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的,但是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面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千里以外桃花盛开的地方,才是他们老师的归宿,他们只能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珠洒下。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学生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而悠扬,热情而悲伤。

    夜在颤抖……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随着车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让泪水滤过追诉。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

    可是有谁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两天前,去县城体检,得知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1)、苗老师来到站台为什么会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在文中找出来。
(2)、“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一句中的“这”指
(3)、画横线的句子把比作
(4)、孩子们舍不得苗老师,是因为,孩子们没张口挽留苗老师,是因为。孩子们给苗老师唱了一首《》,这歌声里包含着孩子们对苗老师的
(5)、苗老师之所以不把自己患白血病的事告诉学生,是因为她,表现了她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还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__________________。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观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________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阅读理解。

(一)勤学好问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什么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

    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邑大夫(孔子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玩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

    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以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知识不成?

    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他30绥德时候,边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二)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时候,跟着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快到晌午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金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口袋里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讲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唤吗?”

    师娘是个精细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看了个仔细后,便不声不响地转回去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了,师娘笑着说:“你这位先生还不如小诸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一愣,就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课外阅读练习。

田野里的哭声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象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树丛枝叶间,一阵微风徐徐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助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类将带着一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如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到哪里。我们怎么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