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语言文字运用(除2和4题各1分外,其他每小题2分,共10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悬泉瀑布”“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常令人凝神bǐng 息( ),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娴熟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hóng伟( )森严的“重岩dié( )嶂”,有情趣然( )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 ),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热 ( ),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异彩纷呈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力 (mèi)  摒息 B . 熟(xuán )  宏伟 C . 然 (àng)  迭嶂 D . 急(tuān )  燥热
    (2) 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以千年南音古乐融合现代流行音乐创作而成的《百鸟归巢》,登上兔年央视春晚。该节目表达了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一幅图景 , ( )了祈福国家祥和安康、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地展现了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恢宏气度。《百鸟归巢》一改镜框式舞台及南音传统演出规制,甲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蕴藏 淋漓尽致 B . 蕴藏 痛快淋漓 C . 蕴含 淋漓尽致 D . 蕴含 痛快淋漓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表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B . 表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幅百鸟归巢图景 C . 表达了震撼人心的一幅百鸟归巢图景 D . 表达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3) 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

    ②追寻先辈足迹

    ③感悟先辈精神

    ④以南音后辈视角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④①②③
    (4) 小李同学为广播站的“雅正之声”节目收集了一些素材,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
    A . 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 B . 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C . 某校即将举行一百周年校庆,李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您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D . 昨天本人在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马上归还。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徂徕:山名。后来是指生长栋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来去往复。亦作“徂来”。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别离前两人一起尽情游览了鲁郡地带的名胜古迹。 B . 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 . 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 D . 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想象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更写出此时两人难舍难分。
    (2) 诗中多次借酒抒情,请结合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一联作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友堂家训》两则

    孙奇逢

    (甲)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酋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乙)

    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要紧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其恶;于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余童蒙时,便宜淡世俗浓华④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注释:①《孝友堂家训》, 孙奇逢著。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河北雄安新区)人,明末清初理学家。②尔等:你们,这里指子侄辈的人。③弟:同“悌”,敬爱哥哥。④世俗浓华:世俗中华丽奢侈的风气。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

    ①从 ( )         ②益 ( )       ③谓 ( )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

    ②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3) 请从下面两题中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①甲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有人“读书破万卷”,却还要称之为不识字?

    ②结合乙文,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心境的诗句是:
    (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过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都表达了以死明志的决心。
    (3) 早春时节,公园里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6.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和变形

    余华

    ①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当我们考察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时,必须面对另外一种能力,即洞察的能力。只有当想象力和洞察力完美结合时,文学中的想象才真正出现,否则就是瞎想、空想和胡思乱想。

    ②第一个话题飞翔,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俏姑娘雷梅苔丝如何飞到天上去。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既不是虚幻也不是瞎编,而是文学中的想象,是值得信任的叙述,因此每一个想象都需要寻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据。马尔克斯需要让他的想象与现实签订一份协议,马尔克斯一连几天都不知道如何让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他找不到协议。由于雷梅苔丝上不了天空,马尔克斯几天写不出一个字,然后在某一天的下午,他离开自己的打字机,来到后院,当时家里的女佣正在后院里晾床单,风很大,床单斜着向上飘起,女佣一边晾着床单一边喊叫着说床单快飞到天上去了。马尔克斯立刻获得了灵感,他找到了雷梅苔丝飞翔时的现实依据,他回到书房,回到打字机前,雷梅苔丝坐着床单飞上了天。

    ③我想,马尔克斯笔下《百年孤独》的床单与《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异曲同工,而且各有归属。神奇的飞毯更像是神话中的表达,而雷梅苔丝坐在床单上飞翔,则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④《搜神记》里的神仙在下雨的时候,从天上下来;刮风的时候,又从地上回到了天上。利用下雨和刮风这样两个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神仙的上天下地,既有了现实生活的依据,也有了神仙出入时有别于世上常人的潇洒和气势。就像希腊神话和传说中,当宙斯对人间充满愤怒时,“他正想用闪电鞭挞整个大地”,将闪电比喻成鞭子,十分符合宙斯的身份,如果是用普通的鞭子,就不是宙斯了,充其量是一个生气的马车夫。《搜神记》里的这个例子,可以说是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完美结合。

    ⑤第二个话题是文学如何叙述变形。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时不断变换自己的形象,而且都有一个动作一一摇身一变,身体摇晃一下,就变成了动物。这个动作十分重要,既表达了变的过程,也表达了变的合理。如果变形时没有身体摇晃的动作,直接就变过去了,这样的变形就会显得唐突和缺乏可信。

    ⑥孙悟空依次变成麻雀、大鹚、小鱼、水蛇,二郎神立刻相应变成饿鹰、海鹤、鱼鹰。灰鹤,直到孙悟空急忙变成花鸨,这时候草根和贵族的区别出来了,身为贵族阶层的二郎神看见草根阶层的孙悟空变得如此低微,不愿再跟着变换形象,于是现出自己的原身,取出弹弓,拽满了,一个弹子将孙悟空打了一个滚。

    ⑦在这个章节的叙述里,无论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变成了什么,吴承恩都是故意让他们露出破绽,从而让对方一眼识破。孙悟空被二郎神一个弹子打得滚下了山崖,伏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土地庙,张开的嘴巴像是庙门,牙齿变成门扇,舌头变成菩萨,眼睛变成窗棂,可是尾巴不好处理,只好匆匆变成一根旗杆,竖在后面。没有庙宇后面竖立旗杆的,这又是一个破绽。

    ⑧孙悟空和二郎神变成动物后出现的破绽,一方面可以让故事顺利发展,正是变形后不断出现的破绽,才能让二者之间的激战不断持续;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学叙述里的一个准则,或者说是文学想象的一个准则,那就是洞察力的重要性。通过文学想象叙述出来的变形,总是让变形的和原本的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差异就是想象力留给洞察力的空间。这个由想象留出来的空间通常十分微小,而且瞬间即逝,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去捕捉。

    ⑨阅读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神话和传说的叙述,还是超现实和荒诞的叙述,文学的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经常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在这个差异里诞生出下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且这下一个情节仍然会留出差异的空间,继续去诞生新的隐藏着差异的情节,直到故事结尾的来临。“飞翔和变形”,都是大幅度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或者说都是将现实生活的不可能和不合情理,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与合情合理。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女佣在大风中晾床单时的情形是马尔克斯想象雷梅苔丝飞上天的源泉。 B . 《百年孤独》里的床单和《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想象的不同形式。 C . 《搜神记》中的神仙借助自然景象,成就了上天下地时的潇洒和气势。 D . 天神宙斯愤怒时挥动闪电,体现了他的潇洒和气势,却没有生活依据。
    (2) 下列关于“文学如何叙述变形”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变形要有动作,体现“变”的过程和合理性,否则会显得冒味和可疑。 B . 作者创作的故事有发展,因其意外地让角色在变形的过程中有破绽。 C . 变形和原本之间存在的空间小且存在时间短,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 D . 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是故事的线索,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 “飞翔和变形”,极大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二者还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7.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服、鞋子和画屏等。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所谓“拧”则是指运用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刺绣作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蜀绣作品曾参加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赴美国费城展出,深受赞赏。并且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材料二:

    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代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清末至民国初年,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在民国四年(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金奖。民国后,蜀绣虽然不再绣制朝衣和贡品,但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儿的披杉、鞋帽,大到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及馈赠酬酢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品种日益增多。

    材料三:

    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有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出一幅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箭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蜀绣就是四川地区的刺绣作品,以绸缎和丝线为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服、鞋子和画屏等。 B . “拧”是指刺绣的中心部位,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车”则是指用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 C . 蜀绣之所以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是因为其独特的绣工使刺绣作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 D . 清朝中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可见蜀绣当时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行业。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朝政府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对蜀绣进行管理,这为蜀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B . 蜀绣图案多样,作品大多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比如鸳鸯戏水、山水熊猫、金玉满堂等。 C . 民国后,蜀绣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变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D . 宋代是蜀绣发展的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已经非常成熟。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盛开在云端的红枣树

    贾江涛

    ①壬寅年的霜降节气,正值周末,我们如约而行,奔向远山——太原西山半山腰一个叫下水峪的地方。秋深气凉,黄土高原的山容,到了一年中最热烈的时分。向阳的山坡,远远望去,红叶似火,黄叶赛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如同一幅深邃热烈的写意长卷。

    ②这是我第三次探访这个小山村。

    ③前年冬天,积雪还未融尽,我们从西山的横岭村返回,贸然闯入一条山腰小径,初识了这个只有一百来户的村子。一百来户,是看到村委门前的展板介绍,后来了解到,实际留居的只有不到二十位老人。

    ④再次探访下水峪,是在去年春天,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晨光中,我和三位老人坐在村卫生站边的水泥打谷场,远望对面起伏的群山,听他们讲述各自年轻时候的生活,以及如今每个孩子的去向……我说,这儿真美啊!他们说,明年八月十五你来吧,过来打枣,满村都是枣。A.我才注意到,远远近近上上下下的院落,都枝枝丫丫着高高低低的枣树。见光好的地方,已见麦粒大小的枣叶爆出,微卷的叶鹅黄透亮,挤挤挨挨,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熟悉的模样。

    ⑤那棵枣树,和我的姥姥一起,抚育和陪伴了我的童年时代。那棵枣树,是在1950年左右,也就是我母亲小时候栽种的,到我童年时已亭亭如盖,几乎遮住姥姥院子里东西南北四面房屋。春天,我们在树下捉虫喂鸡晒太阳。夏夜,当密不透风的四合院让我酷热难耐时,姥姥就一边给我摇芭蕉叶大扇,一边念叨“风来啰风来啰,枣树树给我女女扇扇啰”……于是真的就有一股风从窗户飘进来,将我缓缓送入梦乡。那棵枣树在秋天最能给予我们欢乐与实惠。进入农历八月,姥姥就说,枣儿红眼眼了,可以吃了。于是低处的枣子基本就被孩子们摘光了。枣是典型的木枣,熟透之后大而甜脆,而我们急于摘下来的刚刚“红了眼”,表皮却还泛白的枣子,大多被我们做了一种叫“转磨”的手工:挑一颗大枣削去半个果肉露出半个枣核,再取三根火柴呈三角插入半个果肉下方,另拿两个小一点的枣子两头插入一根两寸来长的签子,签子中间抠一小孔架到先前做好的底座上,然后用手指或一根火柴轻轻一拔,这架“磨”便飞快转动起来了。到八月十五前,枣子红透,姥姥一声令下,几个孩子在树下扯开大被单,一个大人上树摇枣子。啪啦啪啦,雨点般的枣子落在地上,打在头上,整个院子便沸腾了。大人小孩笑着闹着,享受着物资贫乏时代最廉价又最爽口的吃食。留些红的大的现吃,姥姥把青的、小的用白酒洗过装在瓶瓶罐罐里,拿草纸糊严盖子,酒枣便做好了。一周以后,姥姥拆开罐子,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每日里三个两个拿出来给我解馋,陆陆续续能吃到过年。

    ⑥随着天冷秋深,树上的叶子慢慢落尽,而总有零星小枣顽强地挂在高处,风摇不落,杆打不着。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它们就那么心不在焉,摇摇晃晃,对抗着日日紧逼的秋风与严寒。温暖的午后,躺在暖融融的炕头,隔着小西屋的玻璃,我仰望着,垂涎着,欣赏着。B在蓝天映衬下,它们像一朵朵盛开的小红花,孤独而又倔强,像极了童年的我。我开始祈祷风吹不倒它们,雨打不湿它们,祈祷它们连同我的那些快乐,永远不要掉落……

    ⑦第三次来到下水峪村,我错过了在打谷场上和老人们约定的时间,也没有欣赏到满树玛瑙般的硕果,却在寒风中见到了叶落后红枣盛开在蓝天的那一幕。不是一两颗,也不是零星三五颗,而是满枝满顶的红枣,在湛蓝如海的天空背景下姹紫嫣红。我久久地仰望,默默地欣赏,如同欣赏我一路走来的无数美景,如同仰望心中那无垠的亘古星空。这盛开在云端的红枣树,是洒落我人生的第一束光,也是根植于我心中的永不凋零的爱。

    (1) 做笔记是很好的一种阅读方法,下面是小语同学所作的笔记,阅读本文后,请结合示例和你的分析理解,完善表格。

    摘句

    角度和方法

    内容与表达效果分析

    A.我才注意到,远远近近上上下下的院落,都枝枝丫丫着高高低低的枣树。

    B.在蓝天映衬下,它们像一朵朵盛开的小红花,孤独而又倔强,像极了童年的我。

    比喻拟人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棵枣树在母亲小时候已亭亭如盖,它陪伴了我们的童年。 B . 文章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我”三次到访下水峪村,情感层层递进。 C . 文章以“枣树”为线索,并回忆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 D . 平平无奇的枣树,在“我”的人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 有人说,文中的姥姥“温暖”了我的童年,试加以分析。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末尾划线句子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 (本大题共3 小题,共10分)

  • 9.  
    (1) 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骆驼祥子》中祥子父母早亡,他忘记自己生日,后来把买第一辆车的那天当成生日。 B . 《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 . 《昆虫记》这部“昆虫的史诗”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D .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之一。因此他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 阅读名著能让人看到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请你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从该作品中得到的精神养料。

    A.《红星照耀中国》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简·爱》

    (3) 在“阅读方法研讨”活动中,某同学分享了借助“批注”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具体如下:

    (原文)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批注)

    范进之“不省人事”,喜也,喜由悲来;周进之“不省人事”,悲也,悲极喜生。

    批注者为何认为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是“悲极喜生”?请你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回答。

五、写作(50分)请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 10. 作文题目
    (1)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美好风景背后的柔情……

    请以“读懂”为题,先补充完整题目后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书写工整,600字以上;②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流畅;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如校名、人名等。

    (2)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书写工整,600字以上;②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流畅;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如校名、人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