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同步练习

2018年7月30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任期延长至2019年5月31日。安理会担负的主要责任是(  )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C、解决贸易争端 D、打击恐怖主义
举一反三
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麦哲伦。”这块碑的另一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第2条……附件1,附件2和附件3所列协定及相关法律文件(下称“多边贸易协定”构成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表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

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

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发展】

材料二: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众所周加,“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起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起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

——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

【合作互利共赢】

材料四:无论前途是睛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三,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一   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的研究,从而开始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继之又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古迹和古物发生兴趣,后来又扩大到对近东地区的埃及、巴比伦等地区更为古老的古迹和古物的搜集。

——邢立涛《浅析考古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及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世界四大博物馆简表

博物馆

所在地

诞生背景

部分藏品

大英博物馆

伦敦

在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给国家的藏品基础上建立。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掠夺,获得大量珍贵文物。1759年正式对外开放,但平民阶层不能进入,直到1879年才真正向所有人开放。

埃及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女史箴图》(唐摹本)

卢浮宫博物馆

巴黎

原是法国的王宫,有大量皇室的私人收藏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称: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国民教育为国家权利的当然义务,并且规定开放博物馆和植物园的任务。1793年皇家收藏成为国家财产后,法国政府决定对人民开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大理石雕《断臂维纳斯》、达·芬奇《蒙娜丽莎》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圣彼得堡

1764年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宫廷收藏品基础上建立,后有限制地对贵族、外交使节等开放。沙皇统治被推翻后,博物馆从皇室私有财产变成国有机构,并对所有人开放。

拉斐尔《圣母圣子图》、印度佛像

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

美国工业化快速推进使移民城市纽约成为国际性大都会。19世纪后期一批美国律师、银行家、商人、艺术家等倡议并发起筹建大都会博物馆。该馆旨在为美国人民提供艺术与艺术教育,推动建立伟大的“文化纽约”。1872年开馆,1880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梵高的《麦田里的丝柏树》、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中国龙门石窟石灰岩雕《孝文帝礼佛图》

材料三   考虑到对自然和文化遗产存在的威胁,以及新产生危害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整个国际公众均应参与保护,并进行集体协作,但并非替代遗产所在国的工作,而是予以有效的支援。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便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有效和固定的、符合现代科学方法的集体保护制度。

——整理自林志宏《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