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 浙江省嘉兴市九校联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评价卷

    阅读下列材料,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回答问题。

    材料一: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 ),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

    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 6月

    (1894年11月)孙中山说:“乃以庸奴(指清政府)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指国家)之将倾。”

    材料三:......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1)孙中山面对当时什么样的中国局势,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
    【答案】
    (2)同在189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实现理想,孙中山先后做过哪些努力。
    【答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的“革命成功之日”,指的是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之后,孙中山又为维护革命成果,做出过什么努力。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