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定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这两座城市是唐代文人仕途理想的重要寄托。文人身处京城时,俯瞰天下;离开京城后,望京、忆京的复杂心理直接影响其诗文书写。受都城文化影响,初唐行旅诗创作有了新的拓展。

    赴京与离京是初唐行旅诗中的独特题材,特别是赴京应试、落第归乡的双向书写呈现出鲜明的诗歌景观错位特征。诗人在赴京与出京途中,既有京城向心力的外在吸引,也有故乡情感支撑的内在动力;既有个人抱负的述怀,也有暂时失意的宽慰。调露元年(679)陈子昂初次出蜀,途经荆门时作《度荆门望楚》,高唱“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永隆元年(680)暮秋,他在落第归蜀途中思亲,作“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之句,又在寄友人诗中说“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还有“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之句。骆宾王辞亲赴京,自诫道“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前后,骆宾王应试未果,归义乌途中作《望乡夕泛》,既说“归怀剩不安”,又说“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正是在动力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他们始终奔走在人生旅途中,而由于身份境遇不同,他们诗歌中的景观书写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从汉大赋开始,望京主题成为诗歌常见的情境模式。初唐时期,士人普遍产生“重内轻外”的地域观念,因而诗人在行旅中不乏回望京城的描写,总是望而不见、遥不可及。诗人对于望长安的描写不仅是概括性的宏观书写,诗歌结构、篇章布局也深受都城气象影响,与宫廷诗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初唐诗歌对于京城景观的描写和刻画,多出现在骆宾王《帝京篇》、卢照邻《长安古意》等长篇古体诗中。徐增《而庵诗话》认为,《帝京篇》“首望出帝居得局;次及星躔山川、城阙离宫;次及诸侯王贵人之邸第,衣冠文物……”,形成了一定的写作结构、抒情模式和技巧。究其原因,初唐这些诗人大都有做宫廷文学侍从的经历,他们在宫廷应制诗创作中往往需要描绘精致优美的景物,练就了刻画景致的艺术技巧,之后又将这些技巧用于行旅诗写作中。

    初唐行旅诗中既有来自真实见闻的“望京”,呈现宏观的京城格局和繁华气象,也有源于联想假设的“忆京”,描写京城的微观建筑景观。无论身在何处、何种境遇,京城始终是诗人崇尚、怀恋、反思的关键客体,京城的宫阙宅邸、一草一木都容易勾起诗人的牵挂。行旅诗具有私人化、地域化特性,加之题壁、寄送、使者捎带等传播形式,使诗歌能够广为传布。《旧唐书》记载宋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因此行旅诗往往会考虑人情、利益等因素,具有很强的读者意识。诗人需预设并充分考虑隐含的读者群体,因此其写作有所避讳及侧重,对诗歌功能也有所期待和寄托。“忆京”也因个体诉求差异而有具体分疏,除“忆京”外,很多诗歌也表现出“忆君”“恋君”情结,表达对天子垂恩、礼遇的期待。

    行旅诗是个体生命境遇与自然山川相碰撞的产物。京城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和辐射力,成为文人仕途理想与政治想象的重要寄托。因此,行旅诗在初唐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都城文化与诗歌创作的深层互动。

    (摘编自余丹《京城内外:初唐文人行旅与诗学表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文人将理想寄托于京城,他们诗文创作受居京时和离京后复杂心理的直接影响。 B . 京城向心力和故乡情感的内在动力使诗人进入京城实现个人抱负并获得失意的宽慰。 C . 初唐望京主题是诗歌的常见题材,与士人普遍的“重内轻外”的地域观念密不可分。 D . 初唐行旅诗中的京城格局和繁华气象,宫阙宅邸、微观风物是“望京”的真实见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帝京篇》文献是为论证从汉赋开始望京主题成为诗歌常见的情境模式。 B . 文章基于初唐文人赴京离京的双向书写和不同感受,提出诗歌景观错位的论断。 C .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然后从三个角度纵向深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D . 文章在论述行旅诗诗歌功能时,采用了因果分析的方法,体现了行文的逻辑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子昂出蜀归蜀诗歌表明,山水景观与现实环境的错位是诗人心理活动的反映。 B . 故乡既是士人求仕时的情感动力、失意时的心灵慰藉,也使其产生无形的压力。 C . 行旅诗既有对沿途景物的真实呈现,也包含“忆京”的虚构,因而常虚实结合。 D . 初唐行旅诗往往考虑人情、利益,有读者意识,具有私人化特点和功利性诉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四点半”问题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实施意见》明确,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公益普惠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但不得进行集体教学和统一补课,不得给学生增加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纳入政府专项经费保障,学校以及购买服务的校外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还提出,学校应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兴趣特长的社团活动、体育和艺术活动;可以开展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统筹安排教师照看;也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是否参加、参与哪种项目将由学生和家长自主决定、自愿报名。

    (摘编自《深圳正式推出中小学免费课后延时服务》,人民网2021年02月23日)

    材料二:

    家长关注的“谁来教”的问题,是课后服务平稳运行的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已经开设课后服务的学校中,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老师、购买服务和社会机构等渠道。

    “学不到东西,还不如送到校外培训机构。”3月5日,在填写学校的托管需求调查表时,许女士有点犹豫,“孩子在校托管只能写家庭作业,不讲课,没有其他活动,也不能出教室”。目前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提供了体育、舞蹈、美术等特色课程,有些学校则受限于师资、资金等只提供基本的看管服务。

    “有服务就有支出,邀请专业更强、水平更高的师资,让学生们受到更好的指导是需要成本的”,江苏、四川、辽宁等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课后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学校课后服务属于教育服务,但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强调其公益性和公共性,但也要让老师的额外付出得到回报。

    (摘编自《课后服务为何呼声高、落地难》,《新京报》2021年3月9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教育部门一方很难做好。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将课后服务的任务全部落在学校老师身上,侵犯了老师的休息权。各地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部门还可以在充分吸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资质完善、专业性强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提供。

    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所谓“课后服务”,一定要突出“服务”二字。服务的对象是明确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家长。谁来提供服务,怎么提供服务,怎么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学校和家庭共同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课后托管教什么?我觉得要和学校的总体工作、家长的需求相结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在收费方面,我建议还是应该适当进行收费,一方面可以给教师一些报酬和补偿,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都有好处。如果是全免费,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对政策有过分的依赖。

    (摘编自《代表委员热议“课后三点半”服务难题》,《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04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圳市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体现了政府对基础教育问题的重视,也说明特区政府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B . 教育中“四点半”问题是指学校放学早、家长没下班,孩子谁来接、接回后谁来看护等问题,这关系到普通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C . 课后延时服务既包括基本的看管服务,也包括学科课程教学和特色课程学习,还包含自愿参加的社团活动,体艺活动,校外参观学习。 D . 课后服务虽超出老师正常工作时间,但仍是教育服务,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特点,不能将这种工作完全市场化,同时要考虑劳有所得。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后延时服务只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学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可以直接为家长减负,但课后延时服务也要避免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 B . 课后服务内容的安排上,主管部门的初衷与家长的现实需求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与当地财政状况和学校资源配置有关。 C . 材料二主要围绕课后服务落实中的两大困难展开论述,即“谁来提供服务”所涉及的师资力量问题,以及“教什么”所涉及的课程设置问题。 D .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资金问题上,深圳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免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一致性,认为可以适当向家长收费。
    (3) 课后服务如何实现多方共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恩养

    黄于

    山里的雨总是来得急,雨点子打在树上,树叶子倏地耷拉下去;雨点子落在瓦上,檐下一线线珠子连续;雨点子拍在人身上,人找地方躲雨

    “琴琴!快!进屋来!”

    “唉!谢谢李婶儿!”

    琴琴一跨进屋就不敢动了,身上的寒意已经让牙齿直打颤,透湿的衣裳裤子正淌着水,门口已经踩了好几个泥脚印子,但她怀里还死捂着一个口袋,愣是没让口袋里面沾上半点儿水。

    李婶跑回里屋找了套干净的衣裳裤子来:“你这傻妞儿,怎么还站在门口,快进来把湿衣裳换下来。”

    琴琴脚尖踩脚跟,脱了鞋,光着脚丫子,放下怀里抱的东西,换衣裳去了。

    琴琴换过衣服出来,李婶塞给琴琴一个搪瓷杯,下巴扬起,朝那杯子点点,示意她快喝下。琴琴两手捧过碗口大的搪瓷杯,咕噜咕噜喝下抿甜的糖开水,整个身子都热和过来。

    山里人的东西总是暖着心坎儿。

    琴琴搁了杯子,蹲在地上翻开口袋,两本书露了出来。多亏书上的塑料膜,加上琴琴护在怀里,一点儿也没湿。

    “琴琴,再喝点不?”

    “谢谢李婶儿,我喝饱了,也不冷了。”

    “你这口袋里装的啥书?这样宝贝?下雨天在外面瞎跑什么?”

    “这是给小安和他姐姐的课本,可不能让雨淋坏了。我买了书从镇上回来,哪想到突然就下雨了?”

    “原来是给小安姐弟的,那等雨停了我们一路过去,我攒了筐鸡蛋给两个娃娃。”

    “李婶儿,我替两个娃谢谢你,我也谢谢你。”

    “谢啥,乡里乡亲,都是应该的。”李婶起身去装鸡蛋了,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吃的一起送过去。

    山里人的东西总是东家送、西家给,有好东西一起分,都知道好东西是个什么味儿,碰见难事也大家扛,挨一挨,总会过去的。琴琴的难事就是乡亲们一起扛过去的。

    五年前的夏天,琴琴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是山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这可让琴琴爸妈高兴坏了,但也愁坏了,上哪儿去凑琴琴的学费?

    夜降下了,可热气一点未消,在屋子里笼着,罩着,人的影子虚照在墙上,父亲的烟斗吸得滋溜响。灰白的夜空忽然间蒙上黑布,雨滴开始淅淅沥沥,霎时天地如织,透过窗的阵阵清凉给闷热冲开一道口子。

    琴琴妈把家里的钱票数的沾满手汗,可离通知书上的数字还差一大截儿,她收起钱票和账本。

    “琴琴爸,我们找乡亲们借些吧?”

    “谁家也不宽裕,就是乡亲们都借了,琴琴的学费也不够。”

    “那琴琴读书咋办?”

    屋里不吱声了,夜又这样静下来。

    躲在门外的琴琴全听了个明白,蹑步回房,钻进被窝躺下。她又翻开那张录取通知书,用手细描着上面轮廓分明的鎏金大字,一笔笔,清晰深刻,就像大学梦一样,可惜了,在这夜里看不见。

    可惜了,看不见。

    泪湿了枕巾。

    第二天,李婶一大早就敲开了琴琴家的门,把一沓钱票塞在琴琴的手上,

    “丫头,这是大家给你凑的学费,一点心意,你收着。还有,我们在镇上打听了,你能去申请助学贷款,国家借钱给你读书,不用愁学费。”

    “李婶儿——”琴琴说不出话了,只觉得鼻酸,眼睛突然就模糊了,泪快要落下来。

    “快去吧,好好念书。”“李婶儿,谢谢您!也谢谢大家!”

    那年九月,琴琴圆梦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山里,成了唯一的老师。

    为什么要回到山里呢?

    琴琴也反问过自己。

    叶子落下来,化进泥里去,只盼来年的花开得更盛些。

    山里只有琴琴一个大学生,她回来教孩子们念书,以后会有更多的大学生。

    左右邻里,山里人一代恩养着一代。

    琴琴在学校上完课,就在山里挨家挨户动员,让乡亲们都送娃娃念书。小安是最让琴琴揪心的一个孩子。

    琴琴忘不了第一次见小安奶奶和姐姐的场景:

    半蹲着的老妇人端着碗米汤,碗沿接在女孩嘴边,用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喂着。那女孩软绵绵地黏在凳背上,黑眼珠子转得不大灵光,只有半臂长的两腿曲成一个短括号,小腿骨贴着层薄薄的萎缩肌肉。

    “琴琴老师,我姐生了大病,要吃好多药,我爸我妈还有我爷爷都去挣钱了,奶奶看我们俩。我们家,我们家没有钱。我和姐姐能上学吗?”

    小安的话,每一个字都刻在琴琴心上。

    琴琴心疼,孩子们怎么能不念书呢?

    “能,你们都能!下一次,老师给你们带课本过来。以后我来你们家上课。”

    这不,第二天一早琴琴就去镇上给两个娃娃买课本了,回来的时候赶上了这场雨。

    下次要带些笔和本子过来,琴琴在心里盘算着。

    雨停了,又出太阳了,琴琴和李婶一道出门。

    山里的雨总是去的也急,雨点子打在树上,树叶子露出了新绿;雨点子落在瓦上,洗净了房上的污泥;雨点子拍在人身上,人急急忙忙向前赶去。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将琴琴在大雨天衣服被淋湿透与她没让口袋进半点水进行对比,表现了琴琴对课本的珍视,也表明琴琴对小安姐弟真诚而深厚的关爱。 B . 小说有多处细节描写,“父亲的烟斗吸得滋溜响”,承前文“她是山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而来,质朴的父亲为女儿考上大学而欣喜欣慰。 C . 小说使用了插叙的方法,讲述了琴琴五年前收到大学通知书时家人为学费发愁的故事,这为琴琴回乡当老师做了合理注释,也突出了小说主题。 D . “叶子落下来,化进泥里去,只盼来年的花开得更盛些。”取意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旨的作用。
    (2) 小说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雨,请分析其作用。
    (3) 小说标题“恩养”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详,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阙,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勔遣到城下,详呼城中人,语以勔辞,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勔为刺史,又补主簿。顷之,为新汲令,治有异绩,刺史段佛荣班下境内,为属城表。转治中从事史,仍迁别驾。历事八将,州部称之。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顷之,建安戍为魏所围,仍以详为建安戍主,带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并督光城、弋阳、汝阴三郡众赴之。详至建安,魏军引退。先是,魏又于淮上置荆亭戍,常为寇掠,累攻不能御,详率锐卒攻之,贼众大溃,皆弃城奔走。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高祖嘉纳焉。

    天监元年,征为侍中、车骑将军,论功封宁都县侯,邑二千户。详累辞让,至于恳切,乃更授右光禄大夫。三年,迁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未至,授尚书左仆射、金紫光禄大夫。道病卒,时年七十四,上为素服举哀,赠右光禄。

    (唐姚思谦《梁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B . 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C . 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D . 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 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还可有号,名是出生不久后长辈起,字则是成年行冠礼后才起的。 B . 出,古代称离开京城外调为“出”,一般指官员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文中即是此意。 C . 天监,齐明帝年号,一般认为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 . 刺史,“刺”,检核问事;“史”,御史。最初为监察之职,后职权扩大,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侯详少有孝名,为人称赞。他少年丧父,因为悲伤过度而损伤身体,时人认为他的孝心感动了神鸟。 B . 夏侯详追随齐明帝,颇受赏识。齐明帝刚辅政就准备重用他,即位后多次加封他;甚至为他素服举哀。 C . 夏侯详颇有见识,能征善战。他对殷琰晓以大义劝其放弃向北魏求救;他先后率精锐攻克荆亭与建安。 D . 夏侯详为官尽责,治理有方。他曾历事八将,被州部称赞,在担任湘州刺史的四年间也颇为百姓称赞。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顷之,为新汲令,治有异绩,刺史段佛荣班下境内,为属城表。

    ②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九首  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释】①何郎,即南朝诗人何逊,作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诗人赋予梅花谪仙的身份,对梅的品行理解至深,认为他们降生到地上却超凡出尘异于众花。 B . 颔联描写梅花尤其传神,梅花那种清灵空澈又朦胧模糊的意境给人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将“寒”与“春”置于句首,显得这二者才是依托于“疏影”“残香”的梅之魂魄,语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 D . 全诗借景抒情,以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高贵雅洁、超凡脱俗、怀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
    (2)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描绘梅花形象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赤壁赋》中,“客”因人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而生发了“”的幻想。
    (2) 杜甫《登高》中的“”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充分表现了诗人在漂泊异乡、年高多病状况下的悲凉心境。
    (3) 在《劝学》中,荀子指出“”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诚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进入3月,和春天一起到来的,还有各行各业与数字智能科技相触碰后所显现的      。我们知道,“十三五”期间,科技成为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影响的不利环境下,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再       “新基建”、“双循环”等政策红利,一场全方位覆盖经济社会主战场的数字化转型热潮,就这样扑面而来。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技术力量将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突破过程中变得更加      技术与业务如果不能达成高效的协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不但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的投入可能也会迟迟无法得到回报。这也是许多行业对数字化转型持观望态度的核心原因。如果我们认可技术将在业务增长与创新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就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其与业务的关系。技术与业务的      , 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放眼全球,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经济体的相关经验可以为中国复用。这一次,需要由中国自己来书写甚至引领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勃勃生机  叠加  举足轻重  融会 B . 生机勃勃  叠加  举重若轻  融汇 C . 勃勃生机  附加  举足轻重  融汇 D . 生机勃勃  附加  举重若轻  融会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技术与业务如果不能达成高效的协同,不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的投入可能也会迟迟无法得到回报。 B . 技术与业务如果不能达成高效的协同,企业的投入不但可能会迟迟无法得到回报,而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也会受到影响。 C . 如果技术与业务不能达成高效的协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不但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的投入也可能会迟迟无法得到回报。 D . 如果技术与业务不能达成高效的协同,不但企业的投入可能会迟迟无法得到回报,而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也会受到影响。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材料中“新动能”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B . 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 . 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日发表在美国生物科学研究院《生物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沉睡族群的生物入侵假说,认为潜伏的入侵生物很可能远超人们想象,而这将给监测与防治带来全新挑战。,但有害的外来物种入侵却也可能危害当地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在外来物种中,有一类最善潜伏的族类,被称为“沉睡族群”,它们 。一些科学家认为,潜伏的入侵物种,可能多到超出想象,一旦天时地利,

  • 9.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并分析寓意。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年轻人就应当有年轻人的精气神。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什么时候最讲实干、最能吃苦、最有劲头,这个国家就最有希望、最有精神、最有力量。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路上,青年一代更是生力军,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三牛”精神、航天精神等都在激励着青年一代投身于伟大的新时代。

    在“五四运动”102周年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举行关于“新时代青年的精气神”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某种时代精神的内涵和个人感受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