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2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 “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 C . 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D . 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
  • 2. 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 3.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纯净水是一种单质 B .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 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4. 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

    ③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④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5.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 .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 . 生成物中两种分子大小相同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 . 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 6. 图甲为水的密度在 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 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 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 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 4℃ 、3℃ 、2℃ 、1℃ 、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7. 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 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 B .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 .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 .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 8. 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

    体积为 5.15 mL,木条燃得更旺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 . 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 . 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 . 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 . 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二、填空题

  • 9. 甲醇有“液态阳光”之称,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得,其原理和反应如图所示。

    (1) 图1是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过程。由图可知,甲醇中所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 图2中原料B可通过电解C来获得,物质B的化学式是
  • 10. 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中。
    (2) 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等。
    (3) 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4)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11.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即它不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也不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①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收集到“易燃空气”(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的理由是

    ②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设: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

    ③如图所示为水电解模型图,可推导水的化学式是H2O或H4O2。要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4O2 , 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12. 科学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 推测水应该由种元素组成,从“化合”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2) 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从“”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 13. 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极相连。
    (2) 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 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三、实验探究题

  • 14. 如图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消耗水的质量为m,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实验结束后,收集这两部分气体并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m。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分析:

    (1) 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2) 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3) 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4) 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
  • 15.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填“a”“b”或“c"”)处。
    (2) 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 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4) 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5)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下图: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四、解答题

  • 16. 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 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 .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  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  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 17.  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读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两个框中的X、Y为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则X是(填化学式,下同),Y是
    (2)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主要是能转化为能。
  • 18. 电解水实验拓展
    (1) 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3) 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可分而不可再分。

    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 19. 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 如图所示为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2) 从模型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