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试卷(A卷)

课外阅读与练习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糊口和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读书。他常常冒着艰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和主人的监视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盒做了个小油灯,收集别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阁楼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灯油,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愤攻读,从而具备了高深的文化水平和渊博的学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

(1)、短文共有句话。写出描写高尔基读书的句子。


(2)、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3)、给短文选个合适的题目(   )。
A、高尔基的故事  B、苦读 C、少年高尔基   D、不忘读书
(4)、读了这篇短文,你从高尔基身上学习到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流传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的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这,说来话就长了。

    母亲生完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  突然  忽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时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课外阅读。

①1971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②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③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④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⑥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棵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⑧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⑨“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⑩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     , 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棵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课文阅读吧。

灰椋鸟

徐秀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惊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