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东片学区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08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立(zhù)   窃(bā)   物(shí)   然而止(jiá) B . 笑(chī)    菜(qí)   防(dī)       毛骨然(sǒng) C . (mái)   庇(pì)   恣(suí)    根深固(dì) D . 意(xiá)    禁(gù)   取(jí)        随机变(yìng)
  •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 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 .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 .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 .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 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 .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 .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 . 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 5.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的伤感与失望。 C . 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D .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句中两个比喻用沦陷区反衬解放区,表达出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真挚情感。
  • 6.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小题。

    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实在太奇妙了吧!

            ②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③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

            ④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⑤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

            ⑥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⑦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现,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⑧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

    (1) 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    )

    A . 海市蜃楼的奥秘? B . 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C . 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 D . 海市蜃楼只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市蜃楼是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B . “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行者的无奈。 C .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奥秘以及名称的由来。 D . 作者在介绍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这句话,写出了海市蜃楼的名称的由来,也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B . 第⑤段中,作者把“空气和光”比作“魔术师”,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C . “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这句话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D .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所以说明文中不能用“大约、大概、上下”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没有数字准确。
  • 7.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选出对划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 吾妻之我者(美:美丽) B . 时时而进(间:偶然) C . 能面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 . 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2) 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 . ①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B . ①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②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C . ①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D . ①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②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3) 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 . 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 . 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二、默写

  • 8.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⑦《过零丁洋》中“”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詹何曰     对:

    ②故在身    本: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3) 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⑪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⑫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⑬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⑭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⑮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 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由→明白→的过程。

    (2) 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

    (3) 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 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

    (5)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 . 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 . 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 . 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四、综合性学习

  • 11. 请你根据要求, 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

    (1) 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年度

    人均阅读量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本)

    电子书(本)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2) 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3)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 12.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

  • 13.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人物)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 14.       《西游记》中“”的故事最能表现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追求自由、追求平等、敢于斗争的精神。

  • 15.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人传》讲述了贝多芬、托尔新泰和米开朗琪罗三位巨人的英雄事迹。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丁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光辉形象。 C . 《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 . 《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 16.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

    (2)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五、作文

  • 17. 作文: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不过攀上顶峰固然令人兴奋,但攀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所以结果固然重要,但体验的过程更令人值得回味!初中三年,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爱与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凝聚在笔端,倾斜于纸上吧!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我体验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