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快速提分训练 考点14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修改时间:2024-09-19 浏览次数:16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近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0起2023年发生法律效力的、广受舆论赞誉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分别从正当防卫、家庭美德、诚信经营等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整治的具体体现。这些案例的发布( )

    ①鼓励见义勇为,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②助力社会公平正义,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突出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④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彰显法理情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淮南子》: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这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

    ①坚持良法之治,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坚持严格司法,确保司法公正

    ③以法治促进德治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近年来,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涉外法律制度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思想。《反外国制裁法》是一部典型的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立法,其出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们并不主动进行制裁,但当外国侵犯我国主权、违反国际法对我国进行干涉,我们就可以采取反制措施。这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律建设中坚持( )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以法治之力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

    ③同中华优秀思想观念相结合,彰显法治自信

    ④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联动细化了百余部法律法规中关于爱国主义要求的基础上,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通过(   )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坚持开门立法科学立法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领导立法

    ③有利于坚持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

    ④有利于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节选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领导。

    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保密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法保护保密领域的知识产权。

    第十五条 保密事项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必要、合理原则,科学论证评估,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应当在有关范围内公布。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

    ②该法为科技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③该法要求减少信息公开数量,进一步强化精准保护国家秘密

    ④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权利,危害国家秘密安全必受法律追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广东省某镇建起了不少家风家训馆和道德讲堂,口口相传的家训,代代传承的家风,与法律知识巧妙融合,让居民时时自省自律,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产生。该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在于(   )

    ①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②转变基层治理方式,规范政府服务流程

    ③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完善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

    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征求了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全国人大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

    ③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

    ④完善法治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与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下列对上述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

    ①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可以在宪法法律范围之外活动

    ②给予特定群体优待和保护并不违背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理应享受到特别的保护

    ④有差别的主体之间在实质上可以得到真正同等的对待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广东某镇为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通过“村规民约”、法治文化阵地、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带来乡村治理新气象。该镇的做法( )

    ①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创新的有益尝试

    ②为调解纠纷、维护文明乡风提供制度保证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实现自治与法治相结合

    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助力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中国的黑土区承担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粮食总产量, “一两黑土二两油, 插根筷子能发芽”这首流 传民间的顺几溜道出了黑土的肥沃, 珍贵如大熊猫的黑土地, 如今正在变薄、变瘦、变硬。2022 年 8 月 1 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这是全球唯一一部在国家层面针对黑土地实施的立法。由此可以判断(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②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

    ③从源头上解决黑土地保护问题,确保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全国人人常委会可以对黑土地保护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法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B . 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 . 社会精神生活条件是法产生的决定因素 D . 法是由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
  • 1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结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政治职能比社会职能重要

    ④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凸显了法治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的紧密关系。关于两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②法治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是部分与整体、目标与手段关系

    ③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于法治建设,对法治建设产生塑造、协调、规范作用

    ④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保障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的武汉市第六届“普法网红”大赛,采用直播形式,紧扣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装修合同太多坑”到“农民工工伤维权怎么办”,从“年底买车套路深”到“律师教您依法挡酒”等,展现基层执法、普法现场,获得广泛关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   )

    ①坚持了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

    ②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③发挥了人民作为依法治国主体的作用

    ④完善了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各国家机关要围绕黄河保护法提出的新规定、新制度,做好相关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全链条各环节工作,努力把黄河流域建设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   )

    ①全国人大领导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制度保障      
    ④开展社会普法宣传,增进社会共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上述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 )

    ①拥有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②不应该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批评和惩戒

    ③必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发挥家庭教育效能

    ④拥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过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这些内容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今天,《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海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会在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南省的条例重点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等自贸港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北京市则主要强化奥林匹克标志、网络平台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南省的条例完善了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实施机制

    ②北京市的条例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

    ③海南省的条例提高了海南自贸港在相关领域的治理能力

    ④北京市的条例加强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网络平台的监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合宪性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备案审查工作程序机制更加健全,主动审查、专项审查的力度不断加大,督促纠正了一批与宪法法律不符的规范性文件。这(   )

    ①是全国人大依照宪法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的表现

    ②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了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③使得我国的宪法法律成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④有利于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符合宪法精神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黄山松"患病",有法律"药方"诊治;古建筑受损,有法律"巧匠"修缮;风景区开发,有法律"红线"规范……近年来,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了一批特色亮点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着力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得到更好传承。"小快灵"法规(    )

    ①符合开门立法、为民立法理念   

    ②紧扣新时代高质量立法的要求

    ③促进了法治、德治与自治的融合   

    ④在精准立法中提升法规实施效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完善看守所管理制度,加强被羁押人权利保障,严禁体罚、虐待、侮辱、殴打罪犯或纵容他人殴打罪犯明确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管理义务,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上述计划(   )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②基于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③要求我们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④说明只有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才能长治久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的编纂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历经三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同时听取中央有关部门、专家意见。民法典草案编纂向社会各方征求意见(   )

    ①体现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意在满足公众诉求,推动法治建设 
    ③体现了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司法公正
    ④有利于社会各方充分表达意见,提高立法质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在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大量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并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五蠹》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商君书》

    这启示我们(   )

    A . 推进依法治国既不能罔顾国情,也不能因循守旧 B . 民主立法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C . 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 D . 要通过推进司法公开,更有效的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透明
  • 24. 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宪法法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③宪法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体、政体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重大问题。宪法相关法,一般是指直接保障宪法上述规定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保证国家政权的运作,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宪法相关法的是(   )
    A . 关于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方面的法律 B . 有关公民申请职业资格认定、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纳税的法律 C . 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 D . 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的法律
  • 26. 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和动力,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接续推进,一以贯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也是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下列能支撑上述观点的是(   )

    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不适应问题不断减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 

    ②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国务院任命的25个部门和单位的28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这体现了(   )

    ①完善政府内外监督体系        ②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政府机关落实依法执政        ④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上述事例体现(   )
    A .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B .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 . 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
  • 30.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防控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防控机构报告。这一规定,(   )

    ①维护了公民健康权、隐私权,体现了我国民主的真实性

    ②确立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

    ③明确了社会主体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

    ④扩大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职权,更好发挥其效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