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幽默与智慧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回信说:

    “谢谢体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干静,因为:

    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窃贼只偷走一部分东西,而非金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发生事情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道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有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

    “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丘吉尔不但没有受到不快情绪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将了对方一军,实在是高!

    一张口开莲花者;一双手勤做善事;一颗心有情有义;一辈子欢喜自在。

    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拍拍诙谐地说:“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有幽默感的人,见事理智思考,保持正面态度,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化险为夷。

    天才幽默大师卓越别林被歹徒装用枪指着头打劫。卓越别林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

    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

    但是,他对劫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的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钱,这个小小要求当然可以满足了。于是,使对着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的老板深信不疑。”

    头脑简单、被钱冲昏头脑的劫匪统统照做,六发子弹全部打完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1)、文章列举了哪些名人的例子?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3)、读完这箱文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把你从这篇短文中积累的词语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嘴里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眨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一情景,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一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课外阅读。

非雪天不能读书(十四)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  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阅读天地。

___________

    有一年疾病(流  留)行,华(huà  huá)佗亲眼看到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痛不欲生。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师学医。

    华佗拜见师傅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研究用药的情况。因此,他在3年时间里就了解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的方法。

    一天,师傅说:“你已磨练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  急)了,从此便不分昼夜、如饥似(sì  shì)渴地攻读起医书来。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医书,忽然有个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吧!”华佗连忙跑过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没有大病,自己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德。

    就在这时候,师傅突然(坐  座)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