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九校联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评价卷

修改时间:2024-12-28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判断题(本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选T,错误的选F)

二、选择题(本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9. 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搀扶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告诉我们(   )
    A . 人的成长是只跟父母、老师有关 B . 置身社会生活中,个人成长是被动的 C .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D . 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几乎相同
  • 10.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是我国大力倡导的亲社会行为。我们之所以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因为(   )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个人的力量弱小,我们必须向社会屈服

    ③奉献社会,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只有少数精英人物才有这种高尚的表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网络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在网络中”,这启示青少年要( )
    A . 理性对待网络 B . 远离网络陷阱 C . 享受网络生活 D . 积极完善网络
  • 12. 在浙江省,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规则已深入人心。在行人穿越斑马线时,机动车会停下来等待行人通过,这使交通事故发生率有所降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交通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全部 B . 维护秩序只能依靠法律 C . 行人必须走斑马线保障安全 D .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 13.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守道德准则,可以看做自律的体现。下列做法属于“慎独”的是( )
    A . 小明路上捡到手表却占为己有 B . 小林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新课 C . 小张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作业 D . 小琴开车文明驾驶,不闯红灯
  • 14. 为迎接亚(残)运会,方便残疾人出行,2023年2月《杭州喜迎亚(残)运惠残十条》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品质,完善无障碍服务与保障。这说明( )

    ①要关注他人的一切感受 
    ②要平等待人,换位思考

    ③要积极关注和重视他人 
    ④要学会欣赏,共同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我们在接受或递送物品时应该起立并用双手,这就说明我们待人有礼,主要表现在( )
    A . 关注他人 B . 语言文明 C . 仪表端庄 D . 举止文明
  • 16. 小敏与他人交往,总爱打听他人的小秘密,并四处传播。别人提醒她,她却说这些都是事实,不说反而显得她不诚实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诚信第一,隐私第二 B . 践行诚信也要讲求智慧 C . 我们可以适当透露给信任的人 D . 要么讲求诚信、要么保护隐私
  • 17. 李女士在小区内遛狗时忘记用牵引绳,大狗突然奔向在一边玩耍的5岁幼童,致其受到惊吓,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作出处罚,对李女士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 .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 . 会被处以罚金处罚
  • 18. 初中生小张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在扒窃,遂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并悄悄给失主和公交车司机看,最终帮助公安机关抓住了小偷。小张( )

    ①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可以运用诉讼去起诉小偷

    ③英勇斗争,实行了正当防卫 
    ④善于斗争,做到了见义智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9.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当时清朝( )
    A . 吸食鸦片普遍 B . 军民体质下降 C . 禁绝鸦片无效 D . 白银大量外流
  • 20. 史学家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内部事务”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义和团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 21.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的纠纷 
    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日充当帮凶

    ③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 22. 对下图漫画含义正确解读是( )

    A . 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促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 . 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C . 洋务运动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 D . 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各界人士
  • 23.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俄国 D . 日本
  • 24. 戊戌变法中,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荣誉和进身之道的措施是( )
    A . 裁撤冗员 B . 鼓励工商 C . 设立京师大学堂 D . 废除八股
  • 25. 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26.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27.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1年辛亥革命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逐渐成为共识。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 28. 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素材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黄花岗起义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中华民国成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三、问答题(本题分为4题,29题14分,30题12分,31题14分,32题12分,共52分)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 写出这场战争签订的条约。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2) 材料中“自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写出两位代表人物和一项主要措施。
    (3) “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写出材料二、三之间的历史联系
  • 30. 阅读下列材料,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回答问题。

    材料一: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 ),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

    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 6月

    (1894年11月)孙中山说:“乃以庸奴(指清政府)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指国家)之将倾。”

    材料三:......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1) 孙中山面对当时什么样的中国局势,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
    (2) 同在189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实现理想,孙中山先后做过哪些努力。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的“革命成功之日”,指的是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之后,孙中山又为维护革命成果,做出过什么努力。
  • 31. 【参与网络生活】

    材料一  某班召开了一次“世界因‘网’更精彩”的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

    小强:互联网实在是太好了,它解决了我爸爸的工作:爸爸利用网络带货,帮助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小东:有了互联网,我妈妈说许多东西都是通过网购买来的,但偶尔也买到过过期变质商品。

    小徐:我觉得不好,网络交往有很多安全隐患,我就曾经因为轻信网友,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小明:我爷爷说,网络问诊很方便的,小病不用去医院排队了。

    材料二  某校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数据。

    每周上网时间

    上网目的

    浏览过不健康网站的

    进入过营业

    性网吧的

    15小时以上

    10-15小时

    学习

    聊天

    打游戏

    20%

    37%

    76%

    15%

    低于5%

    18%

    5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世界因“网”而精彩,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网络的好处有哪些。
    (2) 网络世界充满陷阱。从这个角度来看,材料一中小徐、小东妈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 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给我们的网络生活带来哪些启示?
  • 32. 学生小陈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请你帮他解答疑惑。

    一则新闻:小陈看到一则新闻--郑某在初中毕业之后,没有继续学业。结识了不少社会闲散人员。平日里好吃懒做,且经常参与赌博。为满足自己的花销,他不惜铤而走险,多次盗窃他人财物,甚至发展到拦路抢劫。最终被抓捕归案。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1) 判断郑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依据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一次遭遇:中学生小陈去图书馆看书。他穿着拖鞋、背心,遇到了几个同学,便大声喧哗。管理员前来制止,他还骂管理员,最后被保安请出了图书馆,同时被图书馆列入“不受欢迎的读者”名单。

    (2) 结合材料说明小陈缺乏怎样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怎样的重要性?一次困惑:小陈在放学路上遗失了自己的手机,他知道是小明捡到的。但小明并不想把手机还给小陈。
    (3) 请为小陈遇到的情况提出较好的建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