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南京钟英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504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 )

    A . 清政府不堪一击,不战而败 B . 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C . 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D . 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
  • 2.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开埠通商 C . 协定关税 D . 设立工厂
  • 3.

    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与哪一条约有关(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他的呼吁最能体现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5. 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对“《新青年》”这个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D . 尊孔复古是时代的主流
  • 6.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召开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中共七大召开
  • 7.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8.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

    A . 南昌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 .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9. 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

    A . 长征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 B . 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C . 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 10.

    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 “两湖战场 北伐  铁军称号”  B . “ 东北  柳条湖  局部抗战” C . “宛平 卢沟桥 全国性抗战” D . “刘邓大军 大别山 战略反攻”
  • 11. 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守卫台儿庄、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B . 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C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12. 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

    A . 黄海大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13. 国共两党经历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不仅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今天的两岸关系。下列属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有( )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  ④南昌起义  ⑤抗日战争  ⑥渡江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⑥
  • 14.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同学在学习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

     


    A . 美国 B . 德国 C . 英国 D . 日本
  • 15.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 .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 .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 16. 有历史专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 上海 B . 遵义 C . 延安 D . 北京
  • 17.

    下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 . “攘外必先安内” B . “不抵抗政策” C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 “假和平,真内战”
  • 18. 影片《建国大业》再现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握手的场景。那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 )

    A . 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D . 维护和平,民主建国
  • 19.

    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图,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 20. “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1.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2. 张謇被胡适誉为“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的创业活动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提出的口号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自强求富 C . 民主科学 D . 实业救国
  • 23.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 .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 . 民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 D .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 24. 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着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最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 开设京师大学堂 C . 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的法令 D . 拍摄电影《定军山》《渔光曲》
  • 25. 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

    A . 1840年 B . 1895年 C . 1905年 D . 1912年

二、综合题

  • 26.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魏源激于爱国义愤著书立说。他编撰成当时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提供了国人亟需的外国知识。            ——《中华人物志》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人民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四 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魏源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维新派在当时提出了哪些先进的思想主张?

    (3) 材料三中的政治纲领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理想?这一理想有没有实现?请以史实说明。

    (4) 材料四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后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 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 28.

    城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完整下列图片中的相关信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