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1)—(4)题。

绿树赞

是谁把春天的信息最早告诉人们?是布谷鸟,还是迎春花?不,都不是!是那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棵棵绿树。它们只是一根探平平淡淡的绿树。

冬天刚过去,蕴藏在枯枝中的新芽,便喜气洋洋地绽开了嫩绿的笑脸,(告诫 告诉)人们春天来了。它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类,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副清脆悦耳的嗓音儿。绿树那高大粗壮的身躯,像一把把撑天大伞,不但给大地(增强 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而且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门窗、桌椅、家具……都是成材的树木做成的。绿树还能抵制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危险),为人类造福。我们难道不应该赞美绿树吗?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照样子写词语。

①例:默默无闻        

②例:平平淡淡        

(3)、为什么绿树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4)、绿树有什么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人敬畏的生命

或许我们会认为胡杨不喜水,是天生的耐旱植物。然而错了,实际上胡杨是非常喜欢水的,没有水就没有它的生命。它的种子必须遇到河流、吸足了水之后才能发芽,不发芽当然就不能成长,自然也就没有生命。

有人会问,现在胡杨生长的沙漠里没有河流啊?它们是怎样生长的?这是问题的关键。

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可当年却是有河流的,追随河流的胡杨种子在这里吸足了水,扎下了根,长成了林。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怎么办?环境无法改变,只能从自身做起。胡杨的做法是惜水如命,即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

幼苗时,它在叶子上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叶子长得细小,形似柳叶。这样,减小了蒸发面积,减少了水分蒸发。随着逐渐长大,细小的叶子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叶子则渐渐变成卵状,直至变成杨树叶的形状。叶子大了,蒸发量必然大,又会造成过多的水分蒸发散失。胡杨还是在叶子上下功夫,每片叶子上都长了一层蜡质物,很有效地保住了体内的水分。这样,它们才得以生存。

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不但这样的植物让人敬畏,这样的人也让人敬畏。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一枚月亮在心底

程应峰

    ①孩提时期,最简单、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在水中捞月亮、在水边煮月亮了。

    ②在有月亮的夏夜,于村前的小河边,捧一捧河水在手心,待水沉静下来,一枚亮晶晶的月亮便在手心跳跃、荡漾。当水从指缝间渐渐流走,那枚月亮也悄然回到了河水中。再捞,亮晶晶的月亮又回到了手心里。

    ③光捞月亮还不过瘾,有时候,还会顺着兴致煮月亮。找来一个破损了的却能盛水的瓷碗,盛好水,搁在两三块架成中空的石头上,月亮就悄然静寂地躺在破碎却闪亮的瓷碗中了。再放入几条从小河中捞起的小鱼小虾,就可以点上柴火,开始享受煮鱼、煮虾,也煮月亮的乐趣了。一开始,碗中的月亮被鱼虾搅乱,不成形状。不一会儿,水烫了,一切都平静下来,月亮依然亮晶晶地躺在瓷碗里。再过一会儿,水煮开了,鱼熟了,虾红了,月亮也冒着热气回到了河水中或天上。

    ④就这样,几个小伙伴,在夏夜的月色里,坐在沁凉的河滩上吃着喷香的鱼虾。天上有月,水中有月,鱼虾也沾染着月亮的味道,那是孩提时代一件多么美妙、多么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⑤如今又是月夜,看着茫茫夜空中那枚寂寥得有些落寞的月亮,就有丝丝缕缕难了的情愫游离在心底。云总是被风渐渐吹散,月色何尝不是在生命中渐行渐远?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枚月亮养在心底。这不是为了照亮去时的路,而是为了可以在迎面而来的日子里,享有一份缠缠绵绵的思念。养一枚月亮在心底,让它脱落成雨中红莲,脱落成雪中梅花,脱落得智慧而感性、雅洁而从容。如此一来,心有所依,情有所寄,所有蓬勃于生命之中的行云流水,就会殷殷切切,萦回左右,相伴成红尘之中最曼妙的诗意,一生之中最安然的慰藉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阅读理解

大拇指(节选)

从前有一对农民夫妻,生下了一个大拇指那么大的小男孩,他们叫他“大拇指”。

有一天,农民打算到树林里去砍柴,临行前自言自语:“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爸爸,”大拇指高声说,“车我一定赶去,你放心好啦,它会准时驶进树林里的。”农民笑起来,说:“怎么个赶法啊? 你这个小不点儿,连拉马缰都够不着!”“没问题,爸爸,只要妈妈套好马,把我放进马耳朵里,我就告诉它该怎么走。”爸爸答应:“好吧! 咱们就挑战一次。”说完,他自己先去了。

时间到了,妈妈套好马,把大拇指放进马耳朵里,这个小家伙果然吆喝着指挥起马来:“驾! 驾! 吁——吁——”马很听话,就像赶车的是位老把式。

这时,迎面走来两个陌生人。“我的天!”其中一个人说,“这是怎么回事? 竟有这种怪事!车子在走,又听见马夫在吆喝,却看不见人!”“对,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咱们跟着车,看它停在什么地方。”

马车一直驶进树林深处,正好在农民砍柴的地方停下来。大拇指见到爸爸,朝他喊:“你瞧,爸爸,我把车赶来了,快抱我下去吧。”

两个陌生人一见到大拇指,惊讶得简直说不出话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咱们把这个小东西弄到大城市去展览,去赚门票钱,买下他吧。”

俩人走到农民面前,对他说:“把这个小人儿卖给我们行不行? 他和我们在一块儿会过得很好的。”大拇指的爸爸回答说:“____”

(选自《格林童话》,有改动)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处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来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孩子了。

③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涯海角还是在都市大厦,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 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④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⑤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的瀑布,像____的锦缎,像____的少女,像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