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人权斗争形势,加快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发出中国人权声音,提出中国人权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对民主、自由、人权等都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阐释、表达,因而构成了不同时代的政治话语。考察世界人权话语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人权话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一个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从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学说和革命性宣言所倡导的以政治与公民权利等个人人权为核心的第一代人权,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民族自决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集体人权为核心的第二代人权,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等综合性人权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反映了世界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人权话语的主要特征。每一次话语变迁,无不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

    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是现实中国发展的必然。首先,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载入中国宪法,成为国家意志,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尊重人,保障人,发展人,在充分保障人的各项权利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其次,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旨趣就是要通过法治、民主等途径实现国家良治,使社会呈现良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保障每个人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我们需要通过加强人权法治建设,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后,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人权保障的实现,既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二者的高度统一。一国影响力的存在,既表现在硬实力上,又表现在软实力上,二者不可偏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发展,也需要更加良好、更加有影响力的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提升人权话语权,进而增强国家软实力。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也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然。一方面,中国持续走向世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采取开放政策拥抱国际社会,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倡导多边主义的努力,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主动。中国已多年居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位,并不断向第一经济体靠近,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此而带来的中国国际影响提升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刻的。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感召力与日俱增,中文热、中餐热、中国文化热多年持续升温。向东方看、向中国看成为一时风尚,外部世界的“中国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人文产品,一时间成为国际传播中最有影响力的话语。中国在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中的分量加重,影响力日隆,世界对中国的借重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在发生“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政治上,美国的全球主导能力明显下降。现今美国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白人至上”等论调以及种种保守主义、种族主义做法,严重破坏了国际准则和人权的普遍性原则。近年来美国的一系列“退群”做法,包括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卫生组织等,使美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国际形象大幅受损。世人更加认清了美国奉行的人权双重标准的虚伪本质。由上种种,使得被吹捧了几百年的“西方中心论”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质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东升西降”的国际大背景下,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他们加紧遏制中国,甚至搞“去中国化”,借所谓“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发难。近来美国等一些国家在对华政策上极力使用的,恰恰是人权这张牌。他们以道德裁判官自居,奉行人权双重标准,挥舞人权大棒,企图置中国于不仁不义之地。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快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发出中国人权声音,努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

    (摘编自鲁广锦《当代中国人权话语的构建维度与价值取向》)

    材料二:

    美国自诩为民主制度的“样板”,动辄打着所谓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对许多国家指手画脚、肆意打压。然而,金钱政治痼疾深重,民意操纵与谎言泛滥,美式民主不仅难以弥合日益极化的政治分歧,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导致美国民众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有名无实。美国的金钱政治扭曲了民意,把选举搞成了富人阶层的“独角戏”。2020年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总支出高达140亿美元,是2016年的2倍多。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诸多重大公共事项上僵持不下、无所作为,使国家治理陷入低效无能的泥淖。2021 年1月6日,拒绝接受选举结果的上万名示威者在华盛顿举行“拯救美国”示威集会,大批示威者随后越过警卫线翻墙闯入国会大厦,与警察发生激烈肢体冲突。警察发射催泪弹并开枪射击,国会议员们戴着防护面罩慌忙躲避,示威者占领会场后肆意妄为。美国媒体称“暴力、混乱和破坏动摇了美国民主的核心”。法国《费加罗报》评论称,这一暴力事件激化了美国社会不同阵营间的怨恨和不信任,使美国陷入新的政治危机。

    在美国,种族主义是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存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这一现状无奈地表示:“因种族而被区别对待是数百万美国人悲剧性的、痛苦的、愤怒的‘常态’。”2020年6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连发两条媒体声明,强调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引发的抗议活动不仅凸显了美国警察对有色人种的暴力执法问题,也凸显了美国在卫生、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和种族歧视问题。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次会议召开种族主义问题紧急辩论,这是人权理事会历史上首次就美国人权问题召开紧急会议。2020年11月9日,美国在接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轮国别人权审查时,因种族歧视问题招致国际社会严厉批评。

    (摘编自《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加快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发出中国人权声音,提出中国人权方案,以应对激烈复杂的国际人权斗争形势。 B . 人权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每一次人权话语变迁,都留下时代烙印,这表明第三代人权比第二代人权更加重要。 C . 加快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加强人权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D . 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引发的抗议活动凸显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多次就此召开会议并批评美国。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对民主、自由、人权等的认识理解、阐释、表达不同,人权话语不是一成不变的。 B .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载入中国宪法。充分保障人的各项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 C . 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一系列“退群”做法使其国际形象大幅受损,美国已经失去了全球主导能力。 D .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等国家加紧遏制中国,他们借所谓“人权问题”向中国发难,人权这张牌是他们在对华政策上极力使用的。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直接表现的一项是(   )
    A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并不断向第一经济体靠近。 B . 中国采取脱贫攻坚行动,消灭绝对贫困,人民的生活变好了。 C . “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影响深远。 D . 中国在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中的分量加重,影响力增强。
    (4) 材料二呈现出美国怎样的人权现状?请简要概括。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嫉妒与诱惑
    刘凯军

    卖熟食的男人这几年发财了。

    大家都这么说。

    看样子是发了,他坐在店里面,二郎腿翘着,小平头总是精干精干的。有人看见他每隔一礼拜就修一次头发,他脸色也比从前的时候白净了许多,从远处看,这些都可以看见。有时候可以听见他说话,基本上都是呵呵哈哈的声音,都是些虚词儿,他和顾客说话,顾客问什么他都是这样子。

    我觉得这个人不是简单的人。

    你想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想发家你非得唬人,缺斤少两,用次品代替正品。他的呵呵哈哈肯定是一种敷衍,他能说出他熟食的秘密吗,不可能!

    像所有的秘密不能够泄露一样,如果你知道了他的秘密很有可能你会大失所望,会愤怒,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也说不定。

    我这样想,许多人也许都这样想吧。我一面称了他的肉一面想这个重要的问题。他卖的肉的确香,肉烂汤香。有时候人说:“你多打点汤吧!”他会说:“不敢呢,汤太咸了!”

    “可我就是想要你的汤呢!”

    他就只好把称过的肉袋子解开,用小勺舀上浅浅一底的肉汤,倒进去,把袋子重新绑扎好挂在买肉人的车子把上。然后呵呵的看着那人走了出去。

    他肯定发了,你看一到下午四点一过,顾客就络绎不绝的,他舀肉切肉称秤,轻声说出钱数。

    顾客把耳朵侧过去像听一个秘密。可是,他只说出钱数,并无其他多余的话。他把声音压的低低的像赐予那人一包秘方单子。旁边的顾客甚至都听不清多少钱呢。

    这是个不简单的生意人。

    大家私下里都这么说,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人底细。大家都想知道别人的底细。大家都想知道一个挣了大家钱的人的底细。

    大家都不知道。因此,大家都急,心急。大家还都爱吃他卖的肉,都想继续吃下去,也许,只有吃下去才能了解他更多的秘密。

    最近,说他发财的人更加多了,这消息像一条发疯的狗从人群的裤腿下逃窜,人们都想抓住它,打死它。可人们找不到一丁点他的过错。

    我称了他的肉数十次了,都基本上准的很,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如果他不另外切一小块肉给我的话,我敢百分之百保证他的秤有问题。

    他是一个狡猾的人。有一次,一个人寻到他说“你的肉坏了!”那人声音有些大。

    他把身子弓了起来,那个人也只好学他,因为你不学他的样子,你可能听不清他说什么。“你说说情况,呵呵。”那人就说:“第二天肉就坏了!”

    “你晚上把肉放哪儿了,呵呵。”

    “我放在碗里,碗上面还有一个碗!”

    “没有放在冰箱里面吗?”

    “没有!”

    “天气这么热,你得放在冰箱里才对。”

    那人又说:“可是你的刀子把肉打多了,你平时都准得很啊,我要多少你打多少的!可你昨天不准了,你不准了,肉坏了,你说怪谁!”

    他又呵呵了几句。

    那人最后是提了一些肉走的,走得轻快满意。关于他打肉故意打得多的传闻像谣言一样散开了。他心太狠了。

    他多给人打一半的肉呢,谁一下子能吃完啊!

    他的生意可能不太行了吧!人们议论纷纷。

    昨天,我很远就看见他的门前冷落。

    他的脸色暗了许多,好像跟他头顶的灯泡太暗没有多少关系吧。

    他的头发有些乱了,可今天没有刮风,树叶被太阳晒的蔫不兮兮的,有人抽过的烟头掉在地上冒着烟,那烟直溜溜的像一个灰色的小棍儿。

    还有,他也不翘二郎腿了。他放下右腿,他看上去瘦小了一些,也许他最近没有休息好,或者,他没有弄来便宜的外省肉吧。

    总之,他变了。这的确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

    我也不准备这几天买他卖的肉了。

    大家都这么想,我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思,就像我们各自都能够感觉到各自是什么样的人一样。我们是一批同样的人。

    但是,没用过多久。情况发生逆转。我们都爱吃他卖的肉,我们忍不住,我们实在受不了生活的餐桌上没有他卖的肉的折磨了。

    有人先去了,对,就是先头说肉坏了的那个人。接着我也去了。他依旧呵呵。

    去的人慢慢多了。

    我有些恼火,人们得是都看我的举动才去的呢!

    他闲暇时又翘起二郎腿,他的头发据说还是一礼拜收拾一次,他的脸上好像白亮亮的,也许是因为头顶上的灯泡换大了吧。我不敢确定。

    可是,我们私底下都认为他卖的肉绝对有问题,要不然,这么小的生意能发财吗?能买得起五六十万的商品房!

    我不相信!我们都不相信呢!

    但是我们受不了他卖的肉的诱惑又开始排着队买他要卖的熟肉。

    他依旧翘着二郎腿。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家看出卖熟食的男人发了,但却不相信“他”是正当发家的,文末“我不相信!我们都不相信呢!”表明人们一直都不愿相信“他”。 B . “我觉得这个人不是简单的人”,“我”的想法折射出“我”已经把“他”给复杂化了,而“他”可能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 C . 顾客买回的熟肉自己没有保存好,结果坏了,却要怪罪“他”给自己多打了肉,这样颠倒事实的举动其实是源于顾客的嫉妒心理。 D . 小说中有许多对“他”的评价,说“他”狡猾、敷衍,认为“他”心狠,觉得“他”深藏不露,这些内容都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形象特点。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塑造“他”的形象时提到“他”的头发、二郎腿和脸色,对这些内容的几次描写不尽相同,在变化中透露出“他”的心理状态。 B . 小说将“他”发财这一消息的传播比作一条发疯的狗在逃窜,这个比喻新颖、有趣,表现了人们对“他”发财之事的痛恨和厌恶。 C . 这篇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周围人的言行和“他”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了对奸诈商人的批判以及对真诚人性的呼唤。 D . 小说叙述了“他”卖肉的波折,从开始时的生意火爆到惨淡,再重归火爆,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足见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
    (3)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中“诱惑”的含义。
    (4) 包括“我”在内的周围人始终没有改变对“他”的看法,请问这样构思有什么样的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年十六,武皇命为飞腾指挥使。从庄宗平定山东,累典诸军。思同性疏俊,粗有文,性喜为诗什,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明宗在军时,素知之,即位后,用为同州节度使 , 未几,移镇陇右。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在泰州累年,边民怀惠,华宁息。长兴元年,入朝,见于中兴殿。明宗问秦州边事,思同手指画秦州山川控扼处,陈其利害。明宗曰:“人言思同不管事,岂及此耶!”时两川叛,欲用之,且留左右,故授右武卫将军。八月,授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九月,迁京兆尹、西京留守。伐蜀之役,为先锋指挥使,以曾获剑门之功,移镇山南西道。三年八月,复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时潞王镇凤翔,与之邻境,不禀朝旨,欲起事,乃令小伶安十十以五弦伎见思同,因欢讽动。又令推官郝昭、府吏朱延乂以书檄起兵。思同遣其子入朝言事,朝廷嘉之,乃以思同为凤翔行营都部署,起军营于扶风。应顺元年二月,潞王反凤翔。三月二十二日至昭应,前锋执思同来献。王谓左右曰:“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思同曰:“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乘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衅鼓膏原,缧囚之常分也。”潞王为之改容,欲用之,而杨思权之徒耻见其面,屡启刘延朗,言“思同不可留,虑失士心”。又,潞王入长安时,尹晖尽得思同家财,故尤恶思同,与刘延朗亟言之。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潞王醒,召思同,左右报已诛之矣。潞王怒延朗,累日嗟惜之。及汉高祖即位,诏侍中。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思同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B . 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C . 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暝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D . 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幽州,古代的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 B .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 . 戎,文中指古代我国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D . 赠,赐给朝中立功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封号,以示奖励。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思同屡有战功,很受君王赏识。王思同因功多次主管各军;因攻下剑门有功首次担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B . 王思同性格疏俊,经常与人唱和。王思同性格疏放洒脱,略有文气,喜欢作诗,常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 C . 王思同文韬武略,治理百姓有方。王思同在秦州多年,边民感激他的恩惠,汉族与少数民族也能够平安相处。 D . 王思同立场坚定,侍君忠心耿耿。潞王起事时想拉拢王思同,他不为所动,派儿子去朝中言事,得到朝廷褒奖。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

    ②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

    (5) 刘延朗为什么要杀掉王思同?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 , 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②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③爨:烧火做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借食“翠柏”“晨霞”来表现自己乱世中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节。 B .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是诗人坚守“吾道”。 C . 颈联描写了百姓晨炊无米、夜寒难御的贫状,传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D . 尾联诗人说自己已是身无分文,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
    (2) 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 苏洵《六国论》中,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11个字。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时听到别人说,他是多么苦读诗书,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用冷水浇头。生活中虽然确有这种读书人,(   )。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我没有这种经历,何苦自找罪受呢?对读书来说,我是惬意、舒服、自由地享受人生。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他讲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我以为,那必定是苦读带来的,是为了目的而读 B . 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C . 但我以为,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D . 那必定是目的带来的苦读,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源自上古时代原始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①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清明节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是礼敬祖先、缅怀亲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   ②   , 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传承,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个地域、多种民俗为一体,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③    , 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请以“清明节”开头,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出现了这么一群青年,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努力地做着自己的事,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于他人,奉献于社会。

    “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黄文秀。2016年,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驻村书记。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最美快递员”汪勇。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

    “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

    学校高三年级拟举办以“青年与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