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街巷漫步】位于南宁市中心的“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是广西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拥有南宁市唯 一保留下来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居民群,彰显百年繁华。 我们信步漫游至披着神秘面纱的骑楼老街,品一盏沁人心脾的小茶,抿一口浓香四溢的咖啡, 听一曲意趣盎然的邕剧, 探寻一扇扇门窗背后的如烟往事。
【巷陌有情】天井旁的红棉树下,走进了朴素又宁静的邓颖超纪念馆。我们了解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了解她与南宁的不解情缘。 “喝着邕江水长大的南宁女儿”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对南宁怀着浓浓的乡情。后人用一副对联“____,____”来赞美她。她对中国革命 dān( )精竭虑, 她那炽热的家国
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
【古城文韵】穿过金狮巷, 一间四合院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漓江书院。书院尽管置身于闹市中, 却宛如一个静谧的“世外桃源 ”。我们穿过青砖青瓦的街道,转眼来到了南宁建制博物馆。西式的墙身,中式的屋顶,木质的楼梯,都透着别样的怀旧风情。风雨流转间,这里记录着古老建筑的涤故更新,诠释着深刻又极具韵味的历史文化。 行至此处,我们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邕州古城。
①彰显 ②dān精竭虑
①炽热 ②意趣盎然
①心血育桃李 ②厚德千古颂 ③翠柏识岁寒 ④良风世代传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自然 | 诗人 ①(人名)在早春的西湖边漫步,写下“几处早莺 争暖树,② ”让我们一览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 王维身赴塞 上,行至大漠, 写下“③ , ”,让我们看到了雄浑壮 丽的塞外风光。 | 《钱塘湖春行》 《使至塞上》 |
情怀 | 曹操在诗句“烈士暮年, ④ ”中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 里马, 虽年老体衰, 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 《龟虽寿》 |
李白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 途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出游的喜 悦,又以“⑤ , ”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 《渡荆门送别》 | |
品性 | 刘桢借青松之刚劲, 明志向之坚贞。“⑥ ?松柏有本 性”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气壮脱俗。 | 《赠从弟(其二)》 |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吴均在给友人的书信 中用“⑦ , ”告诉我们,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 追名 逐利的人也会停息物欲之心。 | 《与朱元思书》 |
【材料一】
杭州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改“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以此传递绿 色环保理念。相比传统实体烟花,数字烟花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 点。而造出数字烟花的,是多种计算机数字技术(以下简称数字技术)。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 的电子烟花。技术人员会用到数学模型、模拟算法、图形渲染、粒子系统、随机性生成、物理模拟和交互控
制等诸多计算机数字技术。
在数字烟花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创建烟花的 3D 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包括 烟花的形状,还包括它的颜色、纹理和爆炸效果等;此后通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烟花的爆炸过程,包括烟 花粒子的运动、碰撞和能量消散等。为了使数字烟花在视觉上更加逼真,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使 用实时渲染技术,将 3D 模型和物理模拟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实时呈现出来。这种渲染技术需要使用高效的渲
染引擎,如 Unity 或 Unreal Engine 等。这些渲染引擎能够实时呈现图像的渲染效果, 并可以满足复杂的
物理模拟需求。最后, 为了实现数字烟花与现场视频图像的合成, 还需要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增
强现实技术,工作人员将数字烟花的图像与现场的视频图像进行合成, 使数字烟花看起来更加逼真。
总之,数字烟花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和实时渲染等多种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这些技术 不仅可以模拟出烟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烟花更加灵活、
多样。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亚运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 具有唯一性。亚运数字火炬手将现实世界的 “亚运火炬手 ”拓展至数字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直接参与到亚运会这一盛大的体育
文化活动中。
全球网民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 ”参加“爱运动、爱公益、爱绿色 ”等活动,就可以成为亚运数字火炬 手。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后, 可拥有代表亚运数字火炬手独特身份的数字权益, 包括个性化的数字形象、杭
州亚运会火炬手同款服装和“薪火 ”同款火炬的数字装扮等。
(摘编自夏亮《杭州亚运会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 ”)
【材料三】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刘奶奶,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第一届学青会门票销售”,先完成个人信息注册,接下来就回到 首页逐一操作。首先,选定座位后微信支付提交订单即可购票成功。
母亲没有“朋友圈”
徐竞
①儿时,我特羡慕玩伴们。他们的母亲,个个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方圆四周, 都有着极好的人缘。家中也因此常来客人, 每每必杀鸡割肉,桌上好菜鲜汤不断,而我们家则日日素菜上桌。
②与她们相比, 我的母亲,不善言辞, 更不善与人交往。她极少去村镇上串门, 也无人来我家, 母亲既没“朋友圈”,更无好的人缘。
③母亲整日像个“独行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 风雨不改!回到家中, 又围着灶台、猪圈、鸡笼、柴垛转,脚步匆忙。晚上还会独自在灯下做着针线活,日复一日。
④待到农闲时,别的妇女都闲坐下来娱乐:打打牌,嗑嗑瓜子,唠唠家常。一则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情感, 二则将劳累已久的身心彻底放空。唯独母亲不肯加入其中——她要去窑厂贩运陶罐,将柴火挑到镇上换钱,
开焐坊出售雏鸡,熬糖稀卖……她忙得甚至连娘家都极少回。说起母亲,外人都觉得她不搭理人,很孤僻。
⑤“您看谁谁,整天就到处闲逛, 结交朋友,你呢? ”有时, 我也会抱怨母亲。母亲则一脸平静地回应:“我没她们闲呀,等把你拉扯大了, 我再去结交朋友啊! ”
⑥母亲就这样一个人忙碌着,直到我们被拉扯大了。
⑦我们长大了, 可母亲也老了。我将她接到城里, 和我住同一个小区里,每个周末我们都相聚。
⑧我怕母亲平日里孤独寂寞, 交代她在小区里要多结交朋友,尤其是同一栋楼的邻居,以后遇到事也好有人帮助。
⑨可母亲依然是个 “独行侠”。拾荒,捡垃圾, 成了她每日的新工作。她去车库里, 楼下垃圾桶旁, 甚至各个楼层,捡拾废品。小区里还有其他几个捡废品的老人,母亲每天要跟他们进行“暗战”,斗智斗勇, 有时赢,拔了头筹, 有时晚了一步, 被人捷足先登。她将大堆的废品放在楼道里, 常遭住户们的白眼,让人 生恨。母亲在城里,不但没交到朋友,反而结了“敌人”。捡回来的废品,母亲将其分类,再用婴儿车推到 不同的废品收购站去卖。起初,我反对她去捡卖废品, 说“您不能待在废品的世界里,要多与人交流。小区里有打牌、跳广场舞的,你也加入他们的‘朋友圈’, 跟他们交朋友啊。”
⑩母亲却说: “我都 70 多岁了,年轻时没交朋友,老了,也不想交了。再说,谁又愿意跟我这个乡下
老太太做朋友呢?”
⑪我说: “多交朋友, 能防止老年痴呆, 延年益寿。”母亲面露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沉默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得痴呆了, 就把我送回乡下吧, 在老家,我走不丢。 ”
⑫我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觉察到气氛有些尴尬,母亲又说: “我在这边也是有朋友的,你看我 手机里都存着他们的号码——收衣服的, 收纸盒的,还有收废铁的……”母亲戴上老花眼镜,拿着她的老人
手机, 一个个翻给我看。
⑬我鼻子一酸,突然心疼起母亲来。父亲很早便过世,是她带着孩子们,从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走来。 作为寡母的她, 每天忙于挣钱供养孩子, 还要让我们能读书上学。我们兄妹 3 个都读了大学,在当时全镇都
是少有的。儿时的我们, 虽未吃到好的, 喝到鲜的,但却得到了知识的最好灌溉。
⑭想到母亲这一生,都在为儿女们忍苦耐劳,负重而行,不惜放弃了交友和休闲,我有些难过。但转 念一想,母亲其实也有“朋友圈”。乡下的山野田地、农作物、鸡鸭、陶罐、柴火、雏鸡;城里的废品、旧 物……不都是她主动结交和深交的朋友吗? 她的内心从未真正孤独过。同时我也突然悟到, 其实, 母亲现
在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孩子,是离她最近的我啊!我想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她。该是我好好爱她的时候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有删改)
文章情节 | “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
母亲农闲时忙碌于卖东西换钱 | ① |
② | 反对 |
母亲解释她也有朋友,给我看她手机存的号码 | ② |
母亲一生的付出及独特的“朋友圈” | 理解 |
①母亲整日像个“独行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 风雨不改!(赏析加点词语)
②母亲面露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沉默了一会儿, 说: “如果我得痴呆了, 就把我送回乡下吧,在老家,我走不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完整。
小邕: 我觉得第⑬段可以删除, 删除之后文章读起来依然完整,而且更加精炼了。
小江: 我觉得不能删除, 因为
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 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 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 使
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 一定能做到的。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①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 入僧舍,历小巷, 民夷杂糅, 屠沽②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 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③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④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②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③过:苏轼的小儿子。④韩
退之: 唐朝文学家韩愈。
①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②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成下列采访提纲,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采访日期 | 某日清晨 | 地点 | 延安窑洞 |
主要采访对象 | 周恩来 | 其他采访对象 | 红军战士 |
采访目的 | 目的一:了解周恩来的革命之路。 目的二:① | ||
问题设计(提示:所设计问题的答案不 能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 采访周恩来: 问题一:您参加革命的起因是什么? 问题二:② 采访红军战士: 问题一:③ 问题二:周恩来的哪些品质对你影响至深? |
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 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 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 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 的急流中, 接着又有第二个, 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
保护作用, 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选段叙述的是长征途中① 事件,体现了② 、③ 精神。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