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六单元检测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最得意的作品

    ①四月的一个夜晚,我的女儿——你来了,你把父亲的称号和最温柔的爱心赠给了我。

    ②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③你是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在你问世前,无论爸爸妈妈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你的模样。

    ④现在,我整天坐在摇篮边,怔(zhèng)怔地看你,百看不厌。你总是那样恬(tián)静,出奇地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一会儿弯成妩媚的月牙,一会儿久久凝视空中某处,不知在想什么,目光显得那样神秘。

    ⑤看你这么可爱,我常常忍不住要抱起你来,和你说话。那时候,你会盯着我看,眼中闪现两朵仿佛会意的小火花,嘴角微微一动似乎在应答。

    ⑥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地看你     的大眼睛

久久地     目光

(2)、按照提示理解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你总是那样恬静

我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知道“恬静”的意思是

②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

通过偏旁,我猜想“澄澈”的意思是

(3)、读短文第③④段,填一填。

第③段主要写女儿问世前,“我”想象她的;第④段主要写女儿出生后,“我”看着她的

(4)、读短文第④⑤段,用“”画出描写女儿眼睛的句子。
(5)、读句子想一想,再填一填。

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

①“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是指,文中“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也是指;“得意”是指爸爸的心情。

②“我读你读得入迷”,“读你”是指爸爸,从“入迷”这个词我能体会到爸爸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子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子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写给童年的一封信

朱德庸

    ①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很久了,我必须承认,有很长一段日子我几乎把你忘了。我再度想到你是2000年,那年我的孩子9岁,我陪着孩子过他的童年时,我自己也再(chóng  zhòng)新过了一次童年,那时我才把你,从我记忆的墙角找了回来。

    ②我写这封信给你,是想要谢谢你,每当我的人生碰到一些困惑及彷(páng)徨(huáng)时,你给了我方向。那个方向也许不符合社会价值观或众人的期望,但却符合我自己内心的感觉,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快乐和知足。

    ③你充满了对人生的各种疑问,现在的我可以给你一些答案。

    ④你曾问:幸福是什么?

    ⑤幸福不是一辈子平顺富有,而是找到一个可以陪你度过人生逆境的人。

    ⑥人生是什么?

    ⑦人生就是一座迷宫,你花前半生找入口,然后花后半生找出口。

    ⑧幽默是什么?

    ⑨幽默就是一扇想象力的旋(zhuǎn  zhuàn)门,可以把你从阴湿幽暗的地窖,瞬间(zhuǎn  zhuàn)到艳阳高照的海滩。

    ⑩成功是什么?

    ⑪成功是,就算所有的价值观都变成钱的时候,你还是不违反你的“梦天性”,永远拥有梦。

    ⑫我不确定这些答案是否正确,也许20,30年后的我会再写信给我,如同我现在写给你。当我再迷惘时我会(chéng  shèng)着脑中的时光机器去找你,让你告诉我我是谁。

    ⑬谢谢你,小时候的我,我会和你一起,用我们自己单纯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元钱的故事

李丛峰

    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却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学费是5元钱,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淇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第一次向命运挑战。他冒着盛夏的酷热,钻进田间地头给生产队割青草,有时两天下来割的青草捆起来比他人还高,足有100多斤。100斤青草,生产队结算5个工分。那年一个工分大约合5分钱,这样父亲一天最多能挣到0.25元钱,20多天就能挣够5元钱。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最后,父亲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再割100斤青草,就凑够5元钱了。

    那一天早上父亲起得特别早,他激动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已身处课堂。那一天特别炎热,但父亲已顾不得了,拼命地割着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最后他感到头昏脑涨,迷迷糊糊举起镰刀一下子割在了自己腿上,血从他的腿上流出,他倒在了地上。等他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县一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而爷爷也说,为了给他治腿伤,花了十几块钱,学上不成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进修。父亲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她长大了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 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比尔•盖次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比尔•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点儿也找不到了。

    比小•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妤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比尔•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比尔•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到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比尔•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着这样一句话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读中学以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比尔•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西湖遇上雪(节选)

    那天,是奔着雪消息去的杭州,可阳光好得让雪消息成了又一则谎言。以为这一年,又要与雪擦肩,收拾行囊时,发现窗外飘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密密麻麻,仿佛谁抖开了装棉絮的袋子,漫天都是轻盈的飞絮。

    向西湖。伞收背囊里,不想撑开,走在雪中,任雪花在青衣上印白花,濡湿一片,又印上一片,花一层层消失,又一层层印上,倒是帽檐上,薄薄地压一层,长发上也有,像黑色绸缎上跳跃了几丝浪花白,眉上沾了几枚,化了,溜到颊边,像泪,鼻尖也哈了几朵,然后就变红,像雪人脸上的红萝卜。

    白堤上行人不多,却都兴高采烈的,都是我的同路人,踮着脚尖走,跳着舞步走,踩的都是雪花节奏,仿佛矜持地走着,就对不住漫天的飞雪。雪一落路面便化了,只留亮亮的一道痕,两旁的草地上,雪轻轻悄悄地稳下身形,草用枯黄的小手臂护着她们,慢慢地,雪便把草掩在身下了,枯草正需一床雪被暖暖地盖着,好孕育一个青青的梦。柳树的枝条太瘦,接不住雪花,只不断地滴下水珠子。荷也用褐色的指掌捧一朵朵雪花,她们是在听雪吧,还是雪要借枯荷听雨声?一群麻鸭还在湖中欢快地游着,不时吆喝上几声,像是山歌,又像与同伴耳语,鱼早沉到水深处去了,他们忙忙地啄来啄去,是想尝尝雪的滋味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