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复习四 课外阅读 语文S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____又瘦又小____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____弯腰低头问他____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____

    ____这是你的手____老师____孩子小声答道____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路。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那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那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________有物质上的给予,________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2)、在短文中的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3)、小道格拉斯为什么要感谢那只手?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假如给你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请用简笔画画出来,并给这幅画拟一个标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概说圆明园

    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  1709年,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胤禛(yìn zhēn,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______,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______,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______,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园游览。1897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几名手下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fèng,薪水)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年1月14目,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fà láng)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了。”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màn)子罩着整个圆明园,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目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