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姐弟

    ①吃过晚饭,引弟去关前门。外面,墨一般黑。

    ②一条黑影悄然出现在门口,引弟一怔,随即把那人拉进屋里,慌里慌张关了门,问,你去啥地方了?为啥一年多不回来?

    ③来人是引弟的弟弟黄飞。黄飞说,阿姐,等会儿再说吧,我饿。

    ④疯长的发须,破旧的衣衫,不到三十岁的黄飞脸上,没有一丝小后生的神采。引弟感到鼻子发酸,赶忙淘米做饭。刻把钟后,黄飞吃上了饭,两个煎鸡蛋,几根油炖菜,再没别的。引弟说,阿飞,你没打招呼过来,阿姐也没啥准备,只能委屈点了。

    ⑤黄飞大口吃着饭菜,边吃边说,阿姐,你自己也别太省了,老是吃素不好。

    ⑥荤的,被我吃光了,我不晓得你会来。引弟说。

    ⑦吃完饭,两人都沉默了。一年多前,也是在一个夜里,黄飞来找引弟,说要借千把块钱,有急用。引弟手头没那么多钱,找邻居借了些给他。后来才知道,黄飞赌输了钱,和几个哥们去抢劫,正被公安局追逃着。得知真相后,借钱的土根嫂和驼子阿三都给引弟冷脸看,这算啥?早晓得帮的是逃犯,说啥也不会借!

    ⑧黄飞憋不住开口了。他出逃到外地后,去了很多地方。摆地摊,因为不懂经营赔了本;去工地,被包工头扣了工钱,他不敢讨要……如今,有家也不敢回。

    ⑨引弟说,阿飞,投案去吧,欠下的,迟早要还的。

    ⑩黄飞没接话,只是问,阿爸姆妈好吗?

    ⑪引弟捂住眼睛,说,他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一直在等你回去呢,唉——

    ⑫引弟是爸妈领养来的,直到她十八岁时,才为他们“引”来了这个弟弟。引弟待黄飞特别亲,出嫁后,还时不时回娘家,买些好吃的给他,也经常偷偷给他塞点零花钱。弟弟居然这么不争气,引弟暗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

    ⑬黄飞叹了口气,说,现在自首,太晚了,明天我还要去外地,做笔生意。

    ⑭生意?还有啥生意?!引弟突然感到背脊骨发凉,说,阿飞,你可不能再错下去了呀。

    ⑮黄飞说,没办法,我保证,跟哥们做完这桩后,给阿爸姆妈挣足养老的钱。

    ⑯引弟浑身发抖,不,别……

    ⑰半夜里,一辆警车开进弯篓浜。

    ⑱阿姐,你还是我阿姐吗?黄飞被警察带走时,瞪圆了双眼,野兽般嚎叫。

    ⑲引弟瘫坐在地上,不敢看黄飞一眼,泪水洒落一地。

    ⑳几天后,在菜场卖菜的驼子阿三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引弟因为举报有功,得了五千块钱奖金!土根嫂去问,引弟目光呆滞,一句话也没说。

    ㉑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引弟做得对,要是不去举报,黄飞说不定还会去犯事,到辰光,被判得更重。有人则说,再怎么说,要是自家人,谁能狠得下心肠来?引弟和黄飞毕竟不是亲姐弟。

    ㉒土根嫂听不下去,为引弟辩解。这黄飞啊,从小就没个好德性,你看,引弟的男客得病死得早,引弟她容易吗?靠种点地,打点零工,把姑娘送上了大学,家里头缸空甏空的,黄飞还三天两头过来要钱。这个小赤佬,被捉牢是活该,他这生这世啊,对不住引弟,那点奖金就算是回报,一点也不多。

    ㉓一年后,引弟的女儿雪儿去监狱探视。

    ㉔雪儿问,舅舅,你还恨我姆妈吗?

    ㉕黄飞说,我只恨我自己。

    ㉖雪儿说,你不应该恨她,她要是不举报的话,你可能还会去犯罪,再说了,外公外婆都七十多了,你早点去坐牢,就能早点出来,应该还会见到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这是我姆妈说的。

    ㉗黄飞说,我懂,你姆妈为啥不来?

    ㉘雪儿哭了,三个月前,她已经去世了。

    ㉙啥?!

    ㉚雪儿告诉黄飞,其实早在几年前,引弟就查出来得了癌症,但她瞒着所有人,放弃了治疗。雪儿递过一张存折,说,这是我姆妈临终前叫我转交给你的。

    ㉛黄飞接过存折一看,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这是一张五千元的存折,储户名写的是黄飞。

    ㉜我姆妈说了,等你出去后,用得着。雪儿说。

    ㉝阿姐,你这是做啥?!

    ㉞黄飞流着泪告诉雪儿,当时他去找引弟,是觉得自己在外面实在是混不下去了,进监狱是早晚的事。那天他说要再出去做笔“生意”,只不过是怕引弟鼓不起去举报的勇气。

(选自《芒种》2017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自选角度,对第④段画横线句子作批注。

疯长的发须,破旧的衣衫,不到三十岁的黄飞脸上,没有一丝小后生的神采。

(3)、结合文中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姐姐引弟的性格特点。
(4)、本篇小说塑造的“弟弟”形象与《我的叔叔于勒》中“弟弟”(于勒)形象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举一反三
神奇的“太阳大夫”
①太阳,素有“神奇大夫”之称。看看它在医学上的许多奇迹,你会为之感叹不已。
② 丹麦科学家芬森无意之中看到一只猫躺在地上晒太阳,当时天气不算寒冷,经细心观察,发现猫身上有个流脓的伤口,猫在利用阳光治疗。这一发现,使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③美国一批研究人员指出,每天晒太阳10分钟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实地调查表明,阳光强烈的赤道地区居民,患乳腺癌和结肠癌的比例最低,且居住地方越远离赤道,患乳腺癌率越高。这可以说明人缺乏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使人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可能是形成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原因。日照对防治忧郁症颇具奇效。据美国专家研究,由于日照不足,全世界至少每年有500万人患忧郁症,他们常焦虑不安、精神萎靡、浑身无力甚至失眠,反应变得迟钝、爱吃烈性食物、身体过胖、工作易发生事故。但患者若设法多“拜会”太阳大夫,康复之神便会很快降临。
④ “太阳大夫”妙手回春的病例多不胜举。太阳的短波红外线透射力可直达人体深层组织,使血液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消炎镇痛等作用;对关节炎、肌营养不良也有良好疗效;太阳的紫外线能直接杀菌消毒,又能防治气管炎之类的感染性疾病;阳光还是免费的优质“鱼肝油”,常晒太阳能使儿童软骨病等得到防治。此外,对老人冠心病、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疗效。
⑤ 不过,日照过量也会导致皮肤早衰老、白内障及皮肤癌等疾病。此外,日光健身还应该注意选择时间,因为一天中各个时间的阳光会对人体起不同的反应。上午6至9时,阳光含有大量使人体感到暖和的红外线,对皮肤有益。9至12时,这是日光浴的最好时光,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会把皮肤很快晒成褐色,而不会晒成黑色。12时至16时,不宜晒太阳在这段时间里,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紫外线C光束的含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掉哪了?天知道。

       这个大红封皮的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家境贫困,文学硕士毕业后,应聘去了一家文化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公司集体宿舍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趁夜色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亭、榭、长廊里呆坐。

       有一天,史力发现吉和社区有了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几十栋楼,住了近三千人。老年人不少,其中一部分人或是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或是孤寡老人,有病且寂寞。于是管委会倡导中青年人敬老爱老,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都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力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人年过七十,原是本市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十年前过世了,无儿无女,他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老人时,对方说:“小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于是,他第一次去了五栋三单元六楼的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我在为你煮茶,你先参观一下这上下两层的复式楼,看可否入目?”

       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如无形的波流在涌动,史力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是《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屠隆的《考槃馀事》、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是的。我只是泛泛读过,没有深入地研究,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我名文心,字雕龙,取自《文心雕龙》。”

       “谢谢雕龙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

       章先生哈哈大笑。

       正午了,史力这才想起什么事也没做,很内疚。

       “不,你陪了我三个小时,我写个条子给你,你可去时间储蓄所,登记在你的存折上。”

       史力小心地问:“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吗?但是……下次来,你得安排我做事,做什么都行。否则,我就不敢来了。”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者去章家,或者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他每次去章家,先打扫卫生,再清洗章先生换下的衣服,然后为章先生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修远小友,做学问必先从识字开始。”

       史力愣住了,自己认识的字不少啊。

       “自提倡简体字之后,很多字的识别便成了问题。如‘帘’,本指酒家的酒幌子及用棉布做成的挡风门帘。以竹条做成的遮挡物,应是竹头下加一个‘廉’字,李贺诗‘帘中树影斜’,是竹编的帘,这才能从竹条缝中窥见斜斜的树影。”

       “多谢先生教导。”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义工时间的存折,居然丢掉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社区管委会说明一下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再记上数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章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专著《明人小品的文化品格及个体生命潜能的释放》,由章先生推荐出版了。接着,章先生又慎重地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你将来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章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这是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给你,是想看看你会有什么反应。愿意做义工而领一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去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说明连理所当然的那点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之所至。”

阅读《那年的欢喜》,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辛,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最精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我快没电了,天色渐暗。”
   2018年6月,一场火星尘暴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到了来自“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的信息。随后,它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机遇”号原本设计工作90天,但它带着人类的期盼,独自在遥远的火星辛劳了14年——它是21世纪初火星探测的双子星之一、“子午线平原”的主人、太陽系第一深的陨石坑“维多利亚”的客人、“火星马拉松”的首个完成者、“奋进”陨石坑的征服者……如果换作人,那该是怎样孤独而英勇的一生。
   当时,NASA给“机遇”号回复了一首美国经典蓝调《再见,后会有期》。歌里唱着:“我们将再次见面/在夏日让人愉快的每一天/去经历明亮鲜艳的一切/……/当夜晚渐渐来临/我看着那月亮/然后我们将再次见面。”
   而下一次见面,或许是在下一个14年。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也就是说,当人类最终冲出地球,首先面临的就是死亡这道铁壁,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所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比尔·安德斯拍下了地球从月球边缘升起的标志性照片《地出》,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张能看到地球全貌的照片。安德斯回忆起当时绕行月球的情境时说:“这个叫作地球的物体,它是宇宙当中唯一的颜色。”
   有学者认为,这张照片点燃了一场大众环境运动。蕾切尔·卡森在彼时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联合国则宣布了第一个“地球日”。地球突然开始占据人类的头脑,仿佛我们从司空见惯中突然警醒一样。
   安德斯不是唯一一个从太空看到地球而感到惊奇的宇航员。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对这些宇航员来说,住在太空越久,思念人间烟火之情越浓。解决“乡愁”的法子就是在空间站里干一些在地球做的事儿,例如看电影、听音乐、上网、与妻儿通电话,甚至自己种菜、做比萨和蛋糕。1972年,“阿波罗16号”的宇航员查理·杜克在执行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登月任务时,将随身携带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用塑料膜裹着,放在布满沙粒的月球表面拍照留念。照片里,是他与太太多萝西、两个儿子查尔斯与汤玛斯。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作者阿饼,选自《新周刊》2019年第5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