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的30多年里,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填空: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

立志上天入海→→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4)、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是一种孤独(节选)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  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佬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于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泻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地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咕。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⑪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⑫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咽了。

      ⑬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⑭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⑮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⑯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活的泥点子里会沾着花瓣

朱成玉

    ①一直以来,母亲都是经营生活的高手。

    ②小时候家里穷,每个月的供应粮总是不到月底就吃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母亲去山里采各种各样的野菜,回来和米面搭配着吃,艰难地喂饱我们深不可测的童年的胃。一件衣服,常常是大的穿小了给小的穿,小的穿坏了就把衣服扯开重新打些补丁再做成一件大的给大的穿,如此循环反复。家里有一台缝纫机,过年的时候,母亲会扯上一些便宜的边边角角的布料,给我们每人缝制出一件好看的衣服来,可以让我们在别人家的孩子面前集体炫耀。没钱修补房子,母亲就和父亲自己脱坯盖房子,三伏天里,母亲赤脚在泥浆里劳作,挥汗如雨……贫穷的日子里,却听不到母亲的叹息,只有劲劲儿地往好日子奔的脚步声,充满力量和欢愉。母亲喜欢唱歌跳舞,不论一天怎么劳累,也不忘在傍晚的时候和邻居们凑一起扭一段大秧歌。

    ③再苦再累的生活,也没有磨灭母亲乐观的天性。包括多年以后的失明,让她陷入黑暗的深渊。短暂的忧伤过后,重又变回那个欢乐的人。她总是拿自己开玩笑,有时候撞到了门框,不恼,反而自嘲自己像个蒙着头套的拉磨的老驴:“卸磨杀驴,怕是我这老骨头给你们吃都不稀罕吃吧,光是骨头,没肉啦。”

    ④我却笑不出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⑤母亲一生奔忙,为了儿女们操碎了心,就像那筑巢的燕子。可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总是笑语朗朗,让我们的贫苦日子有了甜味。

    ⑥看过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衔泥带得落花归》,画面上一位母亲坐在椅子上,偷得浮生半日闲,儿女绕膝玩耍,头顶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小女孩张开手臂,试图接住燕子衔泥时捎带着的落花。

    ⑦很有趣的一幅漫画。每个人看它时大概都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吧,而我从那画面上读到了母亲与生活的博弈。母亲用她的乐观豁达化解着生活里的一个个难题,“四两拨千斤”,以隐忍之术推开烦恼的巨石。

    ⑧勤劳的燕子在辛苦筑巢的时候,不忘捎带着衔来几瓣落花,这多像在苦日子里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的母亲呐!

    ⑨母亲教给我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积极快乐地努力向上,生活的泥点子里,也会沾着芬芳的花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地理信息”的主题阅读

【新闻回放】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王立彬)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库热西·买合苏提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大会由联合国主办,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地理信息大会。大会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旨在增进对地理信息管理的沟通、理解、认知和应用,促进各国地理信息与技术更好地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共同应对地方、国家及全球面临的发展挑战。

    据介绍,截至目前,来自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地理信息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学术界、产业界的报名参会嘉宾已有千余人,其中国外代表700多人。大会将围绕共享数字经济、实现永续发展、建设智慧社会、加强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形成《莫干山宣言》并正式

发布。

【媒体信息】

    世界地信进入——德清时间(有删减)

    今天,2018年11月19日,是一个必将载入德清史册的大日子一一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美丽的风栖湖畔盛大开幕。

    这是继杭州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之后,浙江迎来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重大国际多边活动。

    全球地信界首次进入“德清时间”,北斗导航、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移动测量车、城市控制大脑……大美德清与“上天入地”的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共生,地信元素无所不在的德清魅力格外吸引世界目光,来自五大洲业界大咖们云集地信小镇,以互信共治谋划未来地信大事。

    德清时间记录“从无到有”奇迹。6年问,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耸立起50多幢产业大楼,近250家地理信息企业陆续入驻,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德清链接世界、对话世界、分享世界的一个窗口。在德清向全世界展示的地信精彩,不仅仅是德清的发展轨迹,同样也是中国地信发展的轨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地信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明烙印。

    德清时间凝聚地信发展共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让世界各国的距离更近,但更重要的是拉近“心灵”的距离。大会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互信共治正是要凝聚起地信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好“上天入地”同心圆。地理信息产业挺立“互联网+”前沿,已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不止于业内大咖,每一位市民都是其中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分享者……地理信息以主动作为、不可或缺之姿,深度融入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德清时间开启未来之“钥”。世界地信大会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精彩不止于大会期间,更在于为地信未来的发展描绘蓝图、指引方向。今日中国地理信息正前所未有地走进全球业界的舞台中央,本届地信大会,无疑是一次对未来的预演,是一次最先进的思想、技术、产品的盛宴。作为地信业大国,把握地信未来发展的脉动,体现了中国从跟跑者、参与者到受益者、引领者的转变,用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文化去影响和引领地信未来的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而今,德清正在用一个支点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就是方兴未艾的地理信息产业。

    历史选择德清,德清开启未来。地理信息大会赠予德清对外展示的宽广舞台,带给德清展现担当的绝佳机遇,开怀容纳天地,酿就新的转变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专业教授岳文泽不止一次到访德清,在他眼中,德清是座看不厌的城市。“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非常好,城市建设在浙江省的县级市内处于领先地位,做得非常出色,伴随着地理信息大会的召开,德清的市民素质、文化建设等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逐步走向国际化水平。”

链接材料二:不少与会代表觉得,地信大会场馆的整个设计和内部的管理体现了很多智慧化的特,最,门口的服务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志愿者,引导和服务与会嘉宾和代表。同时,会址内还有很多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技术。

“作为一个县级市,建设如此高大上的ET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建造智慧城市,可以说是惠民利民、提升城市品质的良好举措,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大势所趋,德清又一次抓住了先机,这也和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超图国际总裁王海涛说道。

链接材料三:这两年,德清专注于地理信息行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这种专注力令人印象深刻。岳文泽说,德清率先将地理信息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打造,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来自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与会代表黄骞通过这两天在德清的拜访和参会,认为德清对产业发展方向看得很准。德清在几年之前就选择地理信息行业并进行大力地投入,做了很好的基础设施,很多企业也纷纷入驻,很好地赶上了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在空间信息、产业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一个腾飞进程。

小文和小涵是地信爱好者,他们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高明的魔术师

    ①我曾带过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有一个男生,学习很好,特别喜欢做手工,但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拿人家的东西,看到别的同学有什么漂亮的笔和本子,就想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其实,他什么都不缺,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在他学习上也舍得投资。或许是家庭条件太优越,他有点桀骜不驯。

    ②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找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提醒他一下,而又不伤了他的自尊心。我想,孩子还很小,心灵很脆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了那颗脆弱的心,给他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阴影。

    ③一天下课后,我下意识地走到他座位旁,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他说:“老师有个手工劳动老是做不好,放学后,你能到老师办公室去,教老师做吗?”

    ④他听了,高兴地答应了。

    ⑤放学后,我回到办公室稍微迟了一点。当我从办公室窗户经过时,发现他已经坐在办公桌的座位上,正在翻动我的抽屉。

    ⑥我心想,多么没有礼貌的一个孩子,太随便了,怎么能随便翻动别人的抽屉?突然,我发现他拿出一把小剪刀,看了看,然后迅速装进口袋里。

    ⑦这一幕,我在窗外看得清清楚楚。

    ⑧我进了办公室,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⑨他看到我来了,马上站起身,将座位让开。

    ⑩我拿起一本手工贴画,说:“这架飞机我总做不好,你能教教我吗?”

    ⑪他看了看说:“这很容易,我做给你看。”他拿起贴画,很认真地教我做起来。不一会儿,飞机就做好了。我拿起飞机,对他说道:“你很聪明,这下我终于会做飞机了。为了奖赏你,老师教你玩一个小魔术。”

    ⑫他听我要教他玩个小魔术,高兴地说道:“谢谢老师!”

    ⑬我拿出一把小刀,对他说:“我能把这把小刀变成一把小剪刀。”

    ⑭他听了,脸上闪过一丝不安,勉强地“哦”了一声,另一只手不自然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这一细微动作,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⑮我将小刀握在手心里,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又在空中胡乱挥舞了一下,然后将手心打开:小刀果然不见了。

    ⑯变这个魔术,我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我一点也不会变魔术,这个魔术纯粹是我临时瞎编的。我对他说:“这把小刀已经变成一把小剪刀,这把小剪刀现在跑到你口袋里了,你掏掏看。”

    ⑯他脸一下子红了,将那把剪刀从口袋里掏了出来。我故意惊呼道:“你看,老师厉害吧!”

    ⑱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我接过小剪刀,对他说:“你看,这把小剪刀跟随老师好多年了,刀口已破损了,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我用橡皮筋缠在把手上,就显得有些新颖和别致了,这把小剪刀就送给你吧,以后你看到这把小剪刀,就会想起老师,想起老师变的小魔术。”我把“小魔术”三个字有意说得很重。

    ⑲他接过小剪刀,对我鞠了一躬,说道:“老师,您真好,谢谢您!”

    ⑳看着他身轻如燕地走出办公室的背影,我轻轻舒了一口气。不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反映他拿过别人什么东西了,相反,他喜欢教同学用五颜六色的橡皮筋缠绕各种文具用品,把同学们的文具用品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㉑很多年后,我收到这位学生给我写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您不仅是一名好老师,也是一名高明的魔术师。尽管您那个小魔术变得很不高明,当时,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把小刀就掉在我的脚下。但是,我一直认为,您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魔术师,您把一个人的心灵,变得健康、积极、纯洁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孙思杰

①外婆从不怨天尤人。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 是愁苦惨淡的日子,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都会看在眼里。

②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 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

③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她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 也是墙角的一株草; 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

④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 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 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快熬不下去了。可外婆,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

⑤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 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从屋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要瞟一眼。

⑥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她说,苦瓜是孝子, 一生 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土地的苦孩子。

⑦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 的背后流转, 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 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 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

⑧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

⑨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 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钩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蓄势待发。

⑩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有时会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⑪外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 丝甜来。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的背影。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 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 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

⑫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少油, 一点盐,苦瓜只切 一段;温火, 加几瓣梨, 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 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 日子一长, 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 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

⑬老屋前的苦瓜架又冒新绿了,我知道,那是外婆先前的苦难开出的花。她这一生受了无尽的苦,却又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

⑭外婆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一座教堂。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 切美好的事物,而一切美好的事物,又启示、丰富、培育了她的内心。外婆接受 了苦瓜,所以内心渐渐清淡,归于平和。我们随从了外婆,所以也嗅到了苦瓜的清香。

⑮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7 年第 4 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