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冬阳·童年·骆驼队》

阅读直通车。

笨笨童年

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我七岁才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思索良久,才吞吞吐吐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

有一天,我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把碎片扫在客厅中央,搬张小凳老老实实地坐着等。母亲回来之后,生气地责问,我委屈地说:“老师说要做诚实的孩子,但没有说,诚实了会挨骂……”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上了三年级,也许由于智商有限,成绩一直不大理想。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讪而笑,一边借机脱身。

于是我想采些花做个漂亮的花环,让父母惊喜一下。结果却从二楼摔了下去,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半个月以内,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

出院以后,由于我尚未完全康复,必须由父亲背着去上学。我趴在父亲背上,不喜欢的学校变得亲切又美丽。

那学年结束时,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我把成绩单递给父亲。父亲展开成绩单一看,眼睛睁大了,双手更微微颤抖,连声喊母亲出来。母亲接过成绩单,那一瞬间她眼里的闪亮泪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

清楚——

颤动——

(2)、.文章开篇说“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作者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自己的“笨”。
(3)、.“我”原来是个让父母蒙羞的孩子,可是后来却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 
(4)、.你有让父母骄傲的事吗?用简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被(qī línɡ)、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mí màn)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的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zhènɡ zhònɡ)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肖邦得知这个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的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在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在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瑞断案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思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

    初夏的一天,海瑞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其中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汗流浃(jiá)背地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那人身上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时有人去掖(yē)掖被子。走不了一会儿,他们就停下来在路旁休息,然后再换另外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询  寻)问:“小伙子,你们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做什么啊?”“回大人的话,”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妹妹身染恶疾,所以我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县城看医生哩。”海瑞又指指被子问道:“你这样给病人盖被子,小心热着病人。”年轻人赶紧回答:“没事,没事,我妹妹病了好几个月了,身体虚得很。”海瑞觉得这群人有问题,于是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不久,这群人来到村子最西头的一座房屋前,从屋里出来两个人把他们迎了进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将那伙人抓了起来,衙役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  训)证实,那伙人是一群强盗。

    衙役很好奇,海瑞是怎么发现这些人是强盗的呢?海瑞笑着解释道: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抬一个久病的小姑娘,(竟  竞)然会累得需要中途频频休息、换人。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木板上藏有很重的东西。________他们藏的是什么东西,这样做________有嫌疑。

现代文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