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注】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④旰(g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

(1)、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古今异义词”的学习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填空。

男:我采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解释。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妻”是“妻子”,“子”是“子女”,又如【甲】文“由是感激”中的“感激”解释为①

女:这个方法真不错。根据语境,【乙】文“规定巴蜀”中的“规定”可用此法解释为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

(3)、【甲】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刘禅的表文,【乙】文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孙权的信笺。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一“表”一“笺”,饱含深情。参考下表中的示例,从重音、语调、情感角度为【乙】

文画横线句子设计朗读脚本。

句子

朗读脚本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示例】“愿”“亲”“信”应读重音,表达诸葛亮期望刘禅亲信贤臣的语重心长;“计日而待也”语调上扬,传达出以国事激励后主的良苦用心。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②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 可偃仰,可放笔研 , 可渝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②研:通“砚”。③淪(yue)茗:烹茶。④征,同“证”,证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