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5小题,15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ài) 遗(zhǔ) 锐不可(dāng)  息敛声(bǐng ) B . 然(qiǎo)首(qiáo) 油光可(jiàn)无消息(yǎo) C . 责(jié)刻(juān) 深痛绝(è) 惟妙惟(xiào) D . (chuò) 形 (jī) 正危坐(jīn) 藏污纳(gòu)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身别字的一项是(     )
    A . 溃退  闲熟  摧枯拉朽  如梦初醒 B . 建树  仲裁  眼花潦乱  一丝不苟 C . 巨额  凌空  诚皇诚恐  弹精竭虑 D . 翘首  酷似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浙江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办得栩栩如生 ,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 .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C . 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D .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 , 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杜绝不出现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B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顿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C . 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热情解答每一位来访者的问题。 D . 一句句温暖人心、发自肺腑的问候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和团结的力量。
  • 5.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二、(1小题,8分)

  • 6.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②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③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志在千里。(曹操《龟里寿)

    (2) 理解默写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的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角度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三、(5小题,18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裘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天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期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之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沿潮阻        巘多生怪柏 B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C . 曦月        贤思齐 D . 春冬时        何陋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景致,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 B .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绝。 C . 夏天的三峡水势凶猛,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 航道都被阻隔了。 D . “寒”“肃”“凄”“哀”等字渲染三峡冬天萧瑟、凄清、哀婉的气氛。
  • 8.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④。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⑤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有删改)

    【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洞。③翕赫:指轰动、惊动。④滂沱:原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⑤斫:砍。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见空桑中有土  ②一岁余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8小题,29分)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当数字出版风潮来临: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2019年1月,“阅读X”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实体书出版面临转型。其实,图书出版业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早已出现一系列变化:数字出版、IP经济、跨界融合……出版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异,也影响到书店的经营方式。未来,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热点问题一:数字出版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不错。此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数宇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5.35%。“实体出版的本质就是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数字出版的本质就是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和文化多传媒的传播。”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说道。因此,在她看来,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二者没有太大不同,二者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内容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等。“走数字化的发展之路,也许我们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盈利方式会改变。但是归结一点,还是在我们的选择、传承、传播中,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让内容价值最大化。”

    热点问题二:出版实体书竞争力还有多大?

    在数字出版的影响之下,实体书出版及销售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公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较去年进一步上升。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在出版界,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那就是“内容为王”,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数字出版,现在“内容依然是核心”,发生改变的只是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延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依然长期看好实体出版。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选题升级、产品升级、运营升级是通往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我们依然会用做实体出版的耐性、韧性进入新的产业,希望给新的产业带来变化”。

    热点问题三:除了卖书,书店未来还能如何发展?

    某种程度上,纸质书总是容易被和实体书店发展联系起来,实体书出版兴盛与否,也与实体书店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环境、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在思考售书之外,书店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近几年,很多书店开始销售各类衍生品,在跨界合作、转型升级等方面动作频频,为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将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

    热点问题四:实体书店跨界发展该如何避免用力过猛?

    时代在变化,公众的文化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跨界发展是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实体书店才谋划跨界,寻找出路,实现多元发展。但是跨界却不能无度。书是书店的立身之本,这是书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如果失去了这一特征,书店就不能称之为书店,也就和其他的行业没有不同。就会沦为赤裸裸的物质消费。因此,在跨界发展中,一定要掌握方向,把握火候,切勿用力过度,一味地注重其他项目的发展,却忽略了书籍的经营,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唯有牢牢把握书店这个根本,抓住书店的文化味,在经营中分清楚轻重,做到主次分明,在做好书店经营和服务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经营,这样才能确保书店既充满书香味,又充满生活味道。实体书店跨界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所需,是并不等于在经营中可以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书店还是应该好好经营图书,将图书经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图书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也是长远之道。

    各抒己见:

    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曾锋:实体书店是流量消耗体,通过拥有好地段、借势好物业、自身成为好载体等来获得客流量。这种客流量的变现,要从消费者、书店自身、书店社会角色等层面考虑。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其核心概念大致如下:图书或阅读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未来书店更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会紧密连接人们的生活。至于实体书店的盈利问题,这取决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运营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化的理性的运营方式进行。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链接一】机遇空间是线下的实体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但是聚什么?聚三个方面,IP、内容、流量,把这些聚集到机遇空间里,从而产生机遇空间的商业模式,IP Mall的商业模式是线上+线下,产品+内容,品牌+营销,投资+生态。机遇书店将打通线上线下图书销售,目前机遇书店正在跟京东做研发和对接,在上海的机遇空间将会做运营测试,每个书架都有二维码,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在线上下单,然后由京东物流完成配送。

    (选自网络)

    【链接二】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除了尽可能保证书籍的质量,还要努力提升读者在书店内的文化体验感。北京西城区实践“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广内街道图书馆与甲骨文·悦读特色阅读空间合作,读者数量年增长了10倍,阅读活动从原来每年20场至30场增长到400余场。北京房山区普华乡针对乡民热爱唱戏的特点,推动建立以戏曲文化为特色的实体书店,同时开展京津冀戏曲展演和曲艺邀请赛等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选自网络)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赖雪梅认为实体书出版和数字出版二者并无太多区别,它们内容不变,走数字化道路的目的是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B . 沈浩波对实体出版长期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和数字出版,选题、产品和运营的升级是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 C . 曾锋认为实体书店客流量的多少取决于地段的好坏、能否借势物业和自身载体的优劣等,客流量变现要考虑更多层面。 D . 机遇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聚集了IP、内容、流量三个方面,把这三个方面聚集到机遇空间,从而产生机遇空间商业模式。
    (2) 关于实体书店的继续发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实体书店的发展要保持“书店+”模式的主基调,这是由新的消费需求所推动的。 B . 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关键就是保证书籍质量,不需考虑读者在书店内的体验感。 C . 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是跨界发展,这是由时代变化及公众文化需要的变化促成的。 D . 实体书店的跨界发展需注意书籍经营与其他项目平分秋色,用心地发展其他项目。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出版发展前景受到不少业内人士肯定,实体书出版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出现一系列变化。 B . 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35%,收入规模突破了7000亿元。 C . 从《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实体书的出版以及销售不会受到数字出版的影响。 D . 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图书和其衍生品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是它的核心概念。
    (4) 有人认为“实体书店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通往滴水泉的路

    李娟

    最早的时候,通往滴水泉的路只有乌斯曼小道。乌斯曼是一百年前那个被称为“哈萨克王”的鼎鼎有名的阿尔泰土匪头子。

    更早一些,这片茫茫戈壁上,牧民之间神秘流传着一种说法,就在戈壁滩最最干渴的腹心地带,在那里的某个角落,深深地掩藏着一眼奇迹的泉水。水从石头缝里渗出,一滴一滴掉进地面上的水洼中,夜以继日,寒署不息。那里有着一小片青翠静谥的草地,有几丛茂盛的灌木,水流在草丛间闪烁,沼泽边生满了苔藓。那是一片狭小而坚定的沙漠绿洲——有人声称亲眼目睹过那幕情景,当时他身处迷途,几天几夜滴水未进,已经意识昏茫、濒临死亡了,这时他一脚踩入滴水泉四周的潮湿的草丛中,顿时感激得痛哭起来。他在那里痛饮清冽的甘泉,泪流满面。

    然而战乱使大地上不再存在安静的角落。滴水泉最终还是从牧民世代口耳相传的秘密中现身了,它的确切位置在戈壁滩的遥远之处被圈点了出来。乌斯曼的烈马走出了一条忽明忽暗的羊肠小道,笔直地戳向滴水泉。那些烽火连天的年月里,他一手持匕首一手握马缰,无数次孤身前往这隐蔽的绿洲,补充给养,这是乌斯曼的传奇,也是滴水泉的传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要到乌鲁木齐的话,只能搭乘拉矿石的卡车,沿东北面的群山颠簸好几天。这条“东线”道路只在夏天通畅,到了冬天,去乌鲁木齐只能走通过滴水泉的那条路。

    司机们路过滴水泉,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当时天色早晚,都会停下来歇一宿。打水洗漱,升火烧茶泡干粮。等过了滴水泉,剩下的路程又将是几天几夜无边无际的荒凉。后来,有一对从内地来到新疆的夫妻经历种种辗转来到滴水泉,在泉边扎起了帐篷,开了一家简陋的小饭馆,菜蔬粮油全都由过往的司机捎送。这样一个小店对于司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般。于是,在往返这片漫漫戈壁滩时,总算可以过一天“人过的日子”了。

    然而这对夫妻,他们在如此偏远的地方讨生活,不只是辛苦,更多的是寂寞吧?常常一连几天,门口的土路上也不会经过一辆车。再后来,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个女人走了,那个男人也没有等待,不久后也走了。滴水泉又恢复了深沉的寂静。

    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周折,那个女人跟着一个陌生的年轻司机出现在了滴水泉。饭馆重新开张了,泉水边还放养了几只鸡,简陋的餐桌上出现了鸡蛋和鸡肉。小饭馆有了住宿的地方,虽然只是一面大通铺。

    总会有一些日子,大家提前约好了似的,突然间会有很多人同时光临滴水泉。那时,饭桌前的板凳都不够用了,大家捧着饭碗黑压压蹲了一屋子。睡觉的地方更是不够用,女主人把饭桌拼起来,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还在地上铺塑料布和毡子。一房子横七竖八躺满熟睡的身体。

    那一年,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的班车也开通了,每星期对发一趟。他们的生意极好,滴水泉从未曾如此热闹过。于是两人决定把店面扩大。

    整个夏天里,当车辆穿行在东线的群山中时,滴水泉是悄寂无声的。两个人决定用这段时间盖几间新房子。

    他们把泉水下的水坑挖成深深的池子,又挖了引水渠一直通向店门口。

    泉水很细弱,他们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水池一次次蓄满,用这水和泥巴打土坯。晾干后,土墙很快砌了起来。他们又赶着马车,从几百公里以外拉来木头架檩子搭椽子。在屋顶铺上干草和厚厚的房泥。

    就这样累死累活干了一整个夏天,房子渐渐起来了,新的饭桌打制好了,也添了两个屋子的新床。他们坐下来等待冬天,等待大雪,等待第一辆车辆在门口鸣笛刹车,等待门帘突然被猛地掀开,等待人间的喧哗再一次点燃滴水泉。

    但是,他们一直等到现在。

    就在他们盖好房子的第二年,新公路在戈壁另一端建成通车了。通往滴水泉的路,被抛弃了。它们空荡荡地敞在荒野之中,饥渴不已。久远年代的车辙印如做梦一般遗留在上面,它们比从不曾有人经过的大地还要荒凉。

    新的道路如锋利的刀口,笔直地切割在戈壁腹心。走这条路,一两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一切都在上面飞速地经过,不作稍刻的停留。

    滴水泉的故事结束了吗?滴水泉那些一滴一滴仍在远方静静滴落的水珠,还有意义可被赋予吗?再也不需要有那么一条路通向它了吗?再也不需要艰难的跋涉和挣扎的生活来换取它的一点点滋润了吗?我们如今所能得到的一切,全都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了吗?

    还有两个人,至今仍留在那片小小的绿洲上,仍然还在泉水边守着一滴滴下落的泉水,日以继夜和泥、打土坯,并在等待土坯晾干的漫长时间里,冲着天空仰起年轻的微笑的面孔。只有他们仍然还在无边无际的等待之中,美梦不受丝毫惊扰。

    当我在这片荒野里走着,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通往滴水泉的旧道。茫茫野地上,路的痕迹如此清晰,便不由得清楚地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她勇敢地对那个年轻的司机说:“我们去滴水泉吧!”

    (有删改)

    (1) “滴水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故事。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时期

    关于“滴水泉”的故事

    更早一些

    民间传说有人穿越戈壁滩时,在绝望中发现了滴水泉。

    战乱年代

    后来

    有一对夫妻在滴水泉边开了一家小饭馆,不久后又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女人跟一个年轻司机在滴水泉边重新开张饭馆,扩大店面。

    新公路建成后

    (2) “那里有着一小片青翠静谧的草地,有几丛茂盛的灌木,水流在草丛间闪烁,沼泽边生满了苔藓”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 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们坐下来等待冬天,等待大雪,等待第一辆车辆在门口鸣笛刹车,等待门帘突然被猛地掀开,等待人间的喧哗再一次点燃滴水泉。

    (4) 文章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五、(1小题,50分)

  • 12.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②立意自定,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六、附加题(8分)

  • 13. 长征路上中共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
    A . 长坂山 B . 梦笔山 C . 夹金山
  • 14. 《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和“”两个重要事件 ,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 1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两小题。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____,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1) 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是一部文笔优美,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文中第二段的A是(人物姓名)。
    (2) 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概括这一人物形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