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百坡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 1.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一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 . 发展与巩固统治的需要 B .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 .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 . 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 2.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 3.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诗歌创作的丰富 C .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
  • 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 . 三公九原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5.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 6. 某校决定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不恰当的项(    )
    A . 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 B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 7. 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 冶铁技术的提高 C . 铁犁牛耕的出现 D . 原始农业的兴起
  • 8. 宋太祖时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路。太宗以边防、盗贼、刑讼、钱谷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分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设置了提点刑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和民政。据此宋代转运使的设置(    )
    A . 总揽地方军事.财政大权 B . 中央设置的监察地方的职官 C . 其职责变化表明地方权力增大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 9.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 10. 赵翼说:“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而亡。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为图全之善策。”由此可见,对宋与辽、金等的和议,赵翼认为是(    )
    A . 不敌外邦,实属民族的耻辱 B . “以和保邦”,就是明智选择 C . 被逼无奈,导致国家的灭亡 D . 和议图存,实属下策
  • 11.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文官政治的背景 B . 武将专政的表现 C . 重文轻武的影响 D . 对外交往的发展
  • 12.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 .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 .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二、材料分析题(13小题12分;14小题14分;共26分)

  • 1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材料二: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三: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法非常严酷。

    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法严苛,其本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修东都、修驰道、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哪些统治措施符合这一思想?
    (2) 根据材料三,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 1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

    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

    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二: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 根据材料一,唐朝前期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历史事件说明。
    (2)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的什么特点?
    (3) 宋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国策有关?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一政策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