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

修改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6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呼气实验可用于检测胃部有无感染幽门螺杆菌,通过检测呼吸呼出的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即可诊断。已知发生衰变的半衰期为5730年,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为 B . 射线比射线的穿透能力弱 C . 衰变产生的核外电子被电离产生的 D . 一般服下药物15分钟后再检测,是为了避免由于的衰变而明显降低检测准确性
  • 2. 超级电容器储存的大量电能是电磁炮瞬间大电流发射的重要基础,如图所示。若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为C,充电电压为U,发射一枚电磁炮的炮弹所需电量为超级电容所存储电荷的5%,炮弹质量为m,导轨宽为l,导体推杆垂直导轨并良好接触,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则炮弹出膛的速度为(       )

    A . B . C . D .
  • 3.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来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时,根据光电管的遏止电压Uc与对应入射光的波长入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光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e,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大小为 B . 由图像可得普朗克常量 C . 当用波长的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be D . 当用波长的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be
  • 4. 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门闩就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如图是一种竖直门闩的原理图:当在水平槽内向右推动下方木块A时,使木块B沿竖直槽向上运动,方可启动门闩。A、B间的接触面与水平方向成45°角,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木块B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假设水平槽、竖直槽表面均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了使门闩启动,施加在木块A上的水平力F至少为(  )

    A . B . C . D .
  • 5. 如图甲所示,一艘正在进行顺时针急转弯训练的航母,运动轨迹可视作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航母在圆周运动中,船身发生了向外侧倾斜,且甲板法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 船体后视简图如图乙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甲板上,与甲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航母的运动半径R、夹角不随航速改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航母对小物块的支持力 B . 小物块可能只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作用 C . 航母的航速越大,则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 . 航母的最大航速
  • 6. 如图所示,两通电长直导线沿正方体的边和边放置,分别通过大小相等、方向如图中所示的恒定电流。一闭合圆形金属小线圈,初始位置圆心在A点,可沿不同方向以相同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线圈平面始终与平面平行。沿AD方向观察,不考虑地磁场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和D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B . C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由D点指向C点 C . 小线圈由A点向点移动时能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 . 小线圈由A点向D点移动时能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7. 自耦变压器是一种初、次级间无需绝缘的特种变压器,其输出和输入共用同一组线圈。如图甲所示的自耦变压器,环形铁芯上只绕有一个匝数的线圈,通过滑动触头P可以改变负载端线圈的匝数。已知输入端a与线圈触点M间的线圈匝数为50匝,定值电阻 , 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足够大,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线圈电阻不计、忽略漏磁。当在a、b端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B . 当P滑至M、K旋至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8V C . 当P滑至M、K旋至c时,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69W D . 若P滑至M、K旋至d,当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时,接入的阻值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8. 电磁波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在两介质的分界而上发生反射时,其相位会发生180°的变化。一艘船在25m高的桅杆顶部有一根天线,向位于海边150m高的悬崖顶处的接收站发射无线电波,当船行驶至离悬崖2000m时,因为海平面反射无线电波而失去无线电联系。已知。则该船所用无线电波波长可能为(  )

    A . 1.85m B . 2.47m C . 3.70m D . 4.94m
  • 9. 为监控非法入侵南海岛屿的船只,北斗系统中有颗近似在圆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卫星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如图所示,它记录了该卫星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周,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7.5°,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的经度为180°),受稀薄大气的影响,每隔一段时间须启动卫星上的发动机来修正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卫星的周期约为100min B . 大气阻力会使该卫星的轨道变低 C . 该卫星的轨道平面可能与赤道共面 D . 发动机工作时对卫星做正功,轨道修正后卫星的动能将变小
  • 10. 如图所示,五人制足球比赛的球门高2m,宽3m。在某次比赛中,一同学在球门前2.5m处的О点将足球射向球门,足球在运动的最高点恰好击中球门横梁中点P。足球经过横梁反弹后,垂直CD的速度分量大小变为原来的0.6倍,平行CD的速度分量不变,落在Q点。已知BO垂直AB,足球质量为0.4kg,重力加速度g取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足球的初速度大小为 B .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C . 落地点Q与О的距离为 D . 横梁对足球的冲量大小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 11. 如图所示,将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放置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然后从弹簧原长位置开始向左依次标记“0”、“1”、“2”、“3”、“4”五个位置,再用两个由同种材料制作的物块将弹簧右端分别压至“1”、“2”、“3”、“4”位置由静止释放,测量出物块每次停止运动时的位置到释放点的距离 , 得到数据如下表:

       

    (1)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质量大的物块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较(填“大”或“小”)。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若将“0”、“1”、“2”、“3”、“4”五个相邻位置间的距离设为 , 已知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的二次方成正比,则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大小关系为(填“近似相等”“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 12. 某物理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里的多用电表欧姆挡配备了两块电池,在弄懂原理后受此启发尝试设计了一款如图所示的具有“×1”和“×10”两种倍率的简易欧姆表。所用器材有:两节干电池,电动势E1=E2=1.5V,内阻均不计;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Ig=500μA,Rg=195Ω;电阻箱R1、R2 , 滑动变阻器R3;定值电阻R4、R5;S为单刀双掷开关;红黑表笔各一支;导线若干。

    (1) a表笔应为(填“红”或“黑”)表笔。当开关S接(填“1”或“2”)时,欧姆表的倍率为“×1”挡。
    (2) 该兴趣小组发现大多数的欧姆表刻度盘在正中央的刻度数为“15”,为与常用欧姆表保持一致,现将该表的正中央数值也设为“15”。经同学们的理论探究,得出R1=Ω,R2=Ω,并按此调整R1、R2为相应的阻值。
    (3) 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律绘制欧姆表刻度替掉灵敏电流计的表盘,刻度盘正中央的数值标为15,最右边满偏电流Ig处的数值标为0,处的数值标为
    (4) 该小组用制作好的欧姆表测量未知电阻。选择“×10”挡,红黑表笔短接,调节R3使灵敏电流计满偏,再将接到红黑表笔间,此时指针指在了处,则Rx=Ω。
  • 13. 如图所示,爆米花机是一种对谷物进行膨化加工的装置,主体为一导热良好的钢制罐体,罐体的容积为 , 两端分别焊接了支撑轴和摇柄。在(标准大气压)的气压,27℃的干燥环境下打开阀门向罐体内放入的谷物,关闭阀门,将支撑轴和摇柄架设在火炉的支架上进行旋转加热,谷物内部分水分汽化成高压水蒸气与罐内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当罐内混合气体温度为627℃、压强达时,打开阀门,因为外部压强突然变小,巨大的压强差使得谷物迅速膨胀,从而达到膨化的效果。忽略谷物间隙气体的体积和在罐体内加热过程中谷物体积的变化。已知绝对零度为。求:

    (1)从开始加热到压强变为时,罐体内水蒸气的分压强;

    (2)打开阀门后的混合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使得谷物全部喷出,当混合气体温度为127℃,罐体内剩余混合气体质量占原有混合气体质量的百分比。

  • 14.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三角形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0 , 同时撤去外力后,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1

    (3)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

  • 15. 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平行于y轴长度为0.5L的线状离子源MN,M端在x轴上,坐标 , 离子源发射的正离子初速度大小均为 , 方向平行于x轴正方向,且发射的正离子沿MN均匀分布,每个离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区间内加一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的圆形边界匀强磁场,能使离子源发射的全部正离子经过原点O,不计离子重力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磁感应强度的取值范围;

    (2)若磁感应强度取最小值,在第一象限加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的匀强磁场,在第二象限加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的匀强磁场,已知。离子发射前,在y轴上放置长度为0.8L的探测板PQ,只有打到探测板左侧表面的离子才能被探测到。

    ①求全部正离子经过原点O时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范围;

    ②若探测板下端Q纵坐标 , 求离子探测率(即探测板探测到的离子数占总离子数的比例);

    ③若探测板位置在y轴上可变,Q端纵坐标满足 , 求离子探测率的关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