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九下5 孔乙己

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我们的裁缝店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米,中间拉个布帘子隔开,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吃饭时,我们就全部挤到外间,紧紧围绕着缝纫机上的一盘菜。

    我们的店面虽然小,但这样的话,炉子烧起来的时候,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是晚春吧,外面狂风呼啸,昏天暗地,树木隐约的影子在蒙着雾气的窗玻璃外剧烈摇动,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窗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房子里却温暖平和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滚一滚地波动,墙皮似乎都给香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至于炉板上烤的馍馍片,香气虽然被羊肉的味道盖过了,闻不到,却看得到它颜色金黄灿烂,还泛着诱人的淡红。小录音机里的磁带慢慢地转,每一首反复听过的歌的歌词都已经失去它自己的意思,只剩一片舒适安逸。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腼腆地跟在后面,提个编织袋,宽容地笑着。我们给她量完尺寸之后,让她先付点订金,这个灵巧敏捷的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

    “三只鸡嘛,换一条裙子,够不够?”

    她要订的是我们新进的一块布料。这块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洋气一点的媳妇们都来订做了裙子。这是我们这个小地方能追赶的为数不多的时髦之一。

    她说:“不要让我公公知道了啊!公公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个又矮又小的老妇人拼命拥抱,“叭”地亲一口,又说:

    “等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地嘟囔着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甚至有些骄傲地看着眼前这个高挑苗条的年轻儿媳妇。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是我们这一带出众的两三个漂亮女人之一,她有着猫一样明艳的容颜,目光像猫的目光一般抓人。她的举止也像只猫,敏捷优雅,无声无息。长年粗重的劳动和寒酸的衣着,似乎一点也没有磨损她青春的灵气,反倒令她滋生出一股子说不出的新鲜的野气——虽然她修长匀称的手指总是那么粗糙,布满了伤痕;脚上拖着的那双干活时才穿的、还没来得及换下来的球鞋,鞋帮子早垮得没了个形状,脚趾头也顶出来了一个。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三只鸡和她那因年轻而放肆的美梦。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家里鸡少了,公公看不出来吗?”

    “看不出来。”

    “家里鸡很多吗?”

    “多得很。”

    “五十只?一百只?”

    “七只。”

    “啊——”太不可思议了,“七只鸡少了三只,你公公还看不出来吗?”

    “看不出来。”

    当地男人不过问家务,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来这里做衣服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得简直都不忍心收她们的钱了。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她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所以,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不得不下降了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这样一来,我们生意就更好了,我们也就更忙了,每天天快亮了才睡下。整个喀吾图小镇上,我们家窗子的灯光总是亮到最后。

(李娟∕文,选自《我的阿勒泰》,略有改动)

[注]李娟,散文女作家,曾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有过一段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的生活经历。其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风格清新明快,原生态地再现了北疆风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温度的“微行动”

    ①那是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我从图书馆出来,裹紧衣领朝家中疾走。这时一个拾荒老人骑着一辆前后载满纸板盒的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突然,一阵风刮过,老人的自行车不由得晃了几下,随即扎在车后的一块纸板掉了下来。老人见状,猛地刹住自行车,车停了下来,但老人被夹在前后的纸板盒中间,一时跨不下车,他把头扭向后面,目光盯着离自行车几米远的那块纸板盒。

    ②这时,一位白领模样的姑娘已从人行道上走过去,正弯下腰,捡起了那块纸板盒。见老人夹在车上动弹不得,她赶忙急走几步,拿着纸板盒来到自行车前,帮老人把纸板盒塞进车后的纸板堆里,又把捆扎的塑料绳紧了紧。老人没想到一位漂亮时髦的姑娘,会帮他捡起这块对她来说是“垃圾”的纸板盒,一时呆住了,只是对她傻笑,连谢谢也忘了说。姑娘扎紧绳子后,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了。

    ③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为她点了个赞!

    ④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出地铁站,要到不远处的公交终点站换车,赶去参观一个展览。快到公交站时,一辆穿梭巴士正好进站。不一会儿,一位八旬模样的老太太走到车门前欲上车。只见她用手抓住门旁的车把,一只脚蹬上踏板,另一只脚却怎么也跨不上,一下、两下……还是没跨上。老太太换了个脚,紧了紧抓车把的手,一使劲,人还是上不去。

    ⑤我见状,赶走几步,想上前扶一把老太太。忽见旁边闪出个小伙子,从后面搀着老太太,把她扶上了车。我上车后,只见小伙子把老太太安顿在靠窗的位子,帮她刷好敬老卡后,俯身对她说:“阿婆,你一个人出来要当心。”老太太感动得连声向他道谢。

    ⑥我开始以为小伙子也是乘这辆车的,谁知他与老太太打完招呼后就下车走了。我用赞许的目光送他下车,看着他走进灿烂的阳光中……

    ⑦有一年深秋,我去太湖畔的一家疗养院体检,早晨空腹在检验科抽血。因排队人多,为方便护士操作,排队者都事先把外套的一只袖子脱了,衣服就披在肩上。轮到我抽完血,我忙着用右手按住左胳膊上的抽血处,站起身时,忙乱中左边原搭在肩上的衣服脱落了,衣角垂在地上。

    ⑧我见衣服拖在地上,正想抽开按在抽血处药棉上的手去拉衣服,这时从后面疾步走来一位小护士,轻轻地帮我把垂在身后的半边衣服拉起,重新披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有一种在家般的温馨感觉。我转过身正要向她表示感谢,她轻盈的身影已飘走了。不一会儿,又看到她微笑着在为其他疗养员服务。

    ⑨我郑重地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

    ⑩或许,就是这些微小的行动,启动了微传播,展示了微价值,让生活有了微变化,让社会产生了微进步。当每个人都用自己散发着微温暖的行动去暖和世间这条大被窝时,这被窝就会被渐渐地焐热……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

    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大自然从沉睡中醒来,精神抖擞地把一片奇景展现在这惊奇的孩子的眼底。一条小青虫从一片带露的叶子上爬过来,不时地把大半截身子翘在空中,四处“嗅一嗅”,接着又向前爬——汤姆说它是在打探。这条小虫自动爬近他身边时,他像一块石头一样凝然不动,满心希望它能爬得再近些。那条小虫一会儿继续向他爬过来,一会儿又好像改变了主意,打算往别处去。他的希望也随之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后来,小虫在空中翘起身子,考虑良久,终于爬到汤姆腿上来,在他身上周游,于是他心里充满了欢乐——因为这就表示他将要得到一套新打扮——毫无疑问,是一套光彩夺目的海盗制服。这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大群蚂蚁,正忙着搬运东西;其中一只正用两条前肢抓住一只有自己身体五倍大的死蜘蛛,奋力往前拖,直拖着它爬上了树干。一只背上有棕色斑点的花大姐趴在一片草叶的叶尖,汤姆俯下身子,对它说:“花大姐,花大姐,快回家,你的家里着火啦,你的娃娃找妈妈。”于是它就拍着翅儿飞走了,回家去看到底怎么了——汤姆对此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他早就知道这种小虫子容易相信火灾的事情,头脑又简单,被捉弄过不止一次了。不久,又有一只金龟子飞过来,不屈不挠地在搬一个粪球;汤姆碰了一下这小东西,看它把腿缩进身体装死。这时很多鸟儿叽叽喳喳闹得更欢了。有一只猫鹊——一种北方的学舌鸟——在汤姆头顶上的一棵大树上落下来,模仿着它附近别的鸟儿的叫声,叫得欢天喜地。随后又有一只樫鸟尖叫着疾飞而下,像一团一闪而过的蓝色火焰,落到一根小树枝上,汤姆几乎一伸手就能够到它。它歪着脑袋,十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几位不速之客;还有一只灰色的松鼠和一只狐狸类的大东西匆匆跑来,一会儿坐着观察这几个孩子,一会儿又冲他们叫几声。这些野生动物也许以前从未见过人类,所以它们根本不知道该不该害怕。此时自然界的万物全都醒来,充满了活力。这儿那儿,一道道阳光如长矛一般从茂密的树叶中直刺下来,几只蝴蝶扇着翅膀,在翩翩起舞。

    汤姆弄醒了另外两个强盗,他们大叫一声,嘻嘻哈哈地跑开了;两分钟以后,他们就脱得赤条条的,跳进白沙滩上那片清澈透底的水里互相追逐,滚抱嬉戏。宽阔的河流对面,远远的地方,就是那个村庄,而他们并不想念。可能是一阵湍流也可能是一股上涨的潮水,冲走了他们的小木筏。他们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没有了木筏,就像是烧毁了他们与文明世界间的桥梁,斩断了他们回返的念头。

    他们回到露营地时,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却也饥肠辘辘;不久他们把那篝火又拨旺了。哈克在附近发现了一眼清泉,孩子们就用阔大的橡树叶和胡桃树叶做成杯子,他们觉得这泉水有股子森林的清香,完全可以取代咖啡。乔正在切咸肉片做早餐,汤姆和哈克让他稍候片刻;他们来到河边,相中了一个僻静之处,垂下鱼钩,不长时间就有了收获。还没到让乔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就拿回来几条漂亮的石首鱼,一对鲈鱼和一条小鲶鱼——这些鱼足够一大家人饱餐一顿。他们把鱼和咸肉放到一块煮,结果让人惊讶的是:鱼的味道竟然这么鲜美。他们不知道淡水鱼越趁活烧吃,味道越鲜美;另外,他们也没有想到露天睡觉、户外运动、洗澡以及饥饿会使食欲大增。他们并不明白饥者口中尽佳肴的道理。

    吃罢早饭,他们就往树荫底下随便一倒,哈克抽了一袋烟;然后大家往树林里去,去探险。他们信步走去,一路跨朽木,涉杂林,穿过高大的树木林,这些大树披垂着一根根葡萄藤,好像王冠上垂下来的流苏。他们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幽僻的地方,地面长满青草,绽放着鲜花,宛如块块镶着宝石的绿色地毯。

    他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东西,不过并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们发现这个岛大约有三英里长,四分之一英里宽,离河岸最近的地方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相隔,不足二百码宽。他们差不多每个钟头就游上一次泳,所以等他们回到宿营地时,已过去了半个下午。他们饿坏了,顾不得停下来捉鱼来吃,对着冷火腿,就是一番狼吞虎咽,吃罢就躺到荫凉下说话。说着说着就断断续续了,终于他们止住了话头。周遭的寂静、森林中的肃穆以及孤独感,慢慢地对这几个孩子的情绪发生了作用。他们开始沉思默想。一种莫名的渴望渐渐爬上他们心头——那是越来越强烈的思乡情绪。连赤手大盗费恩都在缅怀他从前睡觉的台阶和那些大空桶。但是他们对这种软弱感到害臊,没有一个人有勇气把心事公诸于众。

阅读《爱,从头开始》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妈妈:

       ①二十年来,我俩一直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的事实。

       ②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听说哪里有你的消息,他就会立即带上我前往那个城市。

       ③本以为你已经彻底地离开了我们,但后来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你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笔钱。那时我们家还没有装电话,整个村只有李婶家有。你说每个月月初会打电话回来,于是每到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会直奔李婶家询问有没有你的电话,放假更是几乎全天候在李婶家。电话里你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回来了”。村里长辈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每次都哭着和他们(争辩 辩论)。年年拿的奖状我都(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地收好,盼望着在与你相聚的那天拿给你看,(遐想 幻想)着你将我搂入怀中为我骄傲的场景。

       ④十二岁那年,因父亲生病开刀,我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你,希望你能够回来,或者寄一些钱给他看病,而你只丢下一句话:“我只管你,我跟你父亲结婚这么多年只花过他十元钱,叫他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期待你的电话了。

       ⑤考上大学那年,你遵守了诺言,千里迢迢赶回来了。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美,那么优雅,只是身材更加丰腴了点,穿着华丽的裙子,化着精致的妆容。你告诉我你的住址,让我放寒暑假去玩。

       ⑥大一临近寒假的某个深夜,父亲出车祸去世了。你在他的灵柩前撕心裂肺地哭着,无论你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情,还是仅仅想做给村里的长辈看,我都感谢你能够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为父亲守灵,那晚我突然觉得你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了。

       ⑦大学四年寒暑假,我都会去看你。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你都准时打到我卡里。如果没有你这十几年的资助,或许我早就辍学了,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即使内心对你仍有怨恨。

       ⑧如今,已毕业两年的我,在N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月前,你打电话给我说想来看看我。接机的那天,我们没有拥抱,更没有热泪盈眶,只是简单地嘘寒问暖,心中的隔阂依然存在。你带来了许多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衣服,说:“二十年了都没舍得丢!”那一刻,我很想彻底地原谅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努力控制,只是淡淡说了句:“留着有意义吗?

       ⑨在同住的半个月里,你每天为我们做很多拿手好菜,家里也被你打扫得干净整洁,我突然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有天下雨,我提前下班回来,远远看见你打着伞站在小区门口,左顾右盼。你看见我,赶忙解释说:“你小时候最怕打雷了,我来门口接你。”那一刻,我的泪水任由雨水肆意冲刷。

       ⑩你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抱着枕头来到你的房间,轻声说:“妈,今晚想和你睡。”那一夜,你带我重温了许多我小时候的趣事,以及二十年来你在外漂泊的辛酸。这一次我不仅没有排斥这个话题,还听得很投入,甚至破天荒地撒起娇来,让你多讲一些。就是在那个夜晚,我们像真正的母女了,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在你即将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你,哽咽着说:“妈,谢谢你来看我,我永远爱你。”

       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轻松、幸福。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带着对你的怨恨辛苦地生活着。但从今往后,我想我会很幸福。妈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你的女儿

                                                                                                                                                             (选自《看天下》2016年12期,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突然秘书慌慌张张地连门都顾不上敲,直接进来说:“齐总,你儿子在106国道上出车祸了,你的手机一直关机,他急坏了。”

    齐总的脸色变了:“人怎么样?受伤了吗?”齐小豫是他的儿子。

    “人没事。他的车追尾,前保险杠断了,他叫你马上过去处理。”

    齐总放下手中的文件,打开手机。正拨着号,儿子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我的车都撞烂了,急死我了!”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不知道会不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我儿子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秘书惊讶地看着他——那可是他最疼爱的独生子。以齐总的地位,这样的事他派助手出面就行了。

    齐总在办公室待了整整一天,像平常一样处理文件,召集部门经理开会,和员工开开玩笑,神色毫无异常。

    晚上7点钟,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看上去失魂落魄,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儿子站起身,眼睛红红的,气愤地大声喊道。

    齐总笑笑,没有回答。

    “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儿子见父亲不说话,情绪更激动了。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坐下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可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看着父亲,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何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A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笋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笋。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上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笋,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洪。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洪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忆起童年在洪水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B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注释】籊籊(tì):长而细的竹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