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合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运用。(24分)

  • 1. 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轻飘飘的赞美不能帮助你抵达终点,沉( )甸的屈辱才能激励你向前奔跑。”当羞耻融到( )液里、刻到骨子上,你的血性与斗志被激发,你会忘却赞美,砸掉羁( )。你要用微不足道却不容亵( )的尊严, 去做给别人看,做给自己看,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A . diàn  xuè  绊   B . diān  xuè  伴  渎 C . diàn  xiě  绊  读 D . diān  xiě  伴  读
  • 2. 下 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同学共读一本书,有时是流行的热门书,有时是老师介绍的名著。两人是否有接近的阅读速度①是决定是否有良好阅读体验的关键②如果一人读得快,又着急知道后面的内容,便掀起书页先看了下去。等到上课铃响,各自折起自己读到的那一页。读得慢的那个总不忘对另一个说:“下课后继续看,不准剧透啊③”

    A . ①,  ②。  ③! B . ①?  ②。  ③。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③。
  •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 , 无法达成共识。 C . 南宁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 . 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学生想要提升文学素养,必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 . 网络游戏必须完善实名认证机制,防止青少年玩家不再沉迷游戏,损害身心健康。 C .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涌现出许多讲品行、重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 D . 该大赛虽然有精细木工等传统工艺项目,也有工业机器人等数字浪潮下的现代工艺。
  • 5. 下面语境中,应对交流最得体的一项是( )

    超市收银处,一位老奶奶在结账时发现钱不够,见状,一位大叔说:“没钱就别买了,就这样还逛超市!”收银员也不耐烦地说道:“别耽误大家的时间,快把东西放回去。”一旁的年轻人忍不住感慨道:“真可怜,连买东西的钱都没有。”这时,后面一位中学生走上前来,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别急,钱不够的话,我先帮您付。”

    A . 大叔 B . 收银员 C . 年轻人 D . 中学生
  •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 . “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C .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別》《垂老別》。 D . 《马说》《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 7. 下列情节与所选文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A . 保尔想归队战斗 B . 保尔营救朱赫来 C . 保尔产生自杀念头 D . 保尔被匪徒抓走
  • 8. 根据上下文提示,完成默写。
    (1) 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声音

    古诗文名句

    说明

    山水之音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玉石相击,其音清越

    禽鸟之鸣

    ,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滩头水畔,水鸟和鸣

    田园之歌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平安宁,安居乐业

    钟鼓之响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以声衬静,佛音悠扬

    风雨之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比拟手法,凸显风势

    (2) 一切景语皆情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写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3) 白居易《卖炭翁》中,“”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同情。

二、阅读理解。(37分)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的“致词”,其中诗的前四句写了“致辞的由来,同时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 两个“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渲染出悲愤的气氛。 C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中的“急”表明战事紧急,突出了老妇担心家人,迫切希望平息安史之乱的心情。 D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表明了“我"对老翁与老妇接待“我"投宿这件事的感谢以及“我”内心对老翁与老妇的不舍。
  • 10.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然后知不足    曰:教学相长也。 B . 问,其奚决焉    屋俨然 C . 此之谓乎    奚决焉 D . 好学不勤问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此之谓乎 B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 . 君子之学/必好问 D . 非问/无以广识
    (3) 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礼记》。《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B .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乙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C . 甲乙两文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D . 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甲文还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5) 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

    (6)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乙]文:

  • 11. 说明文阅读

    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黄韦微

    ①番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农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作水果来享用。可是,番茄到底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呢

    ②首先,我们要找准蔬菜与水果的定义。《韦氏词典》告诉我们:“水果通常 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此外,《韦氏词典》还做出了更简单的解释:“水果是长在植物上, 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这个定义包括了苹果、番茄等任何包含种子的植物部位。从科学意义上讲,黄瓜、南瓜、牛油果等都属于水果。相比于水果,蔬菜的定义就要模糊得多。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指代一大批具有可食草本部分(如根、茎、叶)的植物

    ③根据《韦氏词典》可知,蔬菜和水果的关键区别在于:蔬菜必须是植物的一部分或整体植物本身,而水果只是特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所以,番茄是水果吗?

    ④“蔬菜”的概念并不是一种植物学分类,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烹饪食材。而与此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饪食材。《韦氏词典》写到:“从烹饪食材的角度, 水果被定义为‘拥有 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 的东西。” 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 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⑤在美国,曾经因为番茄定义的问题引来各方热议。在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里,番茄被列为蔬菜,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曾介入过这个问题。1883年3月 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需要交纳10%的关税,而进口水果则不需要交纳关税。当时的纽约海关认为番茄是蔬菜,需要交税。然而,一个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于是,尼克斯直接将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被强制征收的税。此案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直到六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将番茄列为蔬菜。

    ⑥相比国外,我们国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番茄的身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日常生活中,番茄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作水果来享用,所以番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 B . 根据《韦氏词典》“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这一解释,可推断番茄应属于蔬菜。 C . 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D . 在中国,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 . 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 . 第①段的画线句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D .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通常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从《韦氏词典》的解释来看,番茄、苹果、木瓜、苦瓜等都属于水果。 B . 大多数人之所以把番茄归类为蔬菜,是因为番茄更多时候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C . 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美国人关于番茄定义而打官司的事例来真实说明番茄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 D . 在国内,番茄不具有双重身份。
  • 12. 记叙文阅读

    海上的父亲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

    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了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 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 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
    (2)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捉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 , 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4) 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捡,看儿女食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三、综合题。(9 分)

  • 13. 2020 年12月7日,“光阴的故事——二十四节气艺术展”正式上线展出,本次展览通过绘画、雕塑、影像、平面设计等众多门类,描述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二十四节气在一年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学校将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我谈论]二十四节气传递出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宇宙观和哲学观。请你围绕“人与自然”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2) [我整理]活动中,月月同学搜集了部分有关“雨水”节气的对联,但有些混乱,请你从中整理出两副对联。

    ①雨润万物苔藓绿    ②细雨充沛空气朗    ③天地苍凉白茫茫

    ④寒风呼啸风凛凛    ⑤水洗尘埃满院清    ⑥花草丰润植株新

    对联一:

    上联

    下联

    对联二:

    上联

    下联

    (3) [我表达]学校想请张老师周三下午两点半在学校礼堂为同学们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专题讲座,作为八(1) 班的班长李华,你将去邀请张老师,你该如何说?

四、作文。(50分,含书写5分。)

  • 14. 按要求作文。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万事万物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不过有的痕迹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很快消逝。有的让人心生温暖,有的让人哀伤,有的让人迷惘……你的生命中又有过哪些或深或浅的痕迹呢?

    请以“痕迹”为题,叙写生活。

    要求: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套作或抄袭。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