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请在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 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2)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谭嗣同《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4)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梦境,抒发诗人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的诗句是: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mó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 , 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儒皆知。和平年代,每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亘古 ②mó难

    (2)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改为“”。
    (3) 语段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鞠躬尽瘁 B . 锲而不舍 C . 当之无愧 D . 锋芒毕露
    (4) “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中“把”“世界”的词性分别是

二、阅读(45分)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1) 《聊斋志异》.作者是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世称
    (2)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 . 担持刀 驰:解除,卸下 C . 一狼去 径:直径 D . 前狼假 寐:睡觉
    (3) 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 “狼不政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 .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D .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4)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5) 本文中的狼,其特点是“黠”,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黠”老现在哪些方面。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 , 似甚恨怒,然遗忘不敢前。蛇果腹 , 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加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之,啾啾如悼息 , 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然遥望不敢 衔之而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鼠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不受欢迎的,本文作者是持什么态度来写的?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决不投降

    ①那年我十八岁,高三。妈妈重病住院了。突然有一天,她病情加重,已经病危,需要立即做手术。爸爸却不签字,也不说话。医生说父亲是重压之下,患上了抑郁症。那一瞬间,我内心突然崩溃了,连眼泪什么时候流出来都没有察觉。

    ②我浑浑噩噩地见了主治医师,那是我第一次在手术单上签名,拿起笔觉得有千钧重。不手术,只能等待生命耗尽;做手术,也许生命马上结束,也可能换来重生。要怎么选?我拿着病危通知单,手抖得像个筛子。

    ③换上隔离服,进了ICU。我握着妈妈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妈妈吃力地说:“囡囡,别哭,要坚强。你自己要好好用功,也要把弟弟管好。咱家有三张存折,密码是家里电话号码后六位倒过来,就在床头柜最底下那个抽屉。一个留着给你上学用,一个给你弟弟上学用,剩下的一个备用……”

    ④“妈,别说了,你不能有事,你有事了我和弟弟怎么办?”“囡囡,妈妈会努力,妈妈会努力的。”

    ⑤我多想她能像平常一样,在我掉眼泪的时刻,抱抱我,告诉我:“囡囡,没关系,妈妈在,不要怕。”可是没有,她生病了。顷刻之间,我的家就要支离破碎了。

    ⑥妈妈被推进手术空的时候,我脑子里设想了无数种可能。最糟糕的情况是,妈妈病重了,爸爸抑郁,弟弟才八岁。而我才十八岁,也还是个孩子,一直被爸妈护在手心里,从未经历过风吹雨打。我觉得天沉沉地压下来,前路茫茫,一片黑暗。我绝望无助,想选。我甚至深深埋怨爸爸。他太爱妈妈、太怕失去妈妈了,可是他整个人沉浸在恐惧和悲伤里,抛下我和弟弟怎么办?作为父亲,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他就那么蹲在那里,软软的像一摊泥。我望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

    ⑦我又埋怨,又理解,又生气,又心疼,心里五味杂陈。

    ⑧医院真是个考验人意志的地方,我在绝望中徘徊,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万幸,妈妈闯了过来。医生把妈妈从手术室推出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绝望中的第一束小火苗。只要有一丝活的可能,前方的路再难走,我心里都有了底气。我想,这就是磨难强行激发出的我们灵魂深处最美好的东西。

    ⑨妈妈依然昏迷,爸爸精神萎靡,弟弟需要照顾。

    ⑩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还是打定主意,向学校请了假。面对家里突然的变故,弟弟怕得发抖。他仰着脸问:“姐姐,你说妈妈会不会死,爸爸会不会疯?”我故作坚定地告诉他:“不,他们一定会好起来的。”这话是说给他听,更是说给自己听。

    ⑪上午,带着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我一秒钟都不敢让他离开我的视线;下午,领着爸爸去做康复治疗,看到那些患者被关在铁门里面,或哭或笑,大喊大叫,我的内心极度恐慌。每次从康复中心出来,我的腿都是软的,要一手牵着爸爸,一手扶墙,才能正常走路。

    ⑫三月的阳光已经带着暖意,可我时常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那是我最黑暗绝望的日子。我很累、很怕,可我挺过来了。妈妈的病渐渐好转,爸爸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⑫往后的岁月,每当遭遇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十八岁的自己,那个用稚嫩的肩膀死命扛起整个家庭的自己。那么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⑭生活中,我们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绝望。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我”的情感、心理

    内心崩溃

    拿着病危通知单

    恐惧害怕

    面对爸爸妈妈生病、弟弟年幼

    绝望无助想逃

    看到妈妈闯了过来,被推出手术室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决不投降》不仅关联了主要情节,还揭示了本文的情感主旨。 B . 第⑦段“我”埋怨父亲,生他的气,是因为他懦弱地把家里这一摊事丢给“我”一个人面对,他却只顾自己悲伤。在“我”看来父亲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C .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其中叙述条理清晰,描写细致生动,议论点明主旨。 D . 可用海明威的“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
    (3)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那些击不垮你的绝望,最终会变成光,把未来的路照亮。”
    (4) 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在第③段省略号处补充一段母亲的神态描写。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苦菜

    ①我从记事起,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下、潺潺奔流的汾水东岸,素有“阳曲米粮川”的美称。春日的田野上,阳光普照,明媚清新,禾苗滴翠,小草翠绿,青翠葱笼,美不胜收。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那“卧”在墨绿色叶儿上的颗颗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有的欲将嫩嫩的菜叶儿压弯,有的在金子般的阳光下缓缓融化。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

    ③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等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只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由于铲菜的时间长了,铲铲的面上大部分磨得雪白明亮,被太阳一照,还真晃眼,闪着雪亮雪亮的光泽,一股浓郁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有时,我们会遇到苦苦菜十分浓密的地方,许是水土肥美的原因吧,这一片地里苦苦菜密密匝匝,碧绿油塔,繁茂丰盛,绿浪汹涌,像绿色的大地毯。我们的心情,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福同享”,赶紧叫来同伴们。蹲得累了,干脆双腿跪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伸一伸累得酸困的腰,更加麻利地铲着,菜壮根粗,就顺着根往下挖,有的根就有一尺多长。墨绿色的苦苦菜,一把一把,摆在田间,多么惹人喜爱。

    ④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为了多装菜,我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淌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再瞧我们的双手,尤其是那只拎菜的小手,染满了密密麻麻、斑斑驳驳的奶点。

    ⑤当我们一个个肩扛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往村里走时,心里那个高兴的劲儿都没法捉了,真和大人们在金秋时节赶着马车、推着平车往家里运丰收后的果实一样高兴。回家后,把沉甸甸的菜篮子“啪”地一扔,院子里顿时鸡飞,狗叫、猫惊。我把菜一把把拽出,须臾,嫩绿的苦苦菜堆成一大堆,我跑出去玩了,妈妈才开始忙碌。这是一桩很细的活计,要一根根把菜根上长着的“胡须”拔掉,直瞅得两眼既困又酸,比起铲菜来要费劲得多,更要有耐心。食用时,把菜团子捞出,放到笼布里,挤尽水抖开,调上花椒油、食盐、碎碎的葱花,薄薄一层蒜泥,就着小米干饭和热乎乎的窝窝头,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妈妈还把已经调好的苦苦菜拌到生玉米面里,捏成窝头后,每个上面再摁上两颗红枣,蒸熟出笼后,窝头上面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吃起来甘甜、清香、微苦的滋味融合在一块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苦苦菜成为因难岁月里我们家里的一道“名吃”。

    ⑥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终生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

    (1) “苦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请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作者围绕“苦苦菜”记述了什么事情。
    (2) 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 , 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

    (3) 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4)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说未了,只见八成与两三个小和尚,自塔下提着两个灯笼,走上来道:“师父,扫了塔不去睡觉,在这里讲什么哩?”行者道:“师弟,你来正好。塔上的宝贝,乃是被偷了去。今着这两个小妖巡塔,探听我等来的消息,却才被我拿住也。”八戒道:“叫做什么名字,什么妖精?”行者道:“才然供了口词,一个叫做奔波儿灞,一个叫做灞波儿奔”,八戒掣钯就打,道:“既是妖精,取了口词,不打死何待?”行者道:“你不知,且留着活的,好去见皇帝讲话,又好做凿眼去寻贼追宝。”

    (1) 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代的(人名)。
    (2) “奔波儿灞”是谁派来巡塔的小妖精?
    (3) 文中提到被偷的“塔上的宝贝”是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和与析”“少年强则国强”,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更应该正确交友,走好人生路。为此,班级组织开展了以“传承古人良好交友风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此次活动班委会决定邀请德高望重的钟老师参加,请你代表班级向钟老师致欢迎词。
    (2) 请写出两则与交友有关的典故。
    (3) 古人一直强调交友须谨慎,孔子提出“友直、友谅,反多问”的交友标准。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往?请说明理由。
  • 9.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多一篇文章。

    王羲之学书法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让他的书法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孔子学琴,在反复弹春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令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李时珍学医在质疑声中研读前人的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使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其实,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文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