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单元 3冬不拉 语文S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头琴的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迷路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快得能追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

    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

    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还没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就死去了。苏和难过得大哭起来。

    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和按照小白马的话,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成马头的样子做琴杆,筋做琴 , 尾巴做琴弓,这就是第一把马头琴。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了下来

(2)、小白马为什么“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
(3)、故事中的王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收集阳光

    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到那个小男孩的。他大约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野地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

    他在做什么呢?按照你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甚至蜻蜓装到瓶子里玩。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①他一手捂住瓶子,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几天后,我在朋友那里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②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在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演示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的(chéng  shèng)满清水的罐头瓶子里插着一大把雏菊之类的野花,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个。

    老人(děi  dé)的是老年偏瘫,长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③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地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了一项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长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为那瓶用心收集来的阳光吧。

    听朋友说,④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cháng  zhǎng)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小男孩还是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

阅读理解。

鸭儿饺子铺

    王羲(xī)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3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pō)有名气,于是他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满堂。 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访查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矮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水饺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他更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便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妪(yù),正在擀(gǎn)皮包馅(xiàn) 捏(niē) 饺子,动作十分娴(xián)熟。只见老妪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chà) 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副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啊!就说那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王義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会大有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________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jiàng lín)________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自然、竟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gǔ xī)____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