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活动准备

  • 1.  【撰写开场白】策划组撰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穿梭千年时光,追(sù)①____华夏文明。每一缕微风,都携带着古老村落的低语;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痕迹;④____ 。在这五彩斑(lán)②____的民俗世界里,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传统手艺的③____,还能聆听到古老歌谣的悠扬旋律。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俗文化的魅力永绽光彩!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2) 根据语境,为③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用心良苦 B . 匠心独运 C . 苦心孤诣
    (3) 请结合语境,在横线④处补写一个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
  • 2. 【准备礼品】制作团扇。筹备组准备制作一批主题团扇,请你一起填写合适的古诗文。

    主题

    诗句

    追求美好爱情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向往自然美景

    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起无限遐思: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同情民生疾苦

    蕴含在对老翁“”这一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的刻画中。(白居易《卖炭翁》)

    抒发不平之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期望理想社会

    即使是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渴望精神自由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 3. 制作书签。筹备组准备了一些节令书签,请你为下面两个节气选择合适的对联。

    立夏   大暑
    A.大雨常来,闪电雷声惊四野;暑期已盛,凉茶萤火伴三伏。
    B.烈日当空,夏蝉自古喜荷韵;暖风拂面,至此稻香醉鹿鸣。
    C.春雨已歇,瓜藤野菜羡禾立;夏雷初现,斗蛋听蛙胜鸟鸣。

  • 4. 设计徽章。筹备组设计了系列“甲骨文”专题徽章,请结合示例,推断另外两个甲骨文徽章所对应的现代汉字。(填序号)

       

  • 5. 人物小卡。筹备组制作的人物小卡,已经选了保尔·柯察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请结合书中人物的主要经历,任选一幅,评价画像能否体现人物精神。

  • 6. 选择明信片。下列“经典名句”明信片,你会选择哪一张送给自己?请仿照示例,说明理由。

    【示例】我选择《经典常谈》中的“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句话告诉我,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坦率,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我将以此警诫自己,提高自我人格修养。
    A.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选自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B.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 活动一:追寻民俗文化的过去

  • 7.  “爱端午”小组对“赛龙舟”这项民俗活动很感兴趣,他们收集了下列资料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甲】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豃 ,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卢肇状元及第而归,在江宁观看竞渡后触景生情而作。②发机:这里指龙船比赛开始时发出的指示号令。③鼙(pí)鼓: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鼓。④豃(hàn):吼叫,叫喊。

    【乙】金山竞渡

    (明)张岱

        看西湖竞渡十二三次,已巳竞渡于秦淮,辛未竞渡于无锡,壬午竞渡于瓜州,于金山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蓬,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征挝鼓,取其节;稍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㪜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

        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泗涡,则百蚴捷捽 , 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⑨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②己巳:崇祯二年。下文的“辛未”“壬午”分别指崇祯四年、崇祯十五年。③旌幢(chuāng):泛指旗帜。④钲(zhēng):古乐器。挝(zhuā):击,打。⑤锷(è):原指剑刃,这里指兵器锋利的意思,⑥敁㪜 (diān duō):这里形容人倒挂的样子。⑦百蚴(jié) 捷捽(zuó):形容竞渡者身手敏捷。⑧蟠委:盘旋环绕。⑨艓(dié):小船。

    (1) 分门别类, 解释字词。

    文言现象

    例句

    解释加点字

    一词多义

    龙船无瓜州

     

    其两膝相者(《核舟记》)

    古今异义

    故人不独其亲(《礼记·大道之行也》)

    词类活用

    【课内迁移】斗折蛇形(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

    通假字

    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 求同辨异,理解意蕴。

    ①【甲】【乙】两篇古诗文都运用了                (填修辞手法)来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突出了龙舟竞渡的               (填特点),表达了③               的情感。

    ②细读发现,【甲】诗虽然写的是龙舟竞渡,但在情感表达上似乎还有所寄寓,请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具体分析【甲】诗的情感。

    ③【乙】文以《金山竞渡》为题,请结合内容说说“竞”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感受到古人怎样的“龙舟精神”。

三、活动二:唱响当下民俗文化

  • 8. 摄制组打算将下面这篇散文拍成微电影,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桃花园里唱秦腔

    邹冰

        ①那一年,我八岁。塬上的桃花开了。早上喝罢汤,老人和孩子们穿上鲜亮的衣服,年轻姑娘们脖子上缠着粉红色的纱巾,相约去塬下看戏。平时鲜有人影的小路上,唧唧喳喳的声音,汇成了一条欢乐的河。我在桃花园里锄草,一阵春风拂过,桃花纷纷落下。我听着小路上的欢笑声,手执锄头,暗自独吟。不大的桃花园仿佛是我的戏台,我也想唱一出秦腔大戏。

        ②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忽然,从麦田地里“冒”出来一个人。那个人,是我的本家二哥。

        ③那时,在我们村子,二哥就是秦腔,秦腔就是二哥,二哥是一个为秦腔活着的人。二哥如果在村里遇见唱戏的好苗子,一定会激动不已,欢天喜地找到人家。村里的娃儿们,分不清他是活在生活中,还是秦腔戏里。二哥在生活和秦腔戏里跳出跳进,举手投足间,全是秦腔戏里的范儿。

        ④二哥热情地迎上来,递给我半块点心。我连忙囫囵吞下。二哥帮我背书包,一路走,一路说秦腔戏给我听。起初,我听不惯他沙哑的嗓音。但因为吃了二哥的半块点心,不好意思拒绝,便任由他絮絮叨叨说戏。

        ⑤从那以后,放学回来的路上,二哥一定会在麦田地里等我,他要给我说戏。

        ⑥二哥说戏的时候喜欢手舞足蹈,眼中闪着光。【甲】他常常是一手叉腰,另一只手如刀二样,在空中往下砍,显得很有气势。他所讲的那些戏文,与我后来看到的真正现场全都符合。有一年,县里的剧团来村里唱戏,一本《秦香莲》里的戏文和二哥讲的,竟然一字不差。

        ⑦二哥说,三尺戏台演的是人生。二哥又说,秦腔来源于生活,秦腔和秦人的性格一样,不拐弯子,直抒胸臆。

        ⑧我听得有些蒙,却莫名地觉得二哥的话有些道理。二哥鼓励我说:“我在麦田里割草,在桃花园里锄地,听过你唱戏,你声线开阔,是唱戏的好材料。”那时候在乡村,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大人们喜欢在田间地头哼唱秦腔,年少的我耳边“逮”到几句戏腔,便也胡乱地哼唱起几声调调,没想到,二哥竟然听进去了。

        ⑨能得到二哥的鼓励,我很是高兴。二哥给我说戏,让我单调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回家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说,你二哥先前在县里的剧团唱戏,做功和唱功盖过了名角,可有一天,嗓子伤了,唱不出音来了,才回到村子里。

        ⑩我知道二哥沙哑嗓子的秘密之后,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对秦腔的热爱,开始积极地配合二哥。二哥也更加认真起来,正式教我唱戏。教戏的二哥格外地严格,他右手执柳条,左手上下打拍子。我哪个地方唱得不对,二哥的柳条便落在我身上。

        ⑪那一日,塬上空无一人,我和二哥在桃花园里唱戏,唱的是《三击掌》,王宝钏彩楼飘彩的那段戏。桃花园里静极了,二哥酝酿片刻,然后登场。他一个人在場坎上面负责演,我在場坎下面负责唱。【乙】二哥一会儿演相府老爷,一会儿演丫环,一会儿演小姐王宝钏。二哥演得投入,我唱得动情。那一日,桃花园里,我俩珠联璧合。那场景,让我至今难忘。

        ⑫一晃多年过去了,我终究还是没有走上二哥期待的那条路。今年4月,我在西安的城市公园里漫步。那一日桃花灼灼,一帮戏迷们请了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唱的也是《三击掌》。男演员一声吼,桃花纷纷飘落。

        ⑬我从旁边经过,瞬间有点忧惚。那一刻,我想起了在台上唱秦腔的二哥。在乡间教戏的二哥,弟子已经遍布各地,如今,他们活跃在秦腔的各个舞台上。而我,每次听到那熟悉的唱腔,心依然会为之悸动……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6日)

    (1) 【拍摄总纲】摄制组同学用鱼骨图梳理文章内容,完成拍摄总纲。
    (2) 【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画线的【甲】【乙】两处文字,哪一处更适合用特写镜头来拍摄?请结合小贴士谈谈选择的理由。

    小贴士

        特写镜头是强调人物或者物体某一局部细节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摄像手段,它能清晰反映人物或事物的局部细节,引起受众感官上的关注,达成揭示物体特征和人物情感的目的。

    (3) 【景物镜头】景物镜头可以增强微电影表现力,请在电影开头和结尾各设计一个景物镜头,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设计意图。
    (4) 【撰写片尾词】视频最后的片尾词往往用于总结剧情、表达主题,深化观众对作品的理解。请为本微电影撰写片尾词,120字左右。
  • 9. 同学们还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一起讨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一: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如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清明祭祖,立夏碰蛋,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各地民俗各具特色。如“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舞狮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来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从大年三十到二月初二,艺人们走村串乡地去表演。黄沙狮子的中心区域及其传播地的百姓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他们舞起黄沙狮子,热热闹闹度过节庆。

    (选自“博雅特产网·台州市民俗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舞。”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等传统文化内容在短视频走红,掀起一股民俗文化热潮。抖音“福建游神”相关话题播放量达86亿,“福建世子天团”更是成为新晋顶流,引得人民网等官媒都下场评论。

        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短视频场域中焕发新生。短视频的通俗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的严肃、精英叙事方式,通过趣味化、社交化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这场狂欢。

    (选自2024年3月《走进短视频的传统文化:放下身段,参与狂欢》,有删改)

    材料三:

        做好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根底在基层,主体在群众,生命在原生态,发展在政府,出路在创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非遗保护工作融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之中,使之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要根据保护项目确定传承人,悉心听取传承人意见,与传承人共同担负起责任。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广泛建立民俗文物数据库、民俗资源数据库、非遗传承人数据库。支持建立更多的民俗博物馆,抢救濒临消亡的民俗项目,以实物或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同时做好宣传,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引导民众自发参与,设置一些参与性项目,增强观众体验感。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学者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深入发掘民俗文化内涵,整理、提炼优秀民俗文化形态,并结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将民俗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精神文化构建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为发展地方经济、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自主参与。要积极推动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民俗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选自2024年2月《民俗学专家谈:如何传承发展好新时代优秀民俗文化》,有删改)

    (1) “黄沙狮子”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请结合材料一,探究它入选的原因。
    (2) “福建世子天团”为什么能在春节期间走红?请根据材料二和网友评论推断原因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链接材料】,从不同角度为“黄沙狮子”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建议。

    【链接材料】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异,如今健在的能够表演黄沙狮子的老艺人不到10人,这种极具观赏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面临断代和失传危机。

    (4) 台州文旅邀请你为家乡的某一民俗写一条宣传标语。(提示:例如板凳龙、无骨花灯、剪纸、根雕等。)

四、活动三:书写民俗文化故事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民俗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正如《桃花园里唱秦腔》《金山竞渡》《竞渡诗》等作品中所写,民俗文化联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彰显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校文学社特推出“传承民俗文化”专栏,设置了两个子栏目,现面向全校学生征稿。

    栏目一:“我与民俗那些事儿”。叙述自己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经历与见闻。

    栏目二:“关于民俗文化的思考”。结合与民俗文化有关的现象,写一篇演讲稿。

    【征稿要求】

    ①每人限选其中一个栏目进行投稿,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人名、校名、地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