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县2024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5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应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阆中古城得名天下,多与三国时期英豪张飞有关。 世人只道张飞勇猛彪(hàn),鲜有人知晓他舞弄丈八蛇矛之余写得一手好书法,善工笔描画。其治守阆中七年,教民以稻米、蚕桑之术,农工并举,发展生产,使得阆中古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至今古城内的张飞庙仍然香火旺盛,拜(yè)者络绎不绝。

    俯(kàn)古城,青瓦层叠,在历史的风雨中渐成灰褐色。其间有方寸院落夹杂,少许银杏、黄葛古树孑然而立,迎风摇(yè),沙沙之声仿佛时光的鼻息。中天楼附近街巷热闹非凡,低矮的屋檐下,招牌旌旗猎猎,民族服饰、地方饮食,一应齐备。大街上,游人往来接踵,舒缓的脚步把脚下大块的条形石踩出了唐宋的光彩。在古巷中游走,看各色人等穿(suō),听店家拉着长调的吆喝,还有播放器传来的流行音乐,仿佛置身于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在阆中古城,百物称奇,见得最多的则是保宁醋。保宁醋是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的特产,是中国四大名醋。保宁醋色泽棕红,酸香浓郁,入口柔和,为川菜点睛之味。保宁醋的好,得益于阆中古城的山水气质。制醋的药曲用山中六十多种中药制成,所用之水为嘉陵江中游的冬水。入冬的嘉陵江中段,碧绿(chéng)澈,清冷袭人,取江中清水过滤后酿醋,香味浓郁,酸中带甜,久存不腐。如今,阆中古城城南临江处多有醋房旧址遗存。

    (选自《四川阆中:醋香沉醉的阆中古城》,有删改)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彪(hàn) ②拜(yè)

    ③俯(kàn) ④摇(yè)

    ⑤穿(suō) ⑥(chéng)

    (2)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香火旺盛”“青瓦层叠”“院落夹杂”“百物称奇”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B . 阆中古城得名天下,皆是有张飞的缘故。 C . 文中的“点睛之味”指的是保宁醋是川菜中非常关键的一味调味品。 D .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的描绘北宋繁华生活的风俗画。
  •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组微研究的主题是“北京街巷名称”;请阅读他们研究报告的部分文字,完成下列任务。

    白米斜街位于什刹海景区东南部,这里曾有一座皇家米仓,街名中的“白米”二字便出自斜街上的这座米仓。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曾寓居于此,故居尚存。当年他曾在自家门外书写一副楹联,上下联分别嵌入“白米斜街”四字,上联“白雪远山,图开大米”,下联“”巧妙自然,颇有情趣。

    (1) 根据语境,在上面文段画横线处填入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斜阳新柳,春满天街 B . 斜阳新柳,天街满春 C . 红日翠柳,春满天街 D . 红日翠柳,天街满春
    (2) 乙组对“名家笔下的北京胡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摘抄和赏析的部分文字,其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摘抄: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乎乎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萧乾《老北京的小胡同》)
    赏析:语言口语化“香喷喷粘乎乎”“热火”饱含生活气息,儿化音又给人俏皮灵动之感,让人读来亲切自然又极富情味。
    B . 摘抄:在北海逛的是时髦人物,个个是衣裳楚楚,油头滑面的。你头发没有梳,胡子没有光,鞋子也没有换一双干净的,“囚首垢面而谈诗书”,已经是大不题,何况逛公园?后门大街上走的尽是贩夫走卒,没有人嫌你怪相,你可以彻底地“随便”。(朱光潜《后门大街》)

    赏析:“随便”用了引号,正话反说,语含讥讽,表达了作者对后门大街上贩夫走卒们不修边幅、衣衫不整的不屑与反感。

    C . 摘抄:到了秋日,在寂静的中午我常常听见树上沉实的枣子落在青砖地上溅起的“噗噗”声。那时我便箭一般地蹿出屋门,去寻找那些落地的大枣。(铁凝《胡同想象》)

    赏析:沉实的大枣“噗噗”一落,“我”便应声而动,“箭一般地蹿出屋门”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兴奋急切。

    D . 摘抄: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汪曾祺《胡同文化》)

    赏析:这段文字的句尾在“嘿”字后加一感叹号,不仅写出吃到美食时快意酣畅之感,又把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表现得恰到好处。

二、阅读·鉴赏。

  • 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大家毛泽东》节选

    梁衡

    ①他(毛泽东)自述其学问,从孔夫子、梁启超到拿破仑,什么都读。作为党的领袖,他的使命是从外国借来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中国。要让广大民众和党员干部懂得自己的思想,就需要用中国人熟悉的旧知识和人民的新实践去注解,这就是他常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需要革命理论、传统知识和革命实践,特别需要对中国的典籍烂熟于心,还能结合当前实际翻新改造。在毛泽东的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他恰到好处的用典。这有三种情况。

    ②一是从典籍中找根据,证目前之理。比如在《为人民服务》中引司马迁的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③这是在一个战士追悼会上的讲话,作为领袖,除表示哀悼之外,还要阐明当时为民族大业牺牲的意义。他一下子拉回两千年前,解释我们这个民族怎样看待生死。你看,司马公有言,自古如此,一下子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④二是到经典中找方法,以之来作比喻阐述一种道理。毛泽东的文章大部分是论说文,是写给中国的老百姓或党的中基层干部看的。所以,搬出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以典证理,成了他常用的方法。这个典不一定客观存在,但它的故事家喻户晓,蕴含的道理颠扑不破。如七大闭幕词,简短得只有千余字,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真是一典扛千斤。他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文学故事当哲学、军事教材来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他这样来阐述战争中的战略战术: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⑤孙悟空在他笔下,一会儿比作智慧化身,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会儿比作敌人,跑不出人民这个如来佛的手心。1938年4月在抗大的一次讲话中,他还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概括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这样重要的命题,这样大的方针,他都能从典故中顺手拈来,从容化出。他是真正把古典融进了现实,把实践融进了理论。

    ⑥三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渲染效果,随手拿来一典,妙趣横生。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这里用了中国古典散文名篇《陈情表》里的句子。司徒雷登那个孤立、无奈、可怜的样子,永远定格在中国人的记忆中。

    (有删改)

    (1) 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阅读广泛,知识渊博 B . 马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 . 毛泽东文章重视用典 D . 毛泽东文章知识渊博,用典丰富恰当
    (2) 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 . 选文用“一是”“二是”“三是”分别引出三个分论点,便于阅读者理出论证层次。 C . 在论证分论点时,都采用了相同的论证步骤,即先提出分论点,然后举出实例,最后再作分析。 D . 本文多次用到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别了,司徒雷登》“七大”闭幕词等,材料丰富,对观点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 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下列各项加点字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 B .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 C . 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 . 非学无以广才广:推广。
    (2) 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去/呼尔而 B . 非志无成学/可为师矣 C . 君子之行/专诸之刺王僚也 D . 淫慢不能励精/入无法家拂士
    (3) 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宁静/无以/致远 B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 . 险躁/则/不能/治性 D . 非学/无以/广才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 5.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6. 默写填空。

    小松:幸亏你细心,谢谢了。说到水,我发现语文书中也有很多与水有关的古诗文。

    小泽:咱们一起去看看。

    请帮小松和小泽补全下列内容。

    (1)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诗经·蒹葭》)
    (3) 微君之故,?(《诗经·式微》)
    (4) 孟浩然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洞庭湖雄浑浩淼、水天合一宏伟景象的诗句是:
    (5)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离别之际不要伤心落泪的两句是:
    (6)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俶尔远逝,”两句通过写鱼的游动侧面烘托了水的清澈。
  • 7. 名著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甲】

    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乙】

    叶圣陶在《读〈经典常谈〉》中指出:“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一个理由。”

    (1) 下列对《经典常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中国的记文是在记事文前发展的。 B . 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两种,其中徒歌指的是跟随着伴奏唱歌。 C . 《周易》之所以成为儒家经典,是因为在战国末期儒家受到阴阳家和道家的影响。 D . 象形字的起源是图画,起初百姓经常用画来记名、记事,这便是象形的由来。
    (2) 归纳语段中朱自清和叶圣陶两位大学者的共同观点。
    (3) 现代学生为什么应该读一些古书?联系语段简述。
  • 8.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梁园遗老

    张凯

    ①古玩鉴定大师畅快的亚圣斋,一开业便如日中天。手持藏品的人排起长龙,等待大师免费鉴定。畅快旁征博引,藏家连声叫绝,说总算领教了什么叫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②一时间,畅快名声大噪。古董商吴老板托人请畅快前往无锡,说其姨父翻修祖屋时得了不少老货,请畅快鉴定真伪。

    ③当晚,吴老板为畅快洗尘。席间,众人奉承畅快,连带恭维畅老爷子,说令尊当年人称“壶艺圣手”,名震江湖,真乃虎父无犬子!

    ④第二天,吴老板请畅快去他的抱古斋。品茗赏茶间,吴老板取出一瓷器,“我的镇店之宝,明御造青花纹尊,请畅大师赏鉴。”畅快呷口茶,眯眼看了,徐徐说:“包浆自然,但白中泛青不足,应是康熙年仿品,倒也价值不菲。”吴老板听了,不动声色,随之一笑:“畅大师不愧顶级专家!”

    ⑤稍事休息,吴老板又陪畅快到他姨父咸老先生家。老先生从床底拉出两只旧木箱,里面都是老物件。一箱子鉴定完,无一赝品。鉴定另一箱时,畅快抓住一把紫泥圆壶,暗暗称奇:通体气格高古,韵致清绝,老货无疑。吴老板淡淡地问:“畅大师,您看这玩意儿值几个钱?”咸老先生忙道:“这可是‘梁园遗老’,传世孤品!”

    ⑥古籍中有关“梁园遗老”的记载,闪电般掠过畅快大脑。他急忙起身,里里外外看了五六遍,确信是真品。

    ⑦畅快克制着内心的激动:“老先生,这壶是仿品,但也算难得。您想卖呢,我出八万。”咸老先生摇头:“家父临走对我说,抗战期间他奉命刺杀洪山四一郎,在他家发现了这把壶。成功刺杀后,他偷偷把壶沉到一口老井里。抗战胜利后,又从井里捞上来。家父再三交代,要保管好这壶,别当败家子!”

    ⑧“这故事,您编的吧?”畅快插言。咸老先生怒目:“历史事实,还能编?你不买壶没关系,不能否认家父的抗战功劳!”

    ⑨畅快忙赔笑:“老先生,我不会说话,可这确是高仿壶。我出十八万!”咸老先生坚定地说:“少于七十八万,我不卖。”畅快狠狠心,“四十八万,谁让我喜欢呢!”这时,吴老板说:“姨父,畅大师真要计较,鉴定费不低于十万吧?”“看在外甥和你的交情上,五十八万成交。”咸老先生很不情愿地说。畅快喜不自胜,既是孤品,又是抗日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啊!

    ⑩回到家,畅快迫不及待地请众藏友来看宝贝。众人一到,他手舞足蹈地把得壶经过演绎了一遍。此时,忽听门口一声响,众人循声而望,畅老爷子坐在轮椅上,眉毛胡子直抖。

    ⑪“拿来,我看看。”畅快将壶递到老爷子面前。哪知老爷子扬起拐杖,狠劲一扫,只听“啪”的一声,“梁园遗老”顿成碎片。

    ⑫畅快吓懵了。老爷子脸色如蜡:“我早教过你,学鉴定先修心,你不听啊!”老爷子接着告诉众人:“咸守清先生与家父是至交。当年,他将冒死刺杀时偷来的‘梁园遗老’交到家父手中。动乱时,无锡古玩商纠集地痞,逼我交壶。我咬定绝无此物,两腿被打成这样……”

    ⑬稍顷,老爷子从轮椅后侧拿出一只盒子,缓缓打开。众人不由得惊呼起来,锦盒里躺着一把气格高古、韵致清绝、浸润着厚重岁月气息的紫砂壶。

    ⑭正是“梁园遗老”。

    (选自《比时间更久》,有删改)

    (1) 甲乙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对话。

    甲: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六字概括,就是:①→②→③→惊闻骗局真相

    乙: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概括情节:④→被吴老板等人所骗,买下赝品。

    (2) 小说中的“咸老先生”和“畅老爷子”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这样两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处两次描写“梁园遗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小说结尾的突转,前文有多处伏笔暗示。请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伏笔在文中的作用。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是对大脑最好的投资。运动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儿童心理学家陈默认为,当孩子运动量不够时,他上课很可能无法专心听讲。因为任何他能接触到的东西,比如书本、橡皮、铅笔等,都有可能成为让他分心的玩具。英国邓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们对4755名学生进行调研后发现,孩子平时的运动量,与学习成绩明显相关。以11岁的孩子为例,男孩每天的运动时间增加17分钟,女孩增加12分钟,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每天坚持运动60分钟,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能提高一个等级,如从C提高到B。

    (选自《奥秘<创新大赛>》2022年第9期,有删改)

    材料二:

    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WendyA.Suzuki(温蒂•铃木)分享了她有关运动的研究结论:

    第一,运动对大脑有立即的效应。人做的每一次运动,都会立即增加神经递质的量,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会在你运动之后马上改善你的情绪。我的实验室显示,单一次运动就能改善你转移和聚焦的能力,而那专注的改善会持续至少两个小时。第二,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发现,长期运动的效应,表现为改善注意力功能,而且海马体的容量也会增加。同时,做运动得到的不只是心情上的立即效应,还会有长期的效应。所以,好心情神经传递质就能持续增加。第三,运动还会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肌肉,运动得越多,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就会更大、更强壮。

    (选自《潇湘晨报》2022年5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积极性休息,是指通过改变活动方式、内容或性质的办法,消除人体疲劳的休息方式,例如学习了一定时间之后的散步、听音乐、体育锻炼等均属此类。积极休息的生理机制;人们进行某一活动时,大脑皮层中与之相对应的区域则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而其他区域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改变活动的方式、内容或性质,大脑皮层中新的区域产生兴奋,出现新的优势兴奋中心,原来的优势兴奋区域便可通过抑制而得到休息。

    (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有删改)

    材料四:

    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在青少年儿童的运动过程中,其睫状肌不断地收缩与舒张,眼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被输送更多的营养。另外,在户外强光的照射下,青少年儿童的瞳孔缩小,景深增大,离焦导致的模糊减少,这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的发生。

    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黏膜能不断受到锻炼,增强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就不易生病。

    此外,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儿童重要的社交平台,与同龄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他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选自《BOOM青少儿综合运动馆》2022年12月11日,有删改)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关调研显示,每天增加一定量运动时间,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B . 运动对大脑的影响,表现为改善情绪、注意力功能和对大脑的保护效应。 C . 所有的体育锻炼、散步、听音乐等都属于消除人体疲劳的积极性休息方式。 D . 户外运动能增强孩子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使身体更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
    (2) 请指出材料一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 学校网站将辑录一期以“运动好处知多少”为主题的运动宣传专栏,编辑时,对上述四则材料的去留,有同学认为材料三应删除,它侧重说明的是“休息”,与主题无关;有同学认为材料四要删除,它侧重说明的是“体育锻炼”,与前三则材料关联较小。你觉得材料三、材料四该删除还是该保留?为什么?

三、应用·写作。

  • 10. 青少年学生运动时间不充足,坚持运动的意识不强,依然是当前较严峻的教育问题。请根据上题中提供的四则材料,就如何改善青少年学生运动现状给学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字数不少于100字)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功大多是在经历多次失败的基础上获得的。啄木鸟每天会将一棵棵大树从根到梢检查一遍,敲打一通,不停地尝试,以找到里面的虫子。试错是啄木鸟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我们的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只有挥别错的才能遇见对的,关键是要在过程中学着不放弃。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