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15万匹

——《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举两个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开办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业?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
(3)、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何积极作用?最终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部分)。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

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奕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迈出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以国际社会存在为前提,重新认识世界,重估中国世界地位,深刻反思传统对外关系,逐渐接受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准则,萌生出以国家间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国际意识。维新派在对外主张方面,紧扣救亡图存主题,提出通过遵循公法原则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变盲目排外为“文明排外”,主张“学西方”与“战西方”并重。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1867年同文馆把《万国公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869年起同文馆开设政治学、国际法等课程,并翻译相关书籍,如《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对晚清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同文馆出身的外交官有12人,还有更多的同文馆的毕业生在国内中央和地方上从事外交活动。

——摘编自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