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336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了重量级的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B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 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参加比赛的人选顺利产生。 D . 通过观看《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到“虎妈狼爸”的必要性。
  • 2. 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著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 .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宣扬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 .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迎接,使我深受感动。 B . 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 . 小雨走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D . 李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二、其他

  • 4.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4) 《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 5. 在初中2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你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了吗?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是一本让你收益匪浅的书?是一个让你感激尊敬的人?还是……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三、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畔 , 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 , 游鱼可见。在澄明的清晨或瑰丽的黄昏,他常常在湖边驻足流连,看娇媚的花朵随风摇曳 , 听鸽哨的长鸣划破云宵;有时,看那一圈圈涟漪不停地晃动,在这浩淼的水面上,什么干扰都没有,即使有一点,很快就会缓解消失,一切复归平静。

    (1) 文中划线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湖畔(pàn)  清澈(chè) B . 澄明(dèng)  瑰丽(guī) C . 摇曳(yè)  涟漪(yī) D . 浩淼(miáo)  缓解(huǎn)
    (2)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驻足 B . 干扰 C . 娇媚 D . 云宵

四、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敌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⑦俟:等待。③欤(yú):句束语气词。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行      期:约定 B . 而去            委:委托 C . 与食之            方:才 D . 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学而时习

    A . 起不食待 B . 方与 C . 不食以俟者 D . 下车引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言语》篇。元方七岁即能言善辩,维护父亲的尊严。 C . 《陈太丘与友划行》的结尾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 . 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8. 下面是《论语》的六则语录,其中论述“孝”的语录是,论述“礼”的语录是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②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⑤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①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本诗写于黄庭坚迁职途中回家乡分宁之时。杜涧叟,诗人的朋友。②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1) 一,二两句通过描写阳关一曲、等景物,再现了诗人离乡送别的场景。
    (2) 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

六、语言表达

  • 10. 阅读下面的新闻,结合孔子做人名言“不学礼,无以立”,写一则50字左右的跟帖。

    4月20日,泰国网民在Twitter(社交网络推特)上贴出照片,称数名中国中年女游客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候机大堂内围着一个纸箱打扑克。该网民批评称中国游客不顾他人异样眼光,也不关心泰国的法律是禁止赌博的。而泰国警方事后发表声明称,中国游客这样做虽不犯法,但不应该。

七、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 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的生活态度方面有什么作用,写出你的深究与发现。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2) 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用意是什么?
    (3) 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找到文中叙述质朴却含蕴深厚的一处句子,加以赏析。
  • 1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内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 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 第③段中划线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 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第③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②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