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0课 从三到万 同步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篇提出了的论点,再从和从古代一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

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不用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断,鱼钩也没直,连渔竿也没弯。楚王听后很好奇,问他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②詹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靠的是专注精神。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客观等诸多方面,可专注是必备的心态。专注是一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
        ③人生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之人,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是他们总爱在做一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他们有太多的爱好、欲望和想法,唯独缺少专注精神。若要有所成就,就应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④专注造就成功。沃伦•哈特格伦很小就做了一名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哈特格伦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从1969年开始,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他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⑤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他的1000多个发明,涉及光、电、磁等诸多方面,他像是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反之,就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
        ⑥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之人,确定目标后,能够凝神聚气,心不妄动,执著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使自己的能量发挥至极限。即便遭受挫折、遇到诱惑,也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阅读《不“泥其迹”,要“师其意”》,完成后面小题。
不“泥其迹”,要“师其意”
①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最好的励志教材。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
②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却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④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⑤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
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杨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⑦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唯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如何去做”。王潮歌有句人生感悟:“弄明白自己的长处,一生不愁。”对照榜样审视自己,用他们的意志磨砺自己的意志,用他们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强大。
⑧成功是学习的馈赠,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学习、坚持积淀,等到有知识、经验或智慧向外“吐”的时候,花就自然开了,柳也就有了浓荫。
⑨京剧大师郝寿臣曾告诫弟子,“把我捏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捏碎了成我。”对于每个人来说,贵在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造成一把不同凡响的好剑,在时代的风浪中所向披靡,收获精彩的人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兴趣是提升记忆的基础

    ①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是很有道理的。兴趣使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能进入记忆最佳状态,调动大脑两个半球所有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记忆的潜能。所以说,兴趣是提升记忆的基础。

    ②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能够沉醉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探究其中复杂的问题。”

    ③达尔文的亊例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记忆动力。我们做任何亊情,都需要一定的兴趣,没有兴趣去做,自然就很难做好。记忆有时候是一件很乏味甚至很辛苦的事,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不但很难坚持下去,而且其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④兴趣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暂时抛开身边的一切,忘情投人,兴趣能激发你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经过积极思考的东西能在大脑中留下思考的痕迹,容易记住,兴趣也能使你情绪高涨,可以激发暗肽的释放。而生理学家则认为,脑肽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

    ⑤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天生就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了兴趣。他博闻强识,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有一次,一个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当替补,莎士比亚一听,乐坏了,他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而且演出非常成功。

⑥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他17岁那年,曾经去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等音乐会结束,回到家里以后,他立刻写出了全曲的乐谱,这件事袁惊了当时的音乐界。首次聆听之后,就能记忆全曲的乐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门德尔松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原因就在于他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⑦兴趣促进了记忆的成功,记忆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良性循环,反之,对某个学科厌烦,记忆必定失败,记忆的失败又加重了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提升记忆力,首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

(节选自《最强大脑记忆力提升宝典》,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情。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

(2017年光明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议读书

    ①书有许多种。思想深邃的书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所以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深邃的书。

    ②读思想深邃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③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思想深邃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路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④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思想深邃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能叫做“烂杏”。读一本思想深邃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⑤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思想深邃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含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⑥要真正读一本思想深邃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拒绝,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游戏的畅快。电脑的奇妙,影视的缤纷、旅游的轻松,散步的悠闲,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体会思想的深邃呢?

论述类文本阅读。

善交“畏友” 郑博文   

鲁伦

①明代学者苏浚的《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意思是说:能砥砺道义,匡正过失的,是畏友;能患难与共,托付死生的,是密友;能以甜蜜的语言相互倾诉,终日嬉戏游荡的,是昵友;有利可图时相互排挤,患难时相互倾轧的,是贼友。交友贵在交"畏友"。

②以"畏友"为镜,可以真实地映照出自身不足,从而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堵漏补缺,不断进步。有一次,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夏衍在审查一个京剧节目时,当众讲了一句外行话,戏剧导演马彦祥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你老兄,对京剧完全是外行,不要乱讲好不好?”紧接着又补充一句:“你乱讲一气,下面不好办。”这样尖锐的批评,并没有使他们之间产生芥蒂,反而激发了夏衍的笃学之志。某种程度上说,“畏友”或许有其可“畏”的地方,却能让人少走弯路,不走邪路。这就是“畏友”的价值所在。

③可惜的是,现实中有些同志不愿结交“畏友”,认为他们直言不讳的批评,会令自己“局促不安”;当面揭短亮丑,会让自己“下不了台”。然而他们没有认真想过,如果朋友之间有了错误不是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而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眼睁睁看着对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怎能算真正的朋友?真朋友需要肝胆相照,只有多交一些有错必纠、毫不掩藏自己意见看法的朋友,才能经受住风雨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这样的友谊才是牢固持久的。

④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也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畏友”可贵可敬,但又是难交的。善交“畏友”,首先要不避短,避短的人是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不避自己短处、正视自身缺点的人,才能交“畏友”;其次要不怕痛,“畏友”的“辣味”批评或许呛鼻上头,但要清醒地认识到,“红脸”“出汗”才更有利于“治病”;最后要懂珍惜,“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朋友之间敢于直言,才是最真诚可贵的。作家巴金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⑤交“畏友”是交友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仅要善交“畏友”,自己也要在交往中做一位称职的“畏友”。只有这样,彼此才能真正从友情中汲取营养,得到力量,在工作和学习中携手并肩,共同乘风破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