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五)

修改时间:2025-01-10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 .
    战国铁制农具
    D .
    汉代耕作石画拓片
  • 2. 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 都使用打制石器 B . 都会缝制衣服 C . 都会人工取火 D . 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 3. 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
    A . 进行“削藩” B . 颁布“推恩”令 C . 大封同姓诸侯王 D . 设刺史制度
  • 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 . 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 C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 .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 5. 小华通过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得出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进步”这一结论。这是因为山顶洞人(     )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砍砸器、刮削器

    穿孔骨针、石珠

    A . 能够制作生产工具 B .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C . 会用工具猎取动物 D .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6.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还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 华夏认同 B . 华夷有别 C . 民族差异 D . 国家统一
  • 7. 下图所示陶院落(模型)是出土于广州市东郊的东汉随葬品。豪强大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院内有供临窗眺望的谯楼,有手持兵器的武士。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 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 C . 豪强大族把持朝政 D . 经济繁荣,武士生活安逸
  • 8. 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甲处所示状况应该出现在(     )

    A . 先秦 B . 秦朝 C . 西汉 D . 魏晋
  • 9. 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通过“甲骨卜辞”文字可以了解到(     )
    A . 夏朝的历史 B . 商朝的历史 C . 秦朝的历史 D . 汉朝的历史
  • 10. 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明清时期 D . 秦汉时期
  • 11. 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

          

    A . 逐步走向统一 B . 经济发展较快 C . 南北政权对峙 D . 政局动荡不安
  • 12.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哪个事件?(     )
    A . 庄王问鼎中原 B . 孙膑围魏救赵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刘邦项羽之争
  • 13. 同学们针对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讨论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14. 他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是(     )
    A . 老子 B . 商鞅 C . 韩非子 D . 孟子
  • 15. 《史记·夏本纪》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离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即天子之位”标志(     )
    A .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B . 世袭制从此取代了禅让制 C . 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D . 夏朝社会生产有较大发展
  • 16. 商朝中期,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 .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 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 . 社会风气的转变 D . 统治阶级的残暴
  • 17.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 18.  右侧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中,左侧女子正在采桑,右侧一孩童在护桑,有学者认为这个女子是龟兹人。此图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北方统一 B . 中外交流 C . 民族交融 D . 文化昌盛
  • 19.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对南方影响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给南方带来了人口压力       ②为南方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④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0.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以下关于北魏孝文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允许北方匈奴族内迁 B . 带领南下流民开发江南地区 C . 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D . 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国远古居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和文化遗址有20余处,分布范围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特别是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摘编自《中国原始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考古学者在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三层灰烬。

    ——摘编自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简述北京人会用火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下列图片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3)根据这两件文物,请你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具有了什么意识。并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 22. 秦由战国七雄之一到一统天下之主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探究其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更能发现大国崛起的密码。某校七年级历史小组开展“秦帝国”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侠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2) 写出材料二中图一秦朝通行全国的文字和图二秦朝全国流通的货币分别是什么?图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材料三中的“秦王”是谁?归纳秦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