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小升初押题预测卷(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老师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____学完了全部课程____即使到了天堂____我也要当一名教师____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____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得到了什么启发?
举一反三
课文阅读吧。

灰椋鸟

徐秀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惊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二)“紫斑牡丹”的传说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在寺院中除了勤于佛事外,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他尤其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逼真,宛若天成。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

    易寿作画的名声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一年春日,谷雨前后,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拜佛现花,以图富贵,吉祥,安康。

    这日午后,易寿正在院中对着牡丹作画,忽听院前人声嘈杂,抬头望去,远处有几个庄丁打扮的人,簇拥一位富贵之相的“胖子”。大摇大摆向这边走来,走到近处,方看清是当地有名恶霸“王大癞”,此人一向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王大癞”走到易寿跟前,见其一手好画,垂涎三尺,急待得到,便唆使庄丁上前索取。易寿何等人格,岂能与“王大癞”为伍,当下拒绝。“王大癞”恼羞成怒,硬逼其交画一幅,易寿毫不示弱,将画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王大癞”见围观的人们群情激愤,无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去。

    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辫流至花辫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

    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到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是称其为“紫斑牡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