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海山教育联盟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①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说说“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

(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
(4)、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些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自己开车来。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①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阅读《卖桔子的老人》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桔子的老人

叶琰

       秋高气爽的傍晚,到了下班的时候,公交站台上挤满了正要赶回家的乘客们。一辆飞驰过来的公交车一进站,就上了满满一车人。人群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娘,吃力的挑着半担柑桔上了车。售票员是位年轻的妹子,她一边忙着售票一边热情招呼着车上的乘客,窜来窜去忙得不亦乐乎。

       售票员妹子看到老人上了车,忙把老人让在自己的坐位上。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坐下了,售票员妹子脸上笑得像一朵胜开的红玫瑰,老人的眼角也露出了鱼尾纹。

       车上很拥挤,“红玫瑰”卖完票来到老人跟前,并帮她把两个筐子挪到坐位底下,这样车厢里会多出一点空间来。老人从筐里拿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桔子,送到了“红玫瑰”的手上:“妹子,实在不好意思,今天生意不好桔子没有卖完,给你几个桔子做车费吧!”“红玫瑰”接过了桔子让它们又回到了筐里,“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没钱买车票不要紧,我怎么能要您的桔子呢!”老人深情的望着“红玫瑰”“真是个好姑娘啊!”满车的乘客也都朝着“红玫瑰”点头微笑。

       车快到终点站长途中巴车客运站了,“红玫瑰”问老人:“您老这担桔子是从哪挑来的啊?”老人告诉她“三河镇”“那您老下车又要转乘去‘三河镇’的中巴车吗?”老人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车继续前行。

       “妹子,我到进车站的路口处下车,这样我可以少挑一段路”“什么,二十多公里路,你挑着回去?”“红玫瑰”一脸愕然。

       “妹子,中巴车上的售票员可没有你这么好心,早上我搭车来时给她几只桔子她不要,说我们只收钱,现在桔子我们屋前屋后都有,不值钱,我只好给了她五元钱,我一担桔子共卖不了二十几元钱,如果一来一回还要十元钱坐车那不……”

       “红玫瑰”望着老人满头银发和一双布着老茧的手,从包里拿出了五元钱放在筐里。“老人家,我给你钱你还是去车站坐车回吧!”这时满车的乘客见状也纷纷的过来往筐里放钱,有一元的也有两元的,还有给十元的……  老人到终点站下车前数了数共有三十多元钱,老人再一次捧着桔子发给乘车的每一个人,可是都没有要。满筐的桔子还是安安稳稳地躺在筐里。只是“红玫瑰”的脸上笑得更加灿烂了。

                                                                                                                                                                        (摘自《文艺生活》2008年第8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羊事

李伶伶

    谷雨守了一夜,天亮时,母羊终于生了,生了三只小羊羔。谷雨又喜又愁,喜的是三只小羊羔都挺壮实,出生没多久,就能走了。愁的是,母羊只有两个奶头,不够分,要想让三只小羊都活下来,只能给其中一只喂牛奶。谷雨家没有奶牛,要喂牛奶只能去买。这样一来,喂大一只小羊的成本就增高了,不合算了。以前出现这种情况,谷雨总是扔掉一只最小的羊羔,可是这次,三只小羊羔一般大,他哪只都舍不得扔。

    这时邻居冬至来他家借东西。谷雨问他,你要小羊羔吗?冬至看着刚出生的小羊羔说,这么小,能养活吗?谷雨说,精心点,能养活。冬至说,那你咋不养?谷雨说,我的羊太多了,操心不过来。这样,冬至就抱走了一只小羊羔。

    第二天,冬至又把小羊羔抱回来了。谷雨以为冬至不要了,冬至说,不是,我爹有病住院了,我得去医院陪他,没时间喂羊。你先帮我喂几天行不?谷雨说,行,你安心照顾你爹,羊的事包给我了。冬至放下小羊,就去了医院。

    谷雨帮冬至喂小羊羔,喂的是买来的牛奶。小羊羔很能喝,开始一天三袋,后来四袋,再后来五袋。冬至拿来的一箱奶,三天就喝完了。因为冬至没来取羊,谷雨又买了一箱。冬至爹的病不好治,冬至一直在医院陪他爹,谷雨就一直帮他喂小羊。三个月后,小羊羔都能吃草了,冬至爹的病才好,冬至才回来。

    谷雨看见冬至回家了,说,冬至,你不来看看你的羊吗?冬至就跑过来看他的羊,发现羊长大了好多。冬至说,这么大了呀?谷雨说,是,都能吃草了,你拉回去吧,再养两个多月就能卖了。冬至说,这么快呀?谷雨说,要是不想让它下羔子,五六个月就能卖,大了反而不好卖。冬至说,这样啊,我明天得去帮我表弟盖房子,等我帮他盖完房子,再把小羊拉回去,你再帮我喂几天行不?谷雨说,行。

    冬至走后,谷雨媳妇问谷雨:你真打算让冬至把小羊拉走啊?谷雨说,当然了,那是他的羊。谷雨媳妇说,可它是咱们喂大的。谷雨说,那也是他的羊。媳妇说,可是买牛奶的钱算谁的?喂大这只小羊,咱们一共买了13箱牛奶,35元一箱,一共400多钱,这钱谁出?谷雨说,当然是冬至出。媳妇说,他要是不出呢?谷雨说,不能。

    一晃又是半个多月,冬至还没回来。谷雨一直帮他喂养小羊,出去放羊的时候也带着它,挑草嫩的地方让它吃,晚上回来喂料时,总是多给它些,生怕它长不大,看见有别的羊欺负它,还帮它把羊轰走。谷雨对它格外用心,因为他觉得,这是冬至的羊,不能亏待了它。

    这天来个买羊的。买羊人一眼就相中了冬至那只羊,问谷雨多少钱卖。谷雨说,你给多少钱啊?买羊人说,六百。谷雨说,不卖。买羊人又仔细看看羊,说,我再加一百,七百。谷雨还是说,不卖。买羊人说,这个价可以了,我是想回去做母羊才给这么多的。谷雨说,这是好羊,好羊的价格就得比别的羊高。

    买羊人说,你真会卖东西,这样,我再加一百,八百,不能再多了。谷雨笑了一下,说,你先等等,我去问问冬至,这是冬至的羊。

    谷雨给冬至打电话,问他卖不卖羊。冬至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是你的羊,你说了算。谷雨就跟买羊人说,先不卖,等冬至回来再说。

    买羊人走后,媳妇跟谷雨说,要不,咱们把这只小羊留下做母羊吧,你看它身体多结实,将来肯定很能生。谷雨说,可这是冬至的羊。媳妇说,他又没喂过,都是咱们喂的!谷雨说,那也是冬至的羊!

    冬至回来后,谷雨让冬至把羊拉回去,冬至不拉。冬至说,我怎么好意思拉呢,我都没喂过它。谷雨说,那也是你的羊。谷雨把羊送到冬至家,冬至又送了回来。谷雨又送了过去,冬至又送了回来。

    看着这只送不出去的羊,谷雨很头疼。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只羊,养也不是,卖也不是,最后,把它杀了。杀得媳妇很心疼,谷雨也很心疼。

    谷雨把羊肉给冬至送了过去。晚上,冬至送来了羊肉钱。谷雨不要,冬至硬把钱留下了。

    看着冬至送来的钱,谷雨心里忽然很疼。他后悔当初送小羊羔给冬至,他跟冬至这么多年的感情,竟被一只羊给毁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橡树

    ①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②“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脚穿一双旧毡靴,靴子前端沾满了泥,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圆圆的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似裂开一般。

    ③“又迟到了,莎乌斯基。”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莎乌斯基赶紧溜到座位上。“都清楚了吗?……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安娜问。“猫。”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得到肯定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窗户、桌子、牛肉……突然,像是刚从睡梦中惊醒,莎乌斯基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嚷道:“冬天的橡树。”他的话脱口而出,象是有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非要倾吐出来与大家共享不可。“坐下,莎乌斯基。这就是迟到的后果。橡树才是名词……”

    ④下课后安娜对莎乌斯基说道。“你为何总是迟到?从你家到学校走公路不过半小时啊!”“可我从不走公路,我常抄森林里的一条近道。”“这样可不太好,莎乌斯基,我不得不找你母亲谈谈。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莎乌斯基搓着指缝间的泥巴。

    ⑤放学了,莎乌斯基领着安娜沿着学校后边的小路走进了森林。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白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是一头驯鹿过去了!”看到安娜对地上的足迹感兴趣,莎乌斯基说,像是在说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驯鹿是很温顺的。”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在一片开阔、洒满阳光的林间空地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绽开的树皮上堆满白雪,使粗大的树干乍看上去象是灌注了白银。“冬天的橡树”,安娜惊叹不已。她走近橡树,在闪闪发光的树干下停住了。莎乌斯基没有觉察到老师激荡的心情,在树根旁忙忙碌碌。“快过来看呀!老师。”他大喊,他扒开一团沾着泥土的积雪和紧贴下面的枯草。那里躺着一只僵硬的褐色青蛙。“它在装死。只要太阳把它晒暖一点,它马上就会跳走。”莎乌斯基领着安娜在他熟悉的小天地里漫游。橡树脚下栖息着许多住户: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安娜越看越入迷。

    ⑥“呀!妈妈上班去了!”莎乌斯基焦急地说。安娜一看表,三点一刻。她低头对莎乌斯基说道:“没什么,莎乌斯基,这只能证明捷径并不是一条最理想的路,从现在起,你还得沿公路去学校。”莎乌斯基一声不吭。

    ⑦天哪!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形,她的讲解是多么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⑧“莎乌斯基,谢谢你带我散步,不过你也可以走这条路。”“谢谢您,老师。”莎乌斯基脸红了,他想对安娜保证今后决不再迟到,但又怕自己食言。停了一会儿,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不用了。我自己能找着路。”安娜说,莎乌斯基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驯鹿过来,您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 , 要不然它受了委屈会离开森林的。”

    ⑨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落日在树上洒一抹余辉,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树干下。现在安娜明白了,森林中最让人惊讶的并非冬天的橡树,而是一个脚穿旧毡靴,身着补丁衣的孩子。

现代文阅读二

一棵柿子树

杨柳依依

①关于老家的记忆,总绕不开一棵柿子树。

②它就像是一幅画,经过岁月的雕刻与时光的沉淀,透着沉稳与厚重,显现着生命的美丽与尊贵。

③它就在那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

④柿子树是邻居家老祖宗栽种的,距今具体有多少年没人说得清楚。任凭风霜雨雪雷鸣电击而不倒,它一直以一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傲然姿态,屹立在老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像一位历经沧海桑田的老头,一年又一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村庄的变化。

⑤我家与邻居家之间就隔着这棵柿子树。儿时,每次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玩,必然会经过它,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找我,也必然要经过它。因此,它不仅一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知晓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载体。

⑥它是邻居家豢养的鸡鸭们的乐园,鸡鸭们每天都会来树底下刨食、打盹、玩闹;它也是我家放养的中华田园犬的乐园,犬儿每天都会来此凑热闹,这里嗅嗅,那里闻闻,顺便追追鸡、逗逗鸭;它更是它更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都会相聚在树下,追追鸡、逗逗鸭、吆喝吆喝狗……它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

⑦万物复苏的春天,粗壮高大的枝干上开始吐出嫩绿的芽儿,开出淡黄色的小花。每一朵小花只有米粒那般大小,我们每次都会在树底下捡一些夹在书本里。每次翻开书页,都能闻到柿子花独特的涩涩的香味。

⑧烈日炎炎的夏天,疏阔的枝条间长出葳蕤的叶子。头顶上的日头虽毒辣,但大树底下却是清风习习,一树的荫凉。不仅我们小孩爱来这里,日落后,大人们也时常拿把长椅坐在树底下消暑纳凉,谈天说地。

⑨( )的秋一来,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此时,树上叶子虽已枯黄,但红彤彤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般挂满树梢,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单是在树底下站着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的柿子甜如蜜,让我和小伙伴口齿生津、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

⑩经过一秋的风吹雨打,到了枯凋、萧瑟的冬天,叶子都掉光了,它浑身上下( )的,真像一个没穿衣裳的老头呀。我每次抬头凝视着这个“老头”,真担心它会着凉生病,甚至熬不过这个冬天。为此,我的内心每每感到惆怅不已。

⑪在我年少时,我的心事爸妈也许不知道,但它知道;我心中的小秘密,也许爸妈不知道,但它知道。因为,我所我有话都会跟它说,我全心全意地信任它,也知道它会像一个谦谦君子那样替我保守秘密。

⑫它不仅知道我的心事与秘密,它也知道筑巢其间的小鸟们的心事与秘密,它更知道树底下那条昼夜不停流淌的小溪的所有心事与秘密。而且,它也会像替我保守心事与秘密一样,不会把小鸟与小溪的心事与秘密说给人听。

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站在它面前,越发能感受到《道德经》中的那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蕴含的哲思。岿然如山般的它,表面看似沉默不语,其实它洞穿世事,只是它不想说而已。

⑭冬去春来,它一直在那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卑不亢不惊不扰不悲不喜地生长着、开花着、结果着、落叶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