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四)

修改时间:2025-01-10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B . 社会比较安定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2. 如下表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权更选示意图片段,图中A处曾有一少数民族政权短暂统一又迅速崩溃。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魏


    西晋

    东晋

    A . 匈奴族 B . 氐族 C . 鲜卑族 D . 羌族
  • 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 西晋 B . 西汉 C . 东晋 D . 东汉
  • 4.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 . 东汉 B . 东晋 C . 三国 D . 西晋
  • 5.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三国演义》描述的发生于东汉末年、三方角逐的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A . 赤壁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长平之战
  • 6.  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 )

    A . 加强了对外交往 B . 形成了三国鼎立 C . 加速了北朝衰落 D . 促进了民族交融
  • 7.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战役。以下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 B . 东晋取得了胜利,前秦军队失败 C . 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 . 在王猛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 8. 东晋时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 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 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当时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晋朝完成全国统一 B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9. 东晋初年,祖逖率军北伐,经四年苦战,收复黄河以南广大失土。正当准备 进军河北时,朝廷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材料说明东晋未能恢复中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B .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 C . 北伐将领动机不纯 D . 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
  • 10. 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砖画中的两幅。它们共同反映了……………………… ( )

    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A . 政权分立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中外交往 D . 北方民族大交融
  • 11. 如图,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刻有“晋鲜卑归义侯”字样。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 . 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B . 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C . 西晋统一全国 D . 西晋八王之乱
  • 12. 根据《三国志》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今河南安阳 市北郊一带)。2009年,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  市的高陵墓,其墓主为曹操。由此可见,认定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 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 . 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 . 家族族谱和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 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 13.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14. 东汉末期,曹操在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主动权的原因是………( )
    A . 招揽各种人才,巩固政治军事集团 B . 兴修水利,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C .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D . 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 15. 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 . 八王之乱 C . 魏、蜀、吴的连年战争 D . 游牧民族内迁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江南产生巨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ⅆⅆ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 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宋书》

    (1)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历史解释江南何以开发】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两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 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东晋时,区田法(原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的耕种法)已传入南方,并已 使用粪肥……。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联系材料三、四,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