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概括地说,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力量对比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核,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如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等等。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19世纪初,欧洲列强建立起欧洲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的平衡,被称为维也纳体系。20世纪初的一场混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在经历了90年代的巨大动荡和不断调整之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格局更加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特点与态势,是向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渡,尽管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要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中国古代圣贤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充满真理和智慧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尊重彼此差异、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真正的和。……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积极融入现行国际体系,参与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毅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演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欧洲巨变]
材料一:狄特里希.杰拉德在《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其理由是:当时的欧洲,在诸多方面主要呈现“旧”的特征,“新欧洲”还在孕育成长之中。
[科技进步]
材料二:1733 年机械师约翰 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转型之痛]
材料三: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 别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
3350 |
1740 |
1060 |
290 |
30 |
30 |
[新旧格局]
材料四: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