑娘一看见他,就轻轻地发出了一声惊叫,我也跟着叫了一声……因为,这人手里拿着一朵鲜红的郁金香……

“小姐,”青年人恭恭敬敬地仰起脸说道,“今早出门前我看到您的花开了,可刚才回来时,我痛心地发现它被扔到了街上。这一带只有您养着郁金香,所以我猜这是您的。后来我看到花盆里果然没有花,知道这花确实是您的,一定是风把它吹落到了街上。我赶紧把它捡了回来。小姐,如果您愿意,我就上楼给您送去。”

青年人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甜蜜神情。当他举目凝望姑娘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青年人手举郁金香站在阳台下面,真是一幅情趣无穷的图画。

当楼下邻居说话时,姑娘心中百感交集。她脸上流露出惊奇、委屈、气愤和鄙夷的表情,不过,此刻却似乎又满含着一片柔情的笑意。

青年人还憨厚地站在那里重复着:

“小姐,如果您愿意,我就上楼给您送去。”

然而,结果姑娘却说:

“不,不,先生,不要给我啦;如果您喜欢,那您就留下吧……”

“那怎么行!”青年人怯生生地说,“我可以把这朵花留下?”

姑娘也羞涩地回答:“对,您可以留下,我希望您把它留下……”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了,这时,正有一群欢快的燕子吱吱喳喳地从街上飞过,好像在为此时此刻唱着赞歌。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