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2 类型:中考模拟
同学们汇编了课内写“春”的古诗词,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春之诗词 | 春之赏析 | 春之含义 |
几处早莺命暖树,①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莱花黄。(秦观《行香子》) | 诗人写早歌唱,新燕街泥;写姹紫嫣红,花开满地,写出了春的无限生机。 | 充满希望 |
②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诗人或怀古伤今、诉说飘零之感;或感(kǎi)口兴衰,抒发忧国之情。 | ⑦____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④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 诗人或书写时序更迭口的自然理趣,言说新旧交替的必然。 | 积极乐观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⑤____。 (龚自珍《已杂诗》) | ⑥____ | 无私奉献 |
湖上吃茶
周华诚
①下午三点登上摇槽船,此时阳光和湖影已然晃碎搅拌在一起,明亮亮的。牟老师带了摄像机,我带了书,这其实是一个工作场景:牟老师要拍个视频,让我介绍《不如吃茶看花》的创作缘由,而汤圆别有用心,安排了这一场湖上吃茶的戏份。
②竹蒿轻点,小船推离了岸。船上的设施,其实是有些简陋的,无非两张椅子,一个小圆桌。然而我们所带的东西:紫砂壶、果盘、糕点、酒精炉、烧水壶、茶盏、茶叶等,一一摆开之后,这小船顿时精致起来。
③夕阳西下,光线斜斜照进桥洞,照出一个金黄的世界。小船带着轻轻的水声,滑入这片金黄里,摇碎了明晃晃的秋光。船工老夏说自己更爱春天,三、四月,水边樱花都开了,白的,粉的,开得像是云一样。樱花树下,你拿一只蒲团在岸边坐了,摆开茶席,吃茶看花,那就美得不得了。
④酒精炉子热滚了水,沏入紫砂壶中,黄观音茶叶的香气一下溢出来。好香啊!汤圈也爱喝茶,她有一帮朋友,经常带着茶包行走山野,见了好地方,溪边林下,岩上花前,就地摆开茶席。这种生活,真是让人向往。紫砂壶壶体小巧,一壶茶汤刚好倒满三小盏。之前我没有喝过黄观音,初入口觉得与肉桂、水仙有些像,香气馥郁悠长,只道一句“好香啊”便无他言。这茶一道一道喝着,直到两小时后弃舟登岸,依然滋味丰富醇厚。
⑤于谦祠码头一带,人称三台云水,的确是幽静的所在。此时深秋,芦苇枯黄,械叶正红,船边湖水清澈见底,小船下面全是鱼。鱼多,飞鸟也多。䴙䴘(pìti)胆子小,行动速度快,常常离人很远。它的鸣叫清脆连续,有时听到一串清脆的铃铛声,就知道是鹅鹏,循声去找,能在远处的水面发现踪影。小鹏生性顽皮,有时会在湖面打起一长溜的“水漂”。浴鹊湾里,远处的枝头栖着几只夜鹭,悄无声息的。老夏说人家又叫它“待鸟”,或者是“呆鸟”,反正它傻傻的,呆呆的,不管不顾,有时站在一根树桩上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下子冲下水去。原来,这只呆鸟是在等鱼。
⑥这样说话,谈笑,老夏摇槽也松弛。他每天清晨七点不到,就到卧龙桥出船,如有客预约,还会更早一点。平时晚上六点下班。这段时间秋高气爽,天气最舒服,一天四趟,他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风景中。我们都羡幕他,觉得这桩工作,简直可以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工作”之一。他又说到夏天。夏天浴鹄湾里,绿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两人,坐着小船划入绿林深入,荷花丛中,凉意渐起,那真是说不出来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场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划船去看雪。真的,有人五点钟就来湖上,约他的船看雪去。
⑦视频一会儿就拍好了,剩下的只是吃茶看花的事情。老夏一路指给我们看各样的鸟儿,看到鸳鸯、野鸭、鸭鹏、夜鹭、苍鹜、黑水鸡,闲闲地坐船,这些鸟儿的名字也没有完全记下来。我还记得,有一次坐西湖的船,老船工是绍兴人,会在自家小船经过的水路布一个小小的渔网,每次收船回来,都会拎一条小鲫鱼回去。后来,在湖里下网的做法是不许了,但老船工下班拎一尾鲫鱼回家的画面,却让我久久不忘。
⑧这次湖上吃茶,是天冷之前的事。一月之后,天寒地冻,某天夜里还下了一点雪。这让我又怀想起湖上吃茶的事了,喝着好茶,吃着精致的点心,看湖上风景移动,移步换景,如入长卷之中,这不是最好的人间滋味吗?遂与汤圆约:大雪之时,当再去湖上吃茶。
(《新民晚报》2024年01月08日,有删改)
人物 | 事件 | |
本职工作 | 工作同时做的事 | |
我们 | ||
老夏 | 划船 | 赏四季美景 |
绍兴老船工 | ||
我发现:他们在工作的同时 |
夏天浴鹄里,绿意一片,天色向晚 , 游客一两人,坐着小船划入绿林深入,荷花丛中,凉意渐起 , 那真是说不出来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场大雪,天地一白 , 那就早早地起床,划船去看雪。
A.环境美 B.滋味美 C.人情美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穿越了中国东部的心脏地带,连接了北京和杭州两大古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为了伐打齐国开凿了这条运河。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京杭大运河逐渐超越了其军事目的,成为了中国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这条运河不仅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还连接了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在古代,这条运河成为了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物资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时也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资源。这种南北物资的互补和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今,虽然京杭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铁路、公路运输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之一,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节选自360快资讯)
【材料二】
拱宸桥何以“通”世界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亦是古时杭城通往外界的起点,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最初为这座桥停留的,是两岸居民和逐运河而来的船民商贾,他们开起了茶楼、戏馆、米行等六行六馆,“北关夜市”盛极一时。久而久之,传统手工业与近代民族工业在这片土地上萌芽。
如今,这里已遍布博物馆(伞、扇、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文创园,成为记录城市转型发展的“活态纪念册”。
接轨现代文明之余,拱宸桥也寄托了无数游子离乡的踌躇满志与归乡的喜悦辛酸。杭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人都在去拱宸桥的路上”。正如当年的文人爱往拱宸桥跑一样,现在的“诗人们”也被它吸引,喜欢去桥边的书屋、咖啡馆里坐坐,感受流淌的诗意。
在杭州亚运会的美学设计中,拱宸桥是出场率很高的视觉形象元素。吉祥物“宸宸”额头上就嵌着一座拱宸桥;开幕式上,拱宸桥更是站到C位。
站在拱宸桥上,望见的是千年运河“灌溉”而成的城市繁荣、百姓富足;踏过桥上石板,静听河水深深,也就更能理解大运河文化的意义。
(节选自浙江宣传公众号)
【材料三】
骑行去杭州
昨日上午,京杭大运河自行车骑行挑战活动在通州区正式启动,骑游爱好者们将一路南下至杭州市塘栖古镇,预计骑行总距离1700余公里。
本次骑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运河+体育”活动内涵,将“守运河环境、赏运河美景与品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到低碳环保的骑行活动之中,从而鼓励社会力量围绕大运河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深入认识运河的历史、保护运河的现状。
(节选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①图展板简介中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是哪一项?请阐述理由。
②对展板中是否需要插入地图,同学们有不同观点,你认为有需要吗?请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印证你的观点。
(一)
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①裹黏米,名曰角黍,俗作粽。或夹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节选自《岁时广记》)
【注释】①菰叶,包粽子用的叶子。黏米,有粘性的米,又称为“黍”。
(二)
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②。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③不可无花供养。
(节选自《西湖老人繁胜录》)
【注释】②不啻:不只。③重午:指端午。
西湖有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大看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围圈转,鱼贯而行。如抛物件,各龙舟水手下水争抢。最难者,如钱、鸭二物:钱则入水即沉,鸭则下水游去。各舟争逐,大有可观。游船之中,或有打十番锣鼓者,亦有吹弹歌唱者。
(节选自《杭俗遗风》)
(四)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④ , 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梦粱录》)
【注释】④角黍包金,菖蒲切玉:指包好的粽子黄灿如金,泛起泡沫的菖蒲酒洁白如玉。
相关事物 | 特点 | 字词释义 |
粽子 | 或夹之以枣、或以糖 | ① |
花朵 | 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 | ② |
龙舟 | 各舟争逐,大有可观 | ③ |
集市 | 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 ④ |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梦回繁华》
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
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端午即事①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② , 三湘隔辽海③。
【注释】①诗人出使元军,因据理抗争被扣留,逃脱后又被诬陷通敌,作诗明志。②灵均:指屈原。③辽海:泛指北方。
端午
【南宋】胡仲参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④。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⑤。
【注释】④屈原因政治理想受阻,自投于三湘地区的罗江,以此明志。⑤《离骚》:屈原创作的诗篇,用来表达坚持理想、忠贞爱国的意志。
诗歌标题 | 诗人 | 所做之事 | 诗人情感 |
《端午即事》 | 文天祥 | 我欲从灵均 |
|
《端午》 | 胡仲参 | 闭门风雨读离骚 | |
探究结果:诗歌中两位诗人都在以的方式过端午节。可见,过端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活动一的几种形式外,还可以像活动二中的两位诗人那样过端午。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