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华罗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第一次段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围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捐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评审专家提出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2020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上,七位发言的科学家中有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如此重要?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吏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犹记得,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道路之上。因此,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学者曾充满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血汗的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是“中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考古,研究的是过去,瞄准的却是未来。它不等同于“挖土”,也不意味着“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宝藏。

    (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200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力量难以全面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探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公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从不固定状态逐渐向制度化发展,三是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四是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共考古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考古学的科学普及,而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所体现的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主要是单向度的,公众是受众而不是参与者。事实上,考古学的科学普及只是公共考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共考古学仅仅理解为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或者大众化,实际上就忽视了公共考古学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但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该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公共考古学的发展会促进考古学者转换思维,批判性地反思学科伦理,扩展研究视角,关注考古学所处世界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全民智识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疫情影响,“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进行直播,观看人数高达2278万。 B . 材料一举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例子,充分体现了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他们对考古工作的热爱。 C . 材料二第二段写到三场重要的国家级会议,它们或以考古为主题,或有考古专家参与,这都表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同时也使学者们意识到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还需要社会和公众支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B . 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引发了我国一部分考古学者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了构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紧迫性。 C . 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D . 目前,我国的公共考古学虽然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趋向,但也存在涉及内容不全面、忽视公共考古学的特点等问题。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
    A . 中国考古学会设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长期、固定地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并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与合作。 B . 公共考古活动重点面向不同人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些青年学者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建设了很有影响力的公共考古传播平台。 C . 我国公共考古活动虽然面临缺少资金和人员的困境,但考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公共考古活动的正常运行。 D . 考古科研机构通过举办创意设计赛、展览、论坛等活动,汇集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呈现考古遗产的魅力。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 2020年高考,湖南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很多人不赞同她的选择。请根据材料,以钟芳蓉的名义向反对者阐述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的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 B . 水生八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得笑了,然后又因想起八年来的不容易而哭了。 C . “低下头去”“无力的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 D . 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 .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 C . 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 . 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
    (3) 结合选文,谈谈孙犁“诗化小说”的特征。
    (4) 谈谈小说以“嘱托”为题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 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截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 .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C .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D .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必须取字。 B . 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 . 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曾“气吞万里如虎”,但后来想“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 D . 致事,可以指上报施政情况;也可以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 . 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黩,始终不改廉洁清操。 C . 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 . 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②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5) 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

    王令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

    【注释】①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 B . 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 C . 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 D . 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
    (2) 尾联诗人写道“欲作新声寄遗恨”,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化用秦惠王灭古蜀国时“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3) 杜牧《阿房宫赋》最能表现“秦人”对珍宝的态度的对偶句是:“”。

六、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宛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用笔在笔正,笔正则心正 B . 心正则笔正,用笔在心 C .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D . 笔正则心正,用笔在心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七、选择 简答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莱茵河是那么活跃,几乎带有人性,仿佛一个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和力量在河里流过。没有任何地方比亲切的波恩更加美丽,更加威武,更加温柔,莱茵河以它那既温柔又汹涌的河水浸润着波恩浓荫掩映、鲜花遍布的堤坡。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的头二十余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原好像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矮树丛、垂柳以及果树,把它们的根都浸在平静但湍急的水流中;还有那些村庄、教堂,甚至墓地,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瞰河岸;而在远处,泛蓝的七峰山在天穹里绘出昏暗的身影,山上已成废墟的古堡矗立着,瘦削而古怪的轮廓显现。

    (1)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范长江:报道长征第一人(《华西都市报》2016年10月9日) B .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报告正式开始。 C . 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他就这个钢铁性子。 D . 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贝多芬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头二十余年,形成了他少年的心灵之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八、语言表达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九、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去年6月份喀喇昆仑加勒万河谷,在我军与越境来犯外军殊死搏斗中,战士陈祥榕英勇牺牲。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的水,想不通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突然惊醒,他们是为我而死!”

    光明中学准备在清明节举行“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主题升旗仪式,请你以该校一名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